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里装的全是村民


  最美农村干部
  心里装的全是村民
  ——记山西省特级劳模、运城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特等奖获得者雷茂端
  王志英 杨望久
  7月12日,稷山县稷峰镇上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着村民代表一行30余人,敲锣打鼓专程来到稷王山腹地,给山西省特级劳模、运城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特等奖获得者、沟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雷茂端送来一块"彪炳千秋"的牌匾。原来从2005年开始,雷茂端就一直以"双季槐"这个产业链帮助十年九旱的上廉村走上了小康路,到2013年底,该村共栽双季槐2500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就高达15000元。
  沟东村,属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全村574口人,散居在16里长的壕沟崖上。这里崇山峻岭,土地脊薄,十年九旱,是个典型的广种薄收村。十一届三中会召开的那一年(1978),全村人均纯收入才650 元;2008年12月(雷茂端上台时),也才2300元;但雷茂端带领村民苦战五年后——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双季槐一项就上升为15000元,加上其它收入,共19000元,是1978年的29倍,是2008年的8。26倍。
  为此,雷茂端被先后选为市人大代表、2014年省特级劳模、2014年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获奖50万元,他在颁奖会上说:"我要把这50万元全部用到双季槐的科学研究中,研究双季槐的更新换代,研究双季槐的林下经济,研究双季槐产业链的延伸。我要用这50万元创造出500个亿、5000个亿的价值,来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为村民脱贫,他培育出一种"双季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那一年,高中毕业的雷茂端回到了故乡。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他承包了40亩果园。但刚刚挂果,却被泛滥的根腐病扼杀于"摇篮"中。
  困境中,她突发奇想,想把漫山遍野的自生国槐改造成抗干旱、耐严寒、多结米的优良树种,以改变家乡贫穷面貌。于是,他自费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向专家教授学习了树木杂交技术,跑到陕西合阳、白水,山东烟台以及河南、河北、广东、广西等地,采集了许多槐树花粉和"接穗",回到村里后就展开反复试验。为了筹集科研经费,他贩过药材,卖过血,还被广西一个恶人敲诈勒索过……但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用了整整18年,才为村民培育出3个新品种,并从偶然中看到希望,选育出一种全新的高产品种——每年7月和9月成熟两季的"双季槐"。
  消息不胫而走。2005年11月,被杨凌高产示范区列为向全国推广的新品种。之后,他就像着魔一样,把推广"双季槐"当成首要任务,积极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大搞社会公益推广活动,无偿提供技术,免费赠送接穗,义务为村民改造传统国槐。就这样,由他出钱、出苗、出接穗、出技术,从40亩到400亩,再到提出打造"天下槐米第一村",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全村就发展双季槐5300亩,其中2000亩已经进入盛果期。仅双季槐单项纯收入去年全村人均就高达15000元。
  现在,双季槐已飞出稷王山,走向盐湖,走向运城市,全市13个县(市、区)已栽植10万亩,年产值6亿以上,并迅速推向全国,已有10省、50多个县栽培双季槐20万亩。
  于是,农民称双季槐为"发财树",雷茂端被专家称为"袁隆平第二",林业部门称其为"中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为破解村民行路难,他补铺道路十公里
  时间回到2009年,沟东村的"村村通"道路只硬化了一公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下山无路,入山没门",仍是沟东村的真实写照。
  为了打通山区经济的发展命脉,雷茂端想硬化出山的道路——南沟大道。他凭着一腔热血,整天提着一个馍布袋在城里四处乱撞。今天找区交通局,明天找市交通局,后天又找运城报社,几经周折,最后找到区委区政府,区委书记于波立即批示:"请秋明局长办理"。
  陈秋明给雷茂端算了一笔账:南沟大道2。7公里,总投资47。5万元,按政策需要村里自筹资金10万元。 (很有哲理的日志 )
  雷茂端蔫了:"村里的账上还是负数——我们还欠别人两千多元呢!"
  "那就自筹5万吧!"
  "这比登天还要难!"
  "最低也得自筹两万!"
