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农村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精准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促进农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有利于扶贫对象在思想领域上的脱贫。 一、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发挥意识领域的指导作用,促进其他各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有序进行,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农村,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对象中间,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扶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老套。精准扶贫工作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虚假,空泛、套话多于实际,没有根据群众的需求来进行实际的操作,形式扶贫、走马观花式扶贫、数据扶贫还很常见。 (二)扶贫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落后单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习惯于照本宣科,在宣传党的政策时不能结合实际,缺乏创意,呆板教条的痕迹较重,致使农民群众对形势政策教育心生反感。 (三)扶贫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精准。在精准扶贫思想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只是一味地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四)负责扶贫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责任心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有些乡镇干部缺乏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事情只有反映到乡镇,才被动处理,对反映的问题又不能从源头上去解决,因为要牵涉大量时间、精力,对问题的认识又没有专业的认识高度,往往敷衍了事,达不到预期效果,当牵涉到职权范围以外的事情,更是一推了事,老百姓往往反映问题找不到门,农民怨声载道。乡镇干部的流动性也比较频繁,今天这个部门人手不够就补充到这个部门,明天又转到那个部门,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 (五)贫困农村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比较保守。贫困农村经济文化发展都比较落后,经济收入比较差,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一般不具备完全劳动能力,农村的产业发展就越来越落后,经济的落后就会直接影响贫困农民的思维,导致思想就越保守。 二、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 (一)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但与之相配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机制没能跟上,主要体现在:1.没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2.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滞后。3.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常态,相关评估机制不健全。 (二)对扶贫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相关投入不足,致使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扶贫对象,相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显然只占了一小部分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这部分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所以,在相关的经费支持、人员配备、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2.在教育队伍建设上,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而不是普通干部能够兼职的。所以,在教育队伍建设方面的不重视,也成为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三、解决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农村扶贫对象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我们要着力加强这部分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向扶贫。 (一)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和贫困人口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该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 1.领导干部要具备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的思想观念 贫困地区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该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是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影响着其对该地区发展的部署。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该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具备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的思想意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道德素质,让贫困人口既富了口袋,也充实了脑袋。不能 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见效慢,就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不能为了应付检查,搞一些"形象工程"。要提高意识,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使人们受到教育,而不是流于形式。 2.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合贫困人口的需求 贫困人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决定着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和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转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育观念,切合贫困人口的实际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贫困人口以认真、端正的态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他们不断改善自己的思想问题,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 (二)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对象的物质生活水平 对于扶贫对象而言,他们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依然是物质经济问题。所以,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扶贫渠道,制定科学的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地谋划脱贫致富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一方面,要摸清底子,探清实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脱贫致富找路子、抓措施、谋发展,做到心中有策。 (三)提高扶贫对象的整体素质,增强受教育主体的接受能力 对扶贫对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目标还是要使扶贫对象真正能够在接收教育的过程中有所提升,思想政治风貌有所改变。 第一,通过地方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联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或者学校,组织自学或集体学习等方式,倡导扶贫对象加强学习,减少文盲、半文盲人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并掌握一门能让自身脱贫的生产技能。 第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呼吁人们自觉抵御歪门邪气。"典型示范,带动一般",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所以,可以通过各类评选活动,如好婆婆、好媳妇、好乡亲等活动,唤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第三,加强扶贫对象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重新树立村规民约的社会规范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正能量,让村规民约引领贫困农村地区社会新风尚。 对于扶贫对象来说,改变以往保守、落后的思维方式,可以对自身和脱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其脱贫的决心和坚定脱贫的意志。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思维发展和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扶贫工作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保障着扶贫工作的政治方向,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此外,思想指导着行为,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扶贫工作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顺利实现脱贫计划。 【参考文献】 [1]付芳芳.推进南疆"精准扶贫"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7(12):45-47. [2]陆兰.当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思想问题及教育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蔡红生,田秋艳.精准扶贫视阈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性[J].决策与信息.2017(10):73-86. [4]杜彬武.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3):264-265. [5]王东维,路建华.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7):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