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孤独症是不是多动症


  孤独症是不是"多动症"?对于父母而言,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孩子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他们的目光清澈,却对人视而不见;他们的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专家指出,目前,孤独症无药物治疗,唯一的办法就是经过专业的、一对一的互动训练。经过训练,约有30%的孤独症患者能康复,成年后可以独立生活,其余将成为精神残疾人,需要终生照料。
  国内至少有200万患儿9岁的甘家豪是广东佛山人,两岁时认识了很多汉字,4岁时他能背下中学英语教材里的整篇课文。甘家豪对电脑也是无师自通,几百块的拼图看一眼就能记住。一开始,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如此聪明感到很自豪,觉得孩子像神童一样,但父母很快就发现家豪的异常——好动得一刻也停不下来,听不明白大人的话,也无法与同龄人沟通,经常答非所问,自言自语,曾经三次被幼儿园退学。
  后来,妈妈不得不辞职在家陪家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说,"小家豪第一次来医院就诊时,就弄坏了我的电脑。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但他却患有孤独症。"
  据统计,6-12岁的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为1.3%。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我国大约有200万-300万孤独症患儿。邹小兵说,这类孩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大脑,他们常常与众不同,大约4岁至7岁的时候,家长以及老师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比较幼稚,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部分孩子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等等。但他们却不笨,有的在地理、历史、电脑等某一方面具有天赋。
  常被误诊为多动症大多数孤独症的孩子在1-2岁的时候,就会流露出种种"特殊"的迹象:比如眼睛不与人直视,不怎么说话,喜欢旋转和摆动的物品(闹钟等)。父母叫他们的名字,常得不到回应。从眼神、表情、动作、语言这四个方面,可以察觉其与众不同。作为疾病的诊断,其核心的表现就是社会交往障碍。
  如发现孩子异常,在孩子18个月时,可通过以下五种行为来测试一下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
  1、目光接触、呼唤其名字时,看孩子的应答反应是否很慢;
  2、交互性注意时看其是否有反应;
  3、装扮性游戏时看其进入状态是否比较慢;
  4、非言语沟通能力是否很差;
  5、言语发育是否很差。
  据了解,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出最小的孤独症患儿只有9个月。大多数孤独症孩子在两岁左右时,被家长发现其注意力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就以为孩子是多动症,以为打骂几句或严加管教就能让其安安静静的。实际上,这些孩子最大的问题不是多动,而是社会交往障碍。
  所以,要诊断一名孤独症患儿,医生需要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结合这些"特殊"的表现得以诊断,而不是因为其注意力不集中就盲目给扣一个"多动症"的帽子。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尽早识别高危儿童并进行强化训练,这才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最好在两岁前就能明确诊断,尽早干预。
  无药可治,只能坚持训练"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治疗孤独症,唯一的办法就是持之以恒的互动训练。"邹小兵强调,只有通过训练,让孩子大脑里异常的神经与正常的神经联接,从而改善其人际交往障碍的问题。大约有30%的孤独症患者通过互动训练能够独立生活。而那些发现较晚、病情较重的患儿,则基本没有康复的可能,一辈子需要他人照顾。
  家长对待孤独症孩子应遵循三个原则:1、理解容忍、接纳和尊重;
  2、逐步矫正问题行为,改善社会交往;
  3、发现培养和转化特殊兴趣和能力。邹小兵建议,无论孩子出现什么异常行为,家长都应学会容忍,不要打骂孩子。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编为您介绍孤独症是不是"多动症"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网站目录投稿: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