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扶贫力度的加大,这几年种植业在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一些企业也瞄准农村市场,开始投资农业。在家里做什么能赚钱,以营养价值高、绿色安全、周期短、效益高、投资小的食用菌成为了投资者的首选项目。尤其是香菇,既能鲜销,又能烘干后销售鲜品,更是成为一些贫困县或贫困村的重点脱贫项目大力发展。一时百花齐放,大量的食用菌产品拥到市场,对食用菌产品价格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有时还会造成滞销的局面。一些食用菌企业或菇农不免有些怨声载道,说种菇不如经销商等卖菇的挣钱多,以香菇种植为例,来看看有什么坑。 1、香菇种植的菜农 香菇种植的菜农是受伤害最深的人,首先是种菇程序繁琐,从原料加工到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再到出菇、采菇、包装上市。跟唐僧去西天取经差不多,历经是九九八十一难。不仅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忙起来是没日没夜,常常把人累得是精疲力尽。每一个环节他们都是小心翼翼,生怕细节上的疏忽造成菌包污染率的提高,给生产效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再者近几年,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成本不断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在有的香菇产区都涨好几倍了,有时候还是招不到人。 与其相反的价格就有些不尽人意了,不但没有上涨,反而在产菇多的时候,收购商们还会压低价格,辛辛苦苦的种出菇来,挣不挣钱命运全掌握在收购商手里,而他们只是看看菇的质量,有时还挑三拣四,过下磅,再转手把菇卖出去就把钱挣到手了,比菇农不但挣得多还容易。 2、经销商 经销商们是哭笑不得,说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事实没有那样乐观。每当菇数量少的时候,他们为找到菇源而着急,不停地跟菇农们打电话联系。为了让菇农们把菇卖给自己,不但抬高价格,还会给菇农说很多好话。这时菇农们往往是脚踏几只船,向好几个经销商打听价格,最后才把菇出手给价格最高的那个经销商。高价格收来的菇出售给普通菜贩的时候,他们往往难以接受一时的高价格,销量会大幅减少,自然利润也就没那么高了。 当菇大量上市的时候,菇农们一股脑地把菇往这送,不收怕得罪菇农,菇少的时候他不卖给,来者不拒,数量往往超出自己的销售能力,所以只好压低价格,那么等到自己卖菇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个难题,为了快速把一冷库的菇卖出去,价格低别的经销商比价格更低。那时候不求挣钱,只希望能把菇卖出去,不然冷库里的菇时间一长就会坏掉,赔钱的事也常有发生,真正赚钱的是那些小菜贩们。 在市场需求没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大家都想通过扩大种植数量来增加效益,其实是一种不太明智的选择。盲目的扩大种植数量,只会加剧市场竞争,使菇价下跌。造成产量增多,效益下降,甚至赔钱的局面。假如都少种几千棒,产量与市场销售保持供销一致。既能保证香菇价格稳定,又能保证香菇在人们心目中的高端大气形象,菇农的效益还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