近日,一则"博士考高职"的新闻引发热议。中科大一名博士毕业生工作6年后参加高职专科考试,报考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以省统考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这不仅是安徽省的首例,放眼全国也屈指可数。对于"博士考高职",有人认为这是浪费教育资源,也有人认为这是"唯学历唯成绩"评价标准转变的体现。(4月28日科技日报)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己的修养,而今天的学者学习则是为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时隔千年,这样的言论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提醒人们应当真正重视学习的意义。现如今,学生学习很大程度上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小时候努力学习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取悦家长,争得荣誉,获得他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赞赏;长大后,进入大学努力学习,则是为了搭设工作的跳板,取得职业的敲门砖,获得一份另人艳羡的工作。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有几个学生是真正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志向,为了自己的爱好? 博士生考高职到底为了什么?他已经取得了最高学历,获得了重大成就,成为别人眼中的佼佼者。考取高职,显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不是为了大专学历,也不是为了今后有个稳定的工作,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需求。 有人说博士生考高职,是在浪费教育资源,是人才的浪费,博士生就要发挥自身的学术专长,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深入研究,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观点看似正确,却终究逃脱不了"学历至上"的窠臼。学历是一个人学习的经历,但学习的经历却并不等于学历本身。博士生需要学习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跨学科迁移的,这也是决定博士生长远发展的核心能力。 博士生考高职,是取得高学历之后的超脱,是遵从内心召唤的自觉,更是对传统学历观的挑战,对现实世俗观念的批判。正如这位博士所言:"中国科大教给我的除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世界观、学习的能力以及工作的能力。即使未来我从事医学相关职业,曾经学到的知识也依然会起作用"。他说,现在很多职业都需要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未来他可以将以前学习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知识与医学相结合,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并不冲突。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坚定,高职学习处于本心,而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为己"的学习,才是现如今所缺乏的最为珍贵的学习。 职业无高低之分,博士搞的是学术研究,高职走的是技术研修,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二者同等重要。在人才多元化与职业多样化的今天,"博士生上高职"无需大惊小怪, 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