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针药并用治腰痛效果才好


  导读:今天学习黄宗勖先生针药并用治疗腰痛的经验。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
  中医爱好者:★★★★★
  非医伙伴们:★★☆☆☆
  (腰痛不用忍,交给中医处理就可以!)
  跟师临证中,腰痛病人最为多见,然本病病因较为复杂,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兹将常见几种腰痛治疗的经验整理如下。
  01:腰脊疼痛,五穴立本
  经云:腰为肾之府。肾脉联系腰脊。因此,腰痛多与肾脏虚损有关。
  临床上病人多表现为腰痛连及椎脊如束带一周,或酸痛,腰部无力,甚至俯仰不得,若久站、久坐或蹲位而起立时疼痛如折,僵硬难于立直。病史中无明显扭损伤史。
  四诊与辨证虚实相当,病程不长,这类证型临床较为多见。
  黄老以疏通督脉与膀胱经脉为主,立腰五针,其主穴有:腰阳关、双肾俞、双腰眼。
  针刺多施补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或针后加火罐,疗效较满意。
  如患者林某,男,33岁,台胞。
  自诉腰脊疼痛伴有俯仰不利3个月,痛甚时直不起腰来,无反射疼痛,经当地医生诊治无效而转来。检査局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皆阴性,X线示腰椎无明显异常发现,舌质红,苔薄白,脉微弦。
  按上法治疗,6次疼痛消除,巩固两次痊愈。
  02:反射下肢,三经辨证
  腰痛反射腿足,多为单侧,因此应当问清病因,鉴别原发性抑或继发性;辨明部位,按足三阳经循行所过的三经辨证治疗。
  如疼痛沿后侧足太阳膀胱经反射者为太阳型;沿足少阳胆经走行于足跟外侧者为少阳型;沿足阳明胃经走行于股膝至足背者为阳明型。
  治疗除取穴腰部五针外,可循经按型取穴。
  太阳型加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少阳型加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丘墟;阳明型加伏兔、足三里、解溪。
  临床以少阳型多见,太阳型次之,阳明型鲜见。
  操作手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实不著者,腰部腧穴用补法为主,远端腧穴泻法配合,或采用平补平泻法,根据病情与病人针感反应灵活权变,不拘古法。
  03:急性疼痛,配以外敷
  急性剧痛者多为腰部扭伤所致,此类病人常带痛苦病容,弯腰屈背,体态改变。
  因此,问病史时应详问受伤时姿势、体位,细察侧弯方向、屈曲度,判明腰部有关经脉所过的主要肌群与经筋痛点关系,找准阿是穴,急用毫针,可获效。
  再配以中药局部外敷,大多1剂,使用2~3次即可痊愈。
  外敷药处方: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大黄、泽兰、乳香、没药、川草乌、丝瓜络各15克。
  将药用纱布包好煎煮药汤一脸盆,用厚毛巾浸透稍拧,趁热反复敷熨痛处约半小时,烫时移动。
  下次再将药渣合原药物共煮如上法,1天可敷1~2次,1剂药可用2~3天。
  如陈某,男性,56岁,因提水而急性腰扭伤,家人扶来就诊,如上法1次即除,翌日见到仅有酸楚,热敷2天痊愈。
  04:慢性劳损,针药兼施
  慢性劳损腰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多由于气血渐虚,肝肾渐衰,或素体不足,感受外邪,或长期负重,体姿不当,或房劳过度等因素造成。
  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不耐劳作,遇劳则腰部疼痛难支,舌质淡暗或郁滞,苔薄白或薄润,根部厚浊,脉沉细弱。
  治以腰五针,再参以辨证论治而配穴。
  若腰脊寒冷之阳气不足者,加命门,与五穴同针后加灸,或温针、火罐。
  若阴虚内热者,加太溪、照海、三阴交,配火罐,并用中药内服,以调补肝肾,舒筋活络。
  偏阴虚者,药用生熟地、山萸肉、桑寄生、白芍、木瓜、补骨脂、枸杞、杜仲、鸡血藤、怀牛膝等;偏阳虚者,药用桑寄生、白芍、木瓜、骨碎补、杜仲、川断、淫羊蕾、巴戟天、桂枝、牛膝等。
  外敷方可参"急性疼痛"治法。
  05:骨质改变,针药并重
  肾主骨生髓,腰椎骨质改变引起疼痛者,与肾虚关系密切。
  本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因其肾气渐衰,生理功能自然衰减,或兼以长期过度劳累,或寒湿外邪所袭,或房劳不节,耗精伤肾,气血瘀滞,而使骨质开始疏松、增生,甚则导致压迫邻近经脉、经筋,或剧烈腰痛,反射下肢,或长期疼痛,步伐滞板。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六八肝气虚,筋不能动,……肾藏衰,形体皆极。"
  因此,黄老主张针药并重,针灸调肝肾,通经脉,取督脉、膀胱经穴以止痛,配服中药健腰壮骨,活血化瘀,软化骨质。
  内服药处方参见"慢性劳损"。
  外用药处方: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胆南星、白芥子、威灵仙、鸡血藤、乳香、没药、川草乌、骨碎补、地鳖虫。方法如上,一般经3~4个月的治疗,腰痛多能消除。
  临证若遇有男性因前列腺炎、女性因妇科病证引起者,当先针对病因论治。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黄宗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俞昌德、林慧光整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目录投稿: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