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考验着我们的心理弹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耿文秀委员指出,其实不但是大灾或非常事件之后才需要心理援助、才关注心理健康,日常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为此,耿文秀委员建议应该把心理健康服务纳入上海市民的医疗保险。——Psy525.cn 现代人健康第二大杀手:抑郁症 现代社会生活的诸多矛盾,经济危机、婚姻冲突、上下级关系、亲子代沟无不冲击着现代人的心理。抑郁症被认为是21世纪紧随心血管疾病之后、攻击现代人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媒体屡见业界精英或大学生频发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障碍的报道。 事实上,普通民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心理健康已经远不是微观的个人问题,一旦严重扭曲立即上升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问题。 耿文秀委员指出,如今的医疗卫生保健强调不能等生理健康出现问题、疾病发作才提供医药治疗,更提倡发展体育运动、全民健身,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同样,发现心理障碍、心理困扰,乃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起伏偏离都需要医疗卫生服务。 上海有条件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示范 据悉,国家卫生部已于2006年第一次设立了精神卫生处,把心理健康的管理纳入其中。2008年年底卫生部有关官员专程到欧洲考察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中的心理健康服务。2009年4月卫生部疾控局邀请了京沪部分精神卫生及心理学专家在京研讨心理卫生的服务管理工作。在耿文秀委员看来,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上海,完全有条件走在全国前面,开先例,为全国做示范。 耿文秀在提案中提到,率先把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到医疗保险体系之中,上海具有优于全国的诸多有利条件,第一是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与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消费群体经过这10年的大发展,在上海可以说基本成熟。第二是上海市民已先于全国发展出了心理健康服务的消费意识。虽然上海工商局尚未正式批准过一家心理咨询诊所挂牌营业,但现实生活中已有若干打擦边球的咨询公司、咨询工作室。若干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也从对本校学生的服务扩展到为社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至于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的个人咨询者则无法统计。 药物治疗不能包打天下 目前,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及各综合的三甲医院现都开设了心理门诊。但不容讳言,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这些服务已经包含在上海居民的医疗保险服务之中。然而这些服务只能部分满足市民精神疾患、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需要。大量的不需要或不完全需要药物治疗的心理治疗以及发展性咨询、乃至职业咨询、个人发展规划咨询则根本没被包容其中。特别是一般市民的认知扭曲、情绪困扰、婚姻冲突、人际关系困难等问题的咨询治疗或矫正,或广大家长对儿童学习困难、发展偏离、行为障碍、品行障碍的咨询都强烈渴望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并被包容在市民的医疗保险体系之中。特别是特殊儿童的发展咨询,如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儿童,目前在全世界都不能靠药物来解决其障碍,只有长期的专业心理辅导与训练干预能有所裨益。 劳动部门通过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反映了社会的要求。就上海市而言,接受过培训机构500多课时的业余学习,通过了劳动局资格考试、拿到了二级咨询师证书的人员已超过6000人。但这种急就章的培训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提供保证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拿到了资格证书的这几千人还实在担负不起给广大市民提供合格心理健康服务的重任。不过,这些业余者受到的培训可帮助他们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或志愿者队伍的补充和辅助,还可作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基本力量。 设置准入标准 耿文秀委员建议,可以由上海市卫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研讨和设置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标准,准入程序。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应该是也必须是高等教育规范培养出来的、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并纳入卫生部门管理。同时,上海率先实行把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到医疗保险体系之中,分阶段稳步推行,从上海的三甲医院到基层卫生中心,乃至社区中心,逐步设立心理健康服务门诊,提供专业服务。 具体的标准如何实行?耿文秀委员建议,上海市卫生部门组织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认真研讨并确认现阶段上海市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内容、基本手段与收费标准等相关问题。同时,可由上海卫生局联合教育局对培养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相关高校相关专业进行资质审查、课程审查,并制订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资格考核标准。 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在现有的医、护、技职称系列之外再设立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系列,保证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与提升。"有了上述保证,上海市民可正大光明求助心理健康服务,医院或有关心理健康服务门诊可理直气壮按服务质量和时间收费",耿文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