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终会过去,市场终会复苏,企业终会回到正常的秩序中。 尽管有的企业仍陷于"所谓的现金流问题"中,但有的企业已经重新打開了2020年的战略之门,意图逆势进击。 3月29日下午,比亚迪发布了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刀片电池"的新产品。 发布会上,比亚迪用视频形式,播放了一组对比实验,以证明其"刀片电池"如何惊艳。 这组实验的主要道具分别是三元锂电芯、块状磷酸铁锂电芯、刀片电池,然后在三种电池上各放一枚生鸡蛋。接下来,用直径5mm的钢针对三种电芯进行同时穿刺,其主要目的就是,在造成它们内部大面积短路的时候,直接观察和测量电芯温度的变化,以及生鸡蛋作何反应。 "针刺穿透测试"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严苛的检测手段。经钢针穿刺后,三种电芯都出现严重短路,但是彼此的结果却有巨大差异: 针刺瞬间,三元锂电池立刻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发生极端的热失控,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被穿刺后,块状磷酸铁锂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了200℃?4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高温烤焦;钢针穿透后,刀片电池无明火,也无烟,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30?60℃左右,电池表面的鸡蛋仍处于可流动的液体状态。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令人恐惧的是,在多数新能源车上,目前大多搭载的却是对生命威胁最大的三元锂电芯。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将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倒逼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出改变,让汽车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安全"和"倒逼……改变"是王传福传出的两个重要信息。 关于"安全"。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在去年后半期的监管数据显示,2019年5月到7月,新能源汽车共发生自燃事故79起——其中86%采用三元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 关于"倒逼……改变"。此前,新能源汽车到底采用何种电池电芯的标准问题上,从钴酸锂、锰酸锂,再到三元锂、磷酸铁锂等,都经过了无数博弈之争,而博弈的背后其实都代表了各自的利益立场,但事实证明,利益竞争却牺牲了安全。 目前,从技术和测试的结果来看,刀片电池的问世,不仅对比亚迪自身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对行业也是"倒逼革命"。但是,市场到底愿不愿意拥抱这场"革命",以及如何接受这场"革命"呢? 受疫情影响,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普遍陷入低迷,而重振经济、重提企业士气就弥足珍贵,但如何做到呢,类似比亚迪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出现,则可以唤醒、带动更多企业的信心,并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上。 与此同时,我们也迫切希望,更多的"中国制造"能够重新、迅速打开2020年的战略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