  雷茂端无话可说了,明明知道这仍是一个高难的要求,但人心要知足呀!于是,就咬咬牙从嘴里挤出一句话:"两万就两万!就是砸锅卖铁我也得想出办法来!"
  回到村里,他立即和爱人商量,以她(人民教师)的工资做担保,想向有外来收入户给村里借贷两万元。
  人心都是肉长的,群众见他拿自己爱人工资作担保,10个有外来收入的户便陆续筹集了20000元,解决了铺设南沟大道的资金难题。
  2012年4月,在区委支持下,沟东村打响了全面硬化道路的战役,包括去沟西村的800米,去子谏村的1600米,去各个山庄窝铺的村内巷道,共8000多米。
  这下可忙坏了雷茂端,白天他忙着和工程队打搅,晚上又得协调解决村里矛盾,特别是铺设到五、六组时,坡陡路窄,工程难度加大,比原计划超出3万多元。雷茂端便几次召开群众大会,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决定: 由五组清回承包土地欠款1万多元,村委会再解决一万多元,车辆费再赊8000多元,雷茂端也捐款500元。退休干部雷文喜见五组欠款马上不能到位,便主动拿出8000元先行垫付,这才解决了铺设道路中的燃眉之急。
  现在,沟东村的水泥大道四通八达,出村也好,村内也好;人走也好,车行也好,都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轻"的韵味。
  为圆村民小康梦,他肯做善事解民忧
  雷茂端的心里装的全是村民,唯独没有自己。如那一家缺劳力,那一家少钱花,那一家急需修房,那一家有了病人……他都心知肚明,了如指掌,并随时为他们提供"完全""彻底"的服务。
  村民雷朝晖是个残疾,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二人,母亲已经70多岁了,还得引着他下地,一年收入少得可怜。雷茂端一上台,就为雷朝晖解决了7亩地和400多株双季槐苗,并带领党员,把地整好,全部栽上"双季槐"。到2012年7亩双季槐米卖了12000元,2013年又收入25000元,母子二人笑得合不拢嘴。
  二组居民雷景虎,家境非常不好,院子也破烂不堪。雷茂端上台后,免费给他提供600多株双季槐苗,并帮他栽植、剪枝,到2013年他收入了6万多元,并用卖槐米的钱给女儿买了一辆车,今年槐米收获后又计划新盖5间房。
  林社锁,孤身一人,几亩薄田,入不敷出,雷茂端便无偿帮助他栽种了5亩双季槐,2013年卖了25000元。
  贫困户雷景泽,两个孩子上大学后,都申请了困难补助金,但需要到政府盖几个公章。可雷景泽经常不出山,正在家犯愁找不着"庙门"时,雷茂端来了,专门带他到城里办完了所有手续。
  张桂莲,已经80多岁,患心脏病多年,孙女也长期住院,家里生活捉襟见肘。雷茂端便通过低保、困难救助等方式,解决了她家的温饱难题。
  村民雷建华、雷琴凤,一个在窑上,一个在崖下,因为住宅地基,大吵大闹。琴凤说自家的窑洞想修就修谁也管不了;建华说他有走路权,绝不能让她胡来。闹得骑虎难下时,雷茂端和民调组长雷建堂来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利用国家有关危房补助的政策,解决了他二人的具体问题,使两家和好如初。
  2013年,在区委、区老促会的支持下,雷茂端为沟东村争取到水利资金30多万元,他立即建了3个蓄水池,还把原来的4个老蓄水池和水路进行了维修,又对163户村民每户补助1000元,硬化了村里所有院基,即实施了集雨硬化工程,又解决了晒槐米没有场地的问题。
  如今的沟东村,人心思进,人心思上,从村民收入到村风村貌,真是一年一个样,五年大飞跃。每到此时,人们都会提起雷茂端,而且全村一个音:他可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啊!心里装着村民,唯独没有自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觉得用这句话来诠释沟东巨变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通讯地址 :运城市人民北路四季绿城A区3号楼2单元101《红土地》写作组
  邮编:044000 手机:13994869582 邮箱:yhqlch@163。com
  QQ:909363122 网易博客:http://yhqlch2860128。blog。163。com/
网站目录投稿:盼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