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给学生发奖状并非越多越好


  每到学期末,总要以学生的各种优秀表现进行表彰奖励。除了按考试成绩的"学习标兵"外,还有单学科"优秀奖""进步奖",学校举办的"绘画小能手""音乐小天才",还有上级、学校和班级等评选出的"五好少年""三好学生""模范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小组长"……真是种类众多,名目繁杂。
  这些奖项,最终大多以奖状(包括奖品)形式呈现在学生手中。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往往手捧六七张奖状,反复上台领奖,令其他学生羡慕不已。
  在倡导"人人都拿奖"的今天,一个班级内有好几名学生拿到六七张奖状,另有半数多的学生能拿到两张以上的奖状。奖状发到最后,如果剩下几个学生一张奖状也没得到,老师就要启发拿到奖状的学生去挖掘这几个学生身上的"亮点",或让这几个学生自己说出能得奖状的"理由",比如"从来不生气""说话声音轻轻"等,只要理由充分,获得同学们认可,就发给一张奖状。一个四十名学生的班级,往往一百张奖状也不够。
  真的需要发这么多奖状吗?想想自己小的时候,一般在过年的时候,才有获得奖状的机会。那个时候,也很少有绘画能手、音乐能手等这些名词,只有按考试成绩(为主)和平时表现(为次)结合在一起的奖状。那时一个有五十名学生的班级,能得到奖状(包括奖品)的学生不超过十名,奖品无所谓,关键是能得到这张奖状,关键能手捧着这张奖状,一路小跑地回家,向家长炫耀:"我又得到奖状了,全班只有八个学生!""咱们的孩子今年又拿到奖状了!明年还要努力!"家长的喜悦露在脸上,当天就用面做的浆糊工整地贴在墙上,与往年的奖状并排在一起。
  而现在,一名优秀的学生一学期就能得到六七张奖状,墙上能张贴得了吗?六七张奖状真能证明他全部的优秀?另外,"全班人人都得奖",那张奖状对个别学生而言,效用有多大?
  诚然,小孩子需要激励。在成长的路上,恰当的激励会促使学生更加努力。但是,激励并不是全盘肯定。一个平时不学习却很调皮捣蛋把老师气得半死的学生、一个整天让老师提心吊胆怕他逃学的学生,一个平时不用功、作业不做、考试不合格的学生,最后还要"挖地三尺"找到"闪光点"给他一张奖状,这张奖状给的恰当吗?这张奖状的价值何在?
  无论从理论上探讨,还是在实践中检验,皆可证明:一名优秀的学生,一张"三好学生"或"五好少年"奖状足以证明他的努力,认可他的行为,表扬他这学期的付出,让他与众不同,激励其继续向前;对调皮捣乱的学生,一张奖状会让他在家长面前得意忘形,让他形成"不努力也能得到奖状"的惰性,于是不再努力、不想学习。
  因此,奖状不可多发,也不能人人都要发。
网站目录投稿: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