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么,有时你的失败,是因为一开始就选错了对手。 最近一段时间,我目睹或耳闻了几场形形色色的碰撞。 -两个部门为了优秀团队的最后一个名额,会议上互泼脏水; -前同事部门来了个厉害的新人,KPI把他碾压得怀疑对方用了什么灰色手段; -苦恼每次考试都差一点进前十的学生读者,觉得第10名只是多了几分的运气。 人在江湖漂,免不了互撕。撕完后还总感觉没发挥好,想再撕一次。 这体验嘛,相信谁都有过。可你恐怕没意识到,你撕的姿势是其次,撕的对象才是关键。 因为你的对手,就是你的上限。 01:
我中学时地理很差,同桌也是地理学渣,偏偏两个人都还挺较劲,经常说哎呀这回你比我多3分,上次你比我多5分之类酸溜溜的话。 有一次小考,我印象很深,我58分,同桌55分,拿到卷子两个人都沉默了。 我估计同桌当时和我想得一样: 妈蛋,都是不及格!还比啥比啊! 是的,我们更喜欢与那些拥有类似境况的人比较,反而对与自己差距过大的人,失去了对比的欲望。 考55分的喜欢和考58分的比,KPI倒一的喜欢和倒数第二的比,面试时喜欢和条件与自个儿差不多的人比。 兜兜转转,都是半斤八两。 人么,骨子里倾向找那个容易超越的对象作为对手,都以为超过前面那个人后,马上就能海阔天空,自信心也上来了,精神也抖擞起来了。 但是,现实是,菜鸟超过了菜鸟,很可能还是一只菜鸟。 你拿50分就应该对比与90分的差距,而不是比较50和55谁更有分量,这才叫摔在起跑线上。 就比如前面说的两个部门,为了争取最后一个优秀团队的名额互撕。 A说你之前挖我墙角忘记了?B说你还抢过我项目呢!面对一点微不足道的事,仿佛抓到救命稻草般拼命放大,彼此攻击火力全开。 他们没看到的是,稳坐No.1的那个部门已经开始和No.2部门合作开发新项目,优化好了新的协作流程,招来几位业务高手,业绩是他们的总和还不止。 只是人们习惯性地逃避差距过大带来的焦虑,这种逃避,让人上瘾。 02:
在蒙牛公司会议室里,有一副狮子和羚羊的巨幅油画。它们是非洲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画面有一段文字: "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要想活命,就必须在比赛中获胜。 另一方面,狮子的压力也不小,如果他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命运都是一样。当太阳升起时,为了生存下去,最好还是快跑吧!" 狮子的速度可以达到80公里/小时,羚羊的普遍速度在80-90公里/小时。 它们棋逢对手。 狮子肯定不会把猫啊狗啊猪啊当做对手对吧?不然早被人类当成猫撸了。 换句话说,你的身价,其实是由对手决定的。 选对了对手,你会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发力,扶摇直上; 选错了对手,不仅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将改变人生轨迹。 美国有位叫阿扎洛夫的作家,前半生风光无限,然而在后半生,脑子一抽风与一个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杠上了,与其在小报上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论战,将其视死对头。 杠得全情投入,杠得难舍难分。 结果呢,这个马利丁原本是个不入流的小角色,靠着他的影响力混成名利双收。 而阿扎洛夫,无端消耗青春的同时,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最终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你说冤不冤?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的这句话历久弥新: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你把谁视为竞争者,他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03:
当然,选择正确的对手,不是让你无脑地从遥不可及的牛人身上生搬硬套。 第一点,合理对标。 打个比方。 你入不敷出,存款长期不过3位数。你看了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等各路神仙大佬的投资理念,宛如打通任督二脉:对对对,我就得这么做! 巴菲特说——我从不设止损,也不预测涨跌。 彼得·林奇说——投资股票要赚钱,关键是不要被吓跑。就像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头脑,而是毅力。 你要是按照这两句话操作,没亏成狗我都得喊你一声爸爸……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 从侧面不难看出,要挑对的对手,你们所面临的情境、所拥有的条件首先应该在同个次元,然后,再以合理的方式去模仿学习。 而非天马行空随便抓个大佬当做潜在竞争者。 第二点,因地制宜。 要想赢过对手,要么比他做得更好,要么与他有所不同。 相对于前者,后者的效果往往更胜一筹。 20世纪60年代,长期生活在可口可乐强大压迫之下的百事可乐,凭借将品牌定位于"年轻人的可乐",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获得立足之地。 很明显,这个Slogan与可口可乐"经典、 传统、历史悠久"的特性针锋相对。它暗戳戳地把对手说成落伍又老土的样子。从此百事可乐走上腾飞之路,到20世纪80年代几乎逼平可口可乐。 这里再说个很有意思品牌,七喜。 它推出的时候,可乐市场已被两家巨头吃的差不多了,战略咨询公司特劳特就把七喜汽水重新定位为"不含咖啡因的非可乐"。 这下优势也有了,差异化也有了,还顺便蹭了下可乐的品牌热度。七喜一跃跻身美国饮料TOP3。 04:
最后我想说,一个人的进步,都是在不断对比、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中实现的。 有的人觉得,找差不多的竞争对手更容易获得"赢"的快感,那么在享受常胜快乐的同时,就要认清一件事,你再怎么赢,也不过是在与对手相当的圈子里。 如伯特兰·罗素所说,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这是肉眼可见的本性而已。 有的人觉得,人生就像打麻将,赢10局小钱不如胡1把大牌,那么在对标高手的同时,就要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觉悟,一旦赢了,那或许就是本质的飞跃。 你的对手有多牛逼,你就有多牛逼。 这份选择强者作为对手的勇气,希望我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