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众人赞誉。大约公元前318年被任命为左徒,公元前314年(26岁)担任三闾大夫之职,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后因他的才能及朝廷对他的重用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4年被流放汉北,他十分悲愤,痛惜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他写下了《离骚》、《九章》等作品。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公元前278年,秦国消灭了楚国,屈原悲痛万分,写下《怀江》于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一生虽怀抱着崇高的理想,积极用世,可惜君王不悟,群小妒贤,两次遭到流放。但他面对君王的昏庸,无理的放逐,小人的污蔑,百姓的疾苦,楚国的危在旦夕,他虽毫无办法,但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他一直对楚国还抱有一线希望,一直期盼着怀王能够醒悟。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而楚国的形势依然十分危险。他越来越老了,对于楚国,他已丧失了希望。他把自己满腹的忧愁愤恨都写成了诗篇。他知道楚国已要灭亡,但他死也要死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 屈原的文化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一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我们敬佩他那颗爱国之心,忧国忧民,爱国爱民,为了国家能富强,他呕心沥血;为了人民能幸福生活,他绞尽脑汁……希望我们也能将屈原之爱国精神践行在我们平凡的工作中来,忠诚党的事业,遵守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