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广州乞巧节


  在广东说广府话的地方,七夕乞巧风俗极为流行。据考证,广州七夕的风俗与婚俗有点关系。一个出嫁女子在嫁期迫近时,有很多种仪式要做,并延长到嫁后的第一个七夕。女儿们在七夕这一天晚上礼拜织女,仪式非常隆重。农历六月中旬便开始布置,陈列花果女红,燃香点烛,向天遥拜,直至深夜。女儿们的手艺各显神通,做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花款、花灯等,任人参观。广州市的这一风俗,主要流行于富庶的西关、南关地区。一到拜七夕的时问,不论是否相识,都可以去参观,主人不会责怪他们的唐突,反而会殷勤地招待。参加这些活动的多是少女与少妇,老太婆是没份的,要是来了也只能说祈祷天帝保佑家里平安之类的话。在这一晚上,女儿们有乞巧、穿针引线、染指甲及汲七夕水的风俗。唐代诗人描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
  "乞巧"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巧艺的意思。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大都是通过做针线活体现出来的。七夕时穿针乞巧,自然和织女有着密切的关系。陶宗仪在《元氏掖庭记》(一卷)中记载,七夕宫女们登上高台,各用五彩丝线穿"九尾针",比赛看谁最先穿完九个针孑L,先穿好的人便是"得巧",后穿好的人称为"输巧"。明清以后,似乎更流行"丢巧针"的游戏。
  方法是在七月七日这天上午,拿一碗水曝晒,待水面产生一层薄膜后,把平日绣花的针放入碗中,针便会浮在上面。放针的妇女全神贯注地看水底的针影,看针影的形状,如是花朵鸟兽之形,或者直如针的,便是"乞得巧",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织出美丽的图案。如果针影形状像个槌的,或者弯曲不成形的,就表示放针者是"拙妇"。
  七夕是妇女们的节日,她们祈求自己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嫁得一个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
  广州七夕节至今仍保留食七夕饼的习俗。七夕饼也说"七娘饼",大小和形状像棋子一样,故又名"棋子饼"。据《广州岁时记》记载,过去广州少女相聚"拜仙"常用的供品,主要是棋子饼,此外还有连环饼、厚切饼、通心酥等。地处亚热带的广州人对漫长盛夏的酷热似乎有更深刻的体验,是故,曝晒、食饼的古老习俗也保持得最为长久。只是,在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兴起并渗透进七夕节之后,习而久之,节日的本原反而为人们所遗忘。为何要吃饼?随便问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婆婆,答案无一不是缠绵排恻的爱情纠葛,并总能自圆其说。不追问,是懒得去问,更是不愿意也。
网站目录投稿:幼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