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时间不是一点一点流逝的,它是趁你不注意,"咻"的一下就过去了,等你反应过来,很多事都已经来不及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和你经常来往的同学,最近一年、两年是不是都看不出来变化?如果十年没见的同学呢,是不是每个人的变化都很明显?这就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每天都能先完成最重要、最困难的事,长此以往,你的进步会很惊人。不要小看一天、一年的时间,积累起来,就能让你发生质的变化。 比如每天都认真护肤,十年后你会比你的同学看起来年轻;每天都看半个小时的书,十年后你会比很多人都懂得多。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关于高效时间管理法。教你怎么把每一天利用好,变成你理想中的更好的自己,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工资涨一涨,业余少加班。 01:
工作中,永远先做那最重要的"20%",拒绝"细节控" 有个同事很委屈: 自己在公司任劳任怨,每天都在加班,为何老板从来都看不见?既不涨薪也不升职,甚至连一句口头表扬都没有。 深聊之后才知道,她虽然每天都忙到飞起,实际上做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真正对她的工作有帮忙的事情没做多少。 小事做的很完美,大事却很潦草,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 我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也经常这样。手头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但该做的策划案却一拖再拖,直到截稿前才匆匆完成。 后来试用期快结束的时候,领导找我谈话了:"你觉得你现在的工作怎么样?是你喜欢的吗?对你来说是不是一份值得付出、有价值的工作呢?"我说:"我觉得每天都挺忙的,但又感觉不到价值。" 领导笑了笑,说:"是啊,我看你每天都挺晚下班的,在忙些什么呢?" 还没等我回答,她又问:"你觉得什么样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有没有想过公司的文案策划这个职位,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我答不上来。 她接着说:"你在公司的价值是由你的贡献决定的。你现在总在忙一些小事,真正该去提升的没有提升,该做的事情做不好,这样的忙碌,对你个人对公司都是一个灾难。我决定留下你,因为你是个很踏实的人,但是希望你回去以后,好好想想你这个职位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一个真正的文案策划是什么样子的,多去看看前辈们的方案、作品,多学习,不要钻在小细节中出不来。" 她的话简直就是醍醐灌顶,回去后我就认真对自己做了分析,真的慢慢有了进步。 我是怎么分析自己的呢? 1.确定自己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制定计划 很多时间管理的书都说,"其实我们每天做的事情,80%都是在做无用功,最重要的永远只有20%,但很多人却在那80%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只有把主要精力花在重点的20%上的人,才能成功。" 对每个人来说,职位不同,那重点的20%也会不同,比如对当时做文案策划的我来说,就是写策划案、写文案啊。 相信每个职位,都有核心技能。把能提升你核心技能的事,重点去做就好了。 2.每天列时间清单,写出最重要的"三件事" 我会每天确定当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把它们写在计划表的最前面,用星标代表它的重要程度。然后其他不是特别重要但是也要做的事,我也会写在后面,那时候清单常常是很长的一页纸,以此减轻大脑的负担。 这个方法效果很好,而且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这个习惯。也仍然感激当时有位那位好领导的提点。不然我可能仍不会去思考,只在原地打转。 今天看了一本书,书上说: 研究显示,如果你不肯每天花10分钟列一个待办清单,同样的任务,你大概每天需要多花1~2小时去处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也很好理解,拿做饭举例:如果你这顿饭打算炒五个菜,那么,先把肉类提前腌渍、菜类洗净切好,然后再开火炒,绝对比你先炒一个菜,然后停下来去处理另一个菜再炒,要快很多。 工作也是一样的,每天花10分钟,想想第二天有哪些事要做?把要做的全部列成清单,然后根据重要等级排序,确定哪个时间段去做这件事。 我现在就对自己的清单做了一个改进:预估每项任务大概需要多久完成,在每项任务后面写上时间,然后在具体去做的时候,用番茄钟去记录。这样既可以避免拖延,还能评估自己对完成任务的时间估算准不准确,好及时调整。 3.把大目标进行拆分,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避免拖延 在我们的清单上,常常会出现一些"庞然大物",无从下手,让我们产生畏惧情绪,从而无休止的拖延。 比如我以前要写头条文章的时候,经常看到自己计划里"今天写一篇头条文章"就被吓到,然后拖延就出现了。后来,我试着拆分它,发现心里压力小多了,虽然还是偶尔会拖延,但比那时候好了很多。 怎么拆分的呢? 比如写头条文章,我会拆分成:确定主题20分钟;收集资料30分钟;初稿1小时;修改30分钟;检查10分钟。 一次只做一件事,确定了这30分钟收集资料,我就设置一个闹钟,然后安心找相关的资料,绝不干别的。 每完成一个,我就在对应的后面打个勾,然后休息一下。 这种方法不仅让我提高了效率,还减轻了拖延。 所以,建议你也试试。可以从现在开始,选择一个被你拖延的目标,试着分成小块,然后迈出第一步,接着是第二步……一点点循序渐进的去完成它。 02:
学习中,不摆"花架子",以结果为导向 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以结果为导向。 曾见过一些考研的同学,每天把笔记做的整齐漂亮、拍打卡视频,太注重外在形式了,实际上效率并不高,虽然每天复习了10个小时,但真正投入的不足4小时。 有句话叫:"结果不会欺骗你"。 比如说你选择考研,那你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要考上啊。写笔记、拍打卡视频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记录学习成果、自我监督啊。 那为了把笔记写的漂亮,多获得几个赞和夸奖,反复修改,还先打草稿再誊抄的整整齐齐,觉得就是毫无必要且浪费时间的事情。 当然,这并不是说过程不重要,而是,做任何事之前,问自己一句: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做眼前这件事对我的结果有帮助吗?然后把你的目标聚焦到最关键的事情上。 03:
"磨刀不误砍柴工",充分做好准备再行动 中国有句古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意思是,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先花点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前几天,我在悟空问答上看到一个问题:"26岁,大专学历,想学习一项长期发展的技能,学什么好?" 我建议提问者先做自我分析,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然后再出发也不迟,不然你随便听信别人的去学了一个你并不喜欢的技术,会学的很痛苦,还白白浪费了时间。 然后就有读者在回答下面怼我了:"哪有那么复杂,要是像你这么说的早就完了"。 我猜这位怼我的读者此前可能并没有什么坚持很久且做的还不错的技能。因为真正学过一项技能并且能学到精髓的人都知道,任何技能从熟练到精尖,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甚至有些还需要付出金钱成本。 如果你没有想好,就去瞎学,除了误打误撞上刚好适合你的,否则只能是一事无成,然后你的人生就一直在摸索中度过,对什么都是浅尝辄止,没有任何傍身的技能。 所以,在想学一项技术之前,一定要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自己、了解一下这个技术,这总比你花好几年去试错的强。 04:
每天抽一个时间,不接触任何电子设备,增强对自己的掌控感 我通常早晨一睁眼,就拿出手机,刷一刷朋友,看看头条,漫无目的的闲逛一阵,再起床。睡觉前又重复这个动作,有时候还会逛一会儿淘宝,看下新买的东西到哪了。 平时不管干啥,也会时不时的拿出手机刷一刷,不知不觉时间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吃掉那只青蛙》这本书中建议,每天给自己留一段独处的时间,比如晚上一小时。远离所有电子设备,手机放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不看电视、不玩电脑,坐着发发呆或者看会儿书都可以。 你会发现,你不看手机的这一个小时,其实什么也没错过,相反,你收获了一段独属于你的时光,会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那种对信息的焦虑感也会慢慢消失。 我已经试了几天了,感觉还不错,确实更容易专注一些。当然,一开始我也很不习惯,总忍不住想去拿手机,但是坚持一下,这阵子过去就好了。听说长期做下去,可以让工作效率更高,我想继续试试看。 总结 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我们没办法阻止。但注重时间管理,会让有限的时间变得更高效,从而无形中拓宽了生命的长度。 专注于时间,高效的工作,总是把大量时间花在重要的、难的事情上,日复一日,我们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升职、加薪也不会是困难的事。 诺曼·文森特·皮尔说过:当一个人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这个过程中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成倍的增长。 而且当你的效率提高了,还能在繁忙的工作中,留有一部分时间陪伴家人、发展自己的爱好。 所以时间管理,是一项值得终身学习并好好运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