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这样说,生活有多广,语文学习内容就有多广。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语文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呢?新新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中呼唤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学习。我想,对于教师来说,让语文学习充满生活起气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 一、在"口语交际"中表达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历既是交际的起点,又是交际活动的背景,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孩子表达生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低年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表发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说在表达中树立生活交往的自信心,对生活"积极"参与"感兴趣"。 到了中年级,要求他们"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这是要求孩子学会倾听,乐天请教,善于协商,能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交流商讨,能在合作中表达生活。 对高年级有要求更高些。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体验生活交际中的人文情怀,懂得在生活中尊重、理解他人。也强调尊重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随着口语交际活动组织、开展的一步步深入,学生应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能表达生活意愿、理想的有个性的人。 二、在"阅读"中感受生活 以往的阅读活动只强调对记忆、思维、认识等的训练和培养,过分偏重理智性的、概念性的知识分析,缺少引导学生对价值、美的理解和感受,忽视对于人的心灵的育化和情感的关怀,学生自身的希望、意愿、情感和态度常被教育者所忽视,阅读中缺少人文精神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诱导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引导中年级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疏导高年级学生,"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这就非常清晰地梳理出阅读体验与生活感受相交织的一条情意活动线索,使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在阅读教学中要更关注学生对人物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的感受,更关心学生阅读生活中情感、价值、意志、理想等方面的体验。 三、在"写话习作"中认识生活 学生的写话习作起点也是"生活"在写话习作中逐步融入生活,认识生活。"生活教育是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因而,写话习作在于学生留心、关心、热心周围的生活。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的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掀起了低年级写话的篇章,让孩子主动去接触生活,把自己"想说的、""想象的"作为认识生活的门槛,开始注意到生活周围的事物,并能把周围的事物与自己的"认识和感想"紧密联系起来。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为中年级的孩子解放了时空,让孩子留心周围的生活,能够多途径、多侧面地认识、感受生活,根据自己的独特的认识,不拘形式地写下来,并要求学生表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样就能充分体现出了学生认识生活的个体化,习作生活的个性化。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是从"习惯"、"有意识"的高度提升了高年级学生认识生活对习作的必要性,尤其要求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的感受"作为习作的素材的丰富宝藏。没有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感受,就没有成功的习作之路。 四、在"综合性学习"中分享生活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是要掌握,而不是发现。新课程标准明确单列了"综合性学习",让学让亲自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生活研究实践的个人观念体系,能分享别人的生活,同时让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低年能的阶段目标中要求这样开展综合性学习"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综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要求孩子热心公益活动,能把自己的生活活动成果用语言和图文与人分享,突出了活动是分享生活的桥梁。 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除了提出"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以外,还明确地要求学生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而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要求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对自己身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这就是说,要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去发现,在亲自解决和策划中分享快乐,在共同合作中体味生活中的真善美。 新课程标准关注语文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的联系,要求每一位教师从生活的角度去组织学习,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使语文学习轻松活泼,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