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读过一个报告,说2002年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最高的是科龙电器,年薪达到750万元,然后是福耀玻璃和用友软件,分别达到127.11万元和123.33万元。 公司高管薪酬最低的是山东济南百货,公司最高年薪才0.8万元,其次是山东的山大华特和天津的灯塔油漆,分别只有0.92万元和1万元。 从1998年开始,中国上市公司开始公开披露高管年薪,口径是三位最高收入高管的年薪之和。一般来说,收入最高的前三名中,往往包含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因而这个数据基本上能够表达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收入状况。1998年,高管的平均年薪为51761元,到2001年,增至11.6万元,即4年增长1倍。 到了2006年,在已披露2006年年报的1254家上市公司中,高管个人平均年薪为16.28万元,比2001年只增长40%.但是显著的特点是,公司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拉大了。中国平安以7464.85万元年度报酬总额成为高管最高薪公司。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银行是3211.33万元,排名第三的是S深发展,高管年度报酬总额为2932万元。从总经理职务角度统计,最高的为中国平安,年度报酬1338.2万元,是最低者1.2万元的1115倍。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在决定CEO或者公司高管薪酬?为什么同样销售额或利润水平时,CEO或公司高管的收入却大不一样? 在我们的印象中,薪酬应当是对一个人为公司贡献的评价。实际上,这个结论只存在于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企业,薪酬实际上与一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并没有线性关系,比如说,在同样利润贡献的情况下,完全可能利润少的总经理比利润多的总经理的薪酬高很多。 比如专业期刊《阿尔法》最新公布的2006年世界顶尖级对冲基金经理的收入调查显示,25名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去年平均年收入比上年狂涨57%,达到5.7亿美元。其中,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公司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以17亿美元的收入高居榜首;Citadel投资公司创始人肯·格里芬和ESL投资公司的创始人爱德华·兰珀特以14亿美元和13亿美元的收入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广为人知的索罗斯,以9.5亿美元收入排名第四。 而《福布斯》2006年公布的美国500强企业CEO薪酬排行榜前十名中,第一名是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仅有6.47亿美元,戴尔公司CEO迈克尔·戴尔排名第六,为1.53亿美元;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排名第十五,为7133万美元;AT&T首席执行官爱德华·惠特克排名第二十五,只有4225万美元。 我相信,没有人认为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戴尔公司CEO迈克尔·戴尔,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等世界一流CEO,创造的价值会比那些基金经理少,但为什么他们的薪酬大大不如那些顶级基金经理呢? 答案在于资源使用效率与制度设计。沃尔玛的利润有几百亿美元,但沃尔玛的员工超过200万人,在全球有成千上万的大买场。所以人均利润并不高,而且占用了大量的有形资源,而同样的人均利润,可能基金经理一个人顶沃尔玛员工几万个人!这就是基金经理薪酬为什么如此高的原因! 另一方面,越是依赖有形资产创造的效益,其制度安排相对越简单,工业化复制越容易,管理的难度就会小一些(薪酬自然就少)。而越是依赖无形资产创造的效益,其制度安排越复杂,工业化复制越难,管理的难度就大一些(薪酬自然就高)。这一点也可从行业的统计数据得到证明,在22个行业中,高管人均年薪最高的是金融、保险公司,达到75.76万元;最低的是木材家具行业与纺织服装行业,仅为8.81万元与11.56万元。 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从量上看是企业规模(硬件),而从质上看则是制度设计与人力资本,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资产主要是软资产,如金融、保险、投资、软件等,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硬资产,如家电、纺织、机械制造等。 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富豪主要出在房地产与制造,这类行业产生的富豪是典型的权力与资源依赖型的富豪,富虽富矣,但财富的质量并不高。而美国投资公司高盛2006年全部员工报酬约为164亿美元,也就是平均每个员工62.2万美元,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的财富。所谓的中产阶层,不是靠苦力做出来的,而是制度与智力投资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