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等。此次发布的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一些旧职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新技术相伴而生的一批新职业破土而出且还将源源不断。此次发布的新职业中,大部分与当下的新兴技术有关,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也有长期就已经存在且被官方正式认定的职业,比如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学研究的目标意识、社会意识,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合格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成为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时代课题。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三个"与时俱进"。 一是教育观念"与时俱进"。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讲,高等教育普及化就是高等教育的公平化、均等化,有助于强化人们对"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的认知。接受教育,将会越来越多地卸去"知识改变命运"的世俗负累,接近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在这种新形势下,教育观念也要随之转变。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把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职业院校等作为不同类型,而非不同层次来对待;要倡导和尊重职业教育——不管是新职业还是旧职业的劳动属性,不能把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作为"学而优则仕"甚至成为"人上人"的阶梯,而应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各行各业的职业人才为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其他文化宣传部门要大力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教育生态和舆论环境,使劳动光荣成为新时代主旋律,为新职业深入人心、受人尊敬奠定观念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电子竞技这一新职业,尤其要明晰其职业标准和专业内涵,设置准入门槛,既鼓励有潜质的学子投身这一新领域,又要切实避免部分学子以此为借口沉迷网络游戏。 二是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要从时代需求出发,研判、适应社会发展动态变化,深入推进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乃至其他高校的教育改革,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如电子竞技怎么"玩"?无人机怎么操控、维修?大数据怎么挖掘、聚合?这些都需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培养标准,促进专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就业优先"政策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此次释放的13个新职业信息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了生动的注解,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报告》还指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主力军,也是"新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对照新职业标准,加大有针对性培养新职业人才力度,建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培养新职业人才,不只是职业院校的使命,其他高校也应进一步落实开放办学理念,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新形势,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加强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互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强化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性,为培养适应新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教育模式"与时俱进"。上述新职业,带有极强的实践特征和高技术特征。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都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坚决摒弃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或改变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开拓实践教学路径,落实实践教学经费,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向实践要育人质量,向实践要办学效益。教育培养单位要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如,近年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学生在入校时就已经成为企业人,学习企业的文化和技术,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再如,有学者提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产生的教学模式,并且由双方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前三年在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到第4年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通过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项目技术需求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新职业呼唤新人才,新人才需要教育"与时俱进"。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快速因应新时代新变化,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为国家培养兴国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