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一个战士,和一生都想要上战场的陆游不同,他是个真正的战士。 他曾亲率50名骑兵,连夜赶往5万人的金军大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敌军,活捉张安国后,又立即狂奔千里,把张安国押到临安,交给南宋朝廷处置。 他也曾献《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他曾豪情万丈,侠气英武,万人之中,取敌首级,如入无人之境。 他曾满怀壮志,意气风发,要将一己之身献于国家,助朝庭收回北方。 只是流年似水,壮志成灰。偏安于南方的小朝庭,早已被金人的铁蹄踏破了肝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的报国之志终是不见容于世,他的一腔热情终是敌不过那些苟且偷生。 最可悲的,不是英雄迟暮,而是身为英雄,纵有满怀壮志豪情,只能空看流年如水,却无可奈何。 他曾写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他曾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他曾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他是一个英雄,却只能归隐赋闲,填词以遣兴抒怀,成为文坛一代大家,成为有名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他是一个英雄,可是梦想终究落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能"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最终,只能带着未竟的大业,大喊着"杀贼"含恨而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眼朦胧中,对着灯拭看当年随身出战的宝剑。梦里似乎又回到了那年的军营之中。那是一场秋天的沙场点兵,和将士们一起吃肉喝酒,弦乐纷飞,奏的是军中之乐。 战马如同当年刘玄德的座骑的卢,弓如同霹雳般惊弦。多想为君王完成北伐大业,收回被金人占领的失地,也为我赢得一世英名。只是白发已生,却是报国无门。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千里清秋,辽远空阔,大江东流,远山叠翠,终是空添许多愁。落日西下,归鸿哀鸣,客游江南,独自站在赏心亭上。吴钩虽好,却无用武之地。纵使拍遍栏杆,又有谁能明白,我这一腔报国之情。 故乡仍在金人的统治之下,大雁尚有归期,而我,却不能回去自己的故乡。山河虽美,国事飘摇,而我,空有报国情,却只能空把韶光抛,只怕今生再无上战场,为国出力之日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 千古江山悠悠,却再找不到孙仲谋。曾经的舞榭歌台,终是被历史的风雨销毁。夕阳落在芳草上,寻常巷陌里,人们说,那曾是刘寄奴的住处。遥想当年,他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 刘义隆草率北伐大败,最终仓皇而逃。有谁记得,四士三年前,遍布扬州的狼烟战火。又可曾有人记得,祭祀拓跋焘的佛狸祠,曾是我们的耻辱。又有何人会问:廉颇老了,还能吃饭吗。 一个垂垂老矣,壮志未酬,依然心系国家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清风、喜鹊、鸣蝉、蛙声、稻花香,组成了一幅鲜明亲切的夏夜图。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转过溪桥,就看到了那家茅店。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诗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首婉约词,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却道天凉好个秋,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人生中最大的痛苦与悲怆往往是不可说的。潇洒轻松只是遮掩罢了,所以周济说辛弃疾词"变温婉,成悲凉"。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全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词风。 作者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松说:"走开走开!"。 那句"以手推松曰去",这个世界上 ,真正喝醉的,要被搀扶的,是昏庸的宋廷。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本词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 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