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学习


  摘要:小学生是正处在学习生活的第一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发育成熟,思维较为单一、直接。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完全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的间接经验难以理解,而对直接看到的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数学教学内容,就觉得容易接受。数学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热闹闹,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思维;学习
  目前而言,小学生的学习由于有多种多样的条件限制,对于设横跨多种学科的综合类实践活动学习比较困难,综合类或科技类实践活动课是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现在老师们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
  一、确立实践活动课的目的
  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依据语言教育为主,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第一培养兴趣和爱好,第二培养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第三激发潜在智能,而这其中尤其是要通过兴趣爱好的培养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习惯,进而发挥出潜在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压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达到理解熟知的目的。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实践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通过实践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学生学习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第四,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乐群,这样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实践和生活相结合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实践活动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扎起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数和形的角度与理解周围的事物,认识到我们周围常见的数量关系,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主思维培养,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要摒弃单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来,既能有效巩固知识储备,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对这些年教学经验总结,发现那些只要是学生通过自身感受的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融化为自身的认识的学生在知識储备方面较强,自主性较高。只要学生参与到这种有情、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在满足中,才能有效的启动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发展学习思维。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能让学生获得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造出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特点[J].教育导刊,2006(02):55-56.
  [2] 聂艳军.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29-32.
  [3] 陈文胜.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23-24.
网站目录投稿:尔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