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业务员往往能透过自己对于产品、信息或服务的解说,来改变客户的购买意愿。要有效说服,除了专业知识与个人魅力外,配合对方反应做出适当响应也很重要。《了解人在想什么》一书作者涩谷昌三和小野寺敦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强调想要说服别人,不能只说商品好话,适当搭配正面与负面信息,反而更能强化说服力: 1.一面提示/两面提示:如果对方和自己的想法相同,那么只传达"正面信息",会是比较有效的说服方法,这称之为"一面提示"。反之,如果对方与自己的意见相左,那么只传达正面信息,往往会引起对方怀疑;要消除这种情况,除了告知正面讯息外,也要传达负面信息,这称之为"两面提示"。 在使用这两种方法时,必须考虑对方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程度。例如,购买药品的消费者通常不太具备药学知识,说明时就适合"只告知药品效能"的一面提示;如果要说服知识水平高,或是喜欢自己决定事情的顾客,就适合用两面提示来引导对方。 2.事先告知负面讯息的"预防针理论":有时候,业务员虽然在当下成功地说服了顾客,但对方隔两天却因为听到亲友的负面说法,而打电话来要求解约。作者建议,当商品确实有缺点时,最好一开始就诚实传达,并在此前提下,设法说服顾客,因为相对于买到不够好的商品,人们更在意是否受骗,预先帮对方做好心理准备,就算日后听闻负面意见,也会因为"我已知道了",而不会轻易动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盖尔曾做过实验,以"盘尼西林对人体益处多"为题,同时提供A组受试者"正、反两面意见",但只提供B组受试者"正面意见"。两天后,研究人员再给予A、B两组受试者"反对意见的实证资料",结果A组依然以很高比率"持赞成意见",B 组的赞成比例就骤降许多。这种方法就称为"预防针理论"。 3.隐藏不利的条件:在有些情况下,为了让对方愿意坐下来谈,业务员会先提出符合对方期望的有利条件,等对方答应之后,再告知不利的条件。尽管这样多少有些欺瞒对方,不过俗话说见面三分情,比起一开始就坦白说出不好的条件,这种方法的成功机率的确高一点。 例如,媒人常把自己要介绍的那一方形容得很完美,等见到本人之后,才发现有点落差;不过,既然双方都已出席,往往也就会礼貌性地交谈,尽可能发掘彼此优点,说不定反而因此结缘。 要注意的是,等到顾客上钩或埋单之后,如果要推翻原先的有利条件、告知不利条件时,是需要极高明的说话技巧的,要是办不到,很可能会带来纠纷。换言之,对自己的口才没什么自信的人,最好不要轻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