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孙权杀了他的儿子。 孙权晚年废了一个儿子的太子位,赐另一个儿子死。这两个儿子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罪行。他只是听信谗言说太子对他不孝;而另一个儿子则培植自己的势力要与太子争位。但他还是这样处置了他们。 在我们的印象中,孙权不应该是这样的人。他对待自己的下属是很有人情味的,而且赏罚分明。怎么落到自己儿子的头上,他却是这样背离人之常情,连"老虎"也不如呢? 我们且看看他对待别人儿子的态度。 大将凌统病亡,两个儿子只有几岁,孙权把他们养在宫中,像亲生儿子一样看待。有客人来时,他就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我的两个虎子!"到他们八、九岁,孙权派专人教他们读书,每十天让他们学习一次骑马,并封长子为侯。 刘基是敌人刘繇的儿子,孙权却特别喜爱他,对他恩宠有加,简直就像对亲生儿子一样。 对部下甚至敌人的子弟尚能如此,对自己亲生儿子又怎会如此绝情呢? 这两种现象看起来是完全矛盾的,但它们集合在一个人身上。其实人本来就是一个矛盾,更何况孙权这样复杂的人物! 孙权是一个完全政治化了的人物,在我看来,这就是解释他的矛盾现象的关键。 所谓完全政治化,这就是说,他把自己完全投入到他的帝王之业中,吴国就是他的生命,他的自我,他的一切,此外的自我不复存在。 这样,我可以把他对臣下和儿子的态度归纳为两句话:他视君臣之义为骨肉之亲;他视骨肉之亲为君臣之义。 他对待那些功劳卓著的臣下,确实亲如骨肉,充满着真诚的感情。因为在他看来,他们为吴国所作的一切,也就是为他所作。他视吴国为一个大家庭,这些贤臣良将就是他的最好的孩子。他怎能不好好地对待他们? 他对待自己的儿子,首先是从君臣关系的角度看。他处理了两个儿子,主要不是个人感情在起作用,而是从吴国的长治久安来考虑的。看到国内众大臣分为两派,分别拥戴两个儿子,他怕自己死后吴国会分裂,落个亡国贻笑天下的下场,于是作了这样的处置。 在对两个儿子处理的轻重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从个人感情角度讲,他应该更恨太子孙和一些,因为孙和对他不孝;而鲁王孙霸则未闻有这样的过错。但他只废了孙和的太子位,而赐孙霸死。因为在他看来,孙霸在内部争位,对吴国的内乱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不处死他不足以消除这种危险。 作为一个父亲,我想,孙权在作这种处置时心里一定是很痛苦的,但他无可奈何,又不能不这样做。这是他的人生悲剧。 写到这里,我不禁久久地为这个一代雄略之主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