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能力结构:阅读过程中的感知能力、阅读过程中的识记能力、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阅读过程中的评价能力。将阅读能力结构搞清楚,对于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近些年,高考、中考语文,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出现了内容比重加大,试题综合性强,能力层次逐年增高的趋势,小学的语文检测也是如此,这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因为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重要能力,还是创造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形式。阅读还对学生形成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理解的过程;写作是外化的表现,是运用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所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此外,学生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靠大量的阅读,因此阅读能力又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为今后的学习创造了条件,给学生以终身受用的东西。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要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搞清阅读能力的结构。阅读能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研究神经活动的生理学专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可以分为四个功能区域:一是从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知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的储存区;三是按照新方式把已有的知识和新信息结合起来的理解、想象区;四是评价接受新信息的判断、推理区。 一、阅读过程中的感知能力 阅读过程的感知,首先是对文字符号的视觉感知,其次是由文字符号视觉感知所唤起的想象,产生的联想,激发的情感,也就是对文章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在读者的思想意识中得到的反映。因为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文章由语言构成,所以阅读感知的基础是"语感"。叶圣陶先生在《训练语感》一文中引用了一段话: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这里,既道出了文学的真谛,也揭示了"语感"的本质。形象地告诉我们"语感"是对作品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感知。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尤其是文学作品,讲究"意则期多,字惟求少",于是就有所谓"语言含义"、"言外之意"的说法。郭沫若先生说:"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要有对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他还说:"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要紧。"可见培养学生阅读的"语感"能力是多么重要啊!应从小抓起。 二、阅读过程中的识记能力 阅读文章的识记是在感知的过程中进行的,是对文章的语感以及由文章唤起的联系、想象,在头脑中留下暂时或长久的印象。学生的识记能力是通过经常记忆加强的。阅读实践证明,有意记忆强于无意记忆;理解记忆优于机械记忆,因此在理解基础上的有意记忆,对于提高阅读识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三、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如果说识记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那么理解则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中的理解是在感知字音、字形的同时,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字意的。在理解字意的基础上理解句、段、篇的思想含义。对文章内容和思想含义的理解是复杂的思维过程,分析——综合又是这一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形式。阅读过程的分析,是从文章的整体中把部分分出来,从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上进行分析的;综合又是对被分出来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上进行综合的,是通过对各部分的分析来实现的。因此,分析——综合是阅读理解主要思维形式,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 分析是理解的先导,常常和问题联系在一起,在阅读过程中,当产生问题的时候,也便开始了分析思维的过程。所以阅读理解时,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说,理解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1、对词义的理解。阅读中对词义的理解,指的是对某一词在文中的具体涵义的正确、丰富的了解,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首先,要了解某一词所指对象的特征,其次要了解词义所适用的对象。此外,还要了解该词的语法属性,与其他词的关系,以及它的具体语境。 理解词义不能离开句意、段意、文意,要善于从文中找到与词义相关的意义支撑点(也就是支撑该词义的有关内容)。还要善于联想,从生活实践中领悟词义,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 2、对句意的理解。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但它不是词义的机械组合,词的重要功能是它有丰富多彩的结合方式,在结合的整体中体现着词的特定意义,表达着极其复杂的思想含义。因此,出现了千变万化,类型繁多的种种句式。由于句意是通过词的结合功能实现的,所以,理解句意关键在于分析词的结合形式。此外,还要善于体会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句所造成的意境,以及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较难理解的句子,可以通过转换句型使语意明朗化;对于长的句子,也可以简缩成短句,使其清晰化。理解句子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3、对段意的理解。对段意的理解过程,实际上是对句与句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和综合过程。由于段落的构成要求相对完整、独立,并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段意,因此,理解段意要善于把握该段的重点语句。此外还要分析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大体上有:总分、因果、递进、并列、转折等。理解段意的目的在于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感情。 4、对文意的理解。对文意的理解过程,常常是对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分析和综合过程。段与段之间有机的组织和搭配成文章的结构。文章结构体现着作者思维发展的步骤和情感发展的脉络。分析文章结构的目的在于综合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理解文意常常是由部分到整体,由具体到概括,不断深化的过程。 四、阅读过程中的评价能力 理解是对文章内容的了解,评价则是对文章价值的评定。理解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理解的深化。阅读中的评价,主要是对文章思想性、艺术性及文章的社会意义的评定。对文章的评价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文章以外的问题,所以评价是创造性閱读的较高能力层次。 由于阅读过程是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所以对阅读能力结构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将阅读能力结构搞清楚,对于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 浅析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6):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