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为什么中国历史忽视了张扬豪


  说到元朝张养浩这个人其实也还是挺有趣的一个人的,他的文学造诣真的也是不简单了,但是我们仔细的分析看看的话会发现这个人好像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了,也是说等于历史把这个人给忽略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中国的历史为什么会忽略张养浩这个人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张养浩的《上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俪山怀古》选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多年,但课本上对他的介绍极其简单。
  很显然,我国历史忽略了他。
  这其中的原因,有书君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张养浩生不逢时
  元朝传五世11帝,历时9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建立的蒙古族王朝。
  张养浩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一生经历了元朝6个皇帝,可以说,他生是元朝的人,死是元朝的鬼。
  蒙古人用铁蹄终结了大宋王朝的辉煌,崖山海战是宋元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战。
  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当时,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这场海战成为了汉族人民心中永远的痛,甚至有人发出"崖山之后无中华"的感慨。
  元朝虽然不到百年,但在中原百姓的记忆里,只有残酷和愤怒:
  蒙元军队的屠城,蒙元统治的等级森严,汉人低人一等,于是人们选择了有意识的遗忘这段历史。
  而供职于这个朝代的官员,尤其是汉族官员,人们也在潜意识里视其为有失大节而无法原谅,这就是张养浩被历史忽略的第一个原因吧。
  2.张养浩的所作所为
  张养浩出生于富裕人家,从小饱读诗书,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
  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
  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朝廷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赈灾,已经年过花甲的张养浩收到任命后,不顾自己年迈,将家财分给村民,一路向西而去。
  不久积劳成疾,殉职于任上。
  这样一位躹躬尽瘁、有骨气的人应该名垂青史,大书特书,但他的名声并不响亮,也许与下面这件事有关。
  元朝统治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中断了近五十年的科举考试恢复了。
  张养浩亲自主持大考,为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上升的通道。
  但因为多年没有进行科举取仕,很多知识分子已经纷纷转行开始写元散曲了。
  有了科举考试,部分知识分子就投身到读书求仕中去了,元散曲就这样被釜底抽薪导致人才断层。
  所以说,虽然张养浩本人是元散曲大家,但对元散曲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3.张养浩的其文其言
  我们知道张养浩,主要是通过他的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章最后的八个字,道尽了黎民百姓在改朝换代的遭遇,但在统治者看来,确实大逆不道。
  所以历来统治者也就不敢树他为典型了,这样张养浩也就不会被正史所称道。
  张养浩的《山坡羊·俪山怀古》全文如下: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最后的十二个字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以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这更是让统治者不爽,这样的人当然不受统治者的待见。
  现在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可见我们现在开始重视张养浩了。
  正如臧克家赞扬鲁迅先生的诗句:"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书君相信,随着张养浩的两首元散曲的广为传播,他的精神品质也会广为流传。
网站目录投稿: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