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逝去了,只余汗青;汗青毁了,还有灰烬;灰烬散了,还剩什么?大概只有童年的回忆了吧! 21世纪的我们到底是应该喜还是忧呢?背着独生子女的鲜丽外壳,在父母的手心中,吮着星露成长,在外人眼里,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怎也经不起太阳的曝晒,风雨的阻挠,少我们真的是这样吗?没有人能够给我们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 时常,我们探出好奇的心,用稚嫩的目光来垂钓这纷繁的世界。往往,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务正业,打着,"都是为了下一代"的招牌,冷冷地拎起我们的脊梁,狠狠地将我们扔进那令人窒息的书海,奋力挣扎,到了精疲力尽,也只能淹没于大海了。 听着父辈,祖辈,诉说儿时的童话,我们岂不是也想在残阳如血的傍晚,望着乌蓬船从一块绿玻璃上划过,满船的春汛,在"欸乃"一声的江南小令 里晃悠,体会小南风里江南磁性的诱惑呢?而我们的童年只是在钢筋混凝土的舞步挤满古镇度过,石板路哪里去了,不曾觅到你的倩影,任凭灰尘与垃圾蒙住了我儿时的梦想!金丝笼里的鸟儿,谁又能体会。 这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清悠,是"细雨骑驴入倒门"的落实,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独,是"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不,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呻吟——寂寞。童年寂寞得如花,只见得花,却看不见花开。寂寞得如雪,在殷切的希望中,心却冻成一块。寂寞得如大地,一生就这样默默地承受别人给予的灾难。 浓浓的情思从远古淌来,淌过唐风,淌过宋韵,一直淌到雨巷,淌到康桥,撑一把油伞,独自徘徊在悠长寂寥的雨巷,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童年的诗篇里叙写永恒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