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企业文化传播与推进的方式要确保足够的内容和范围,要做到贴近生产、经营、管理、改革,使之深入到每一名员工的内心,进入到实际工作现场,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规划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企业的价值导向。 深入贯彻,内化于心,夯实企业文化落地的基础。文化理念要从书本、墙上走进员工的心中,使员工领悟接受,这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前提。因此,首先要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认知是认同的前提,认同又是实践的前提,员工如果不了解企业的文化,不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就不会认同和自觉践行。工作中,要通过报刊、板报、宣传栏、网络等平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员工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宣传内容,加大灌输力度;要通过编纂发放企业文化宣传手册、研讨、征文、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形式,细致入微地加强精神融入,提高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同感,让员工理解树立这样的理念意味着什么、怎么做才符合这样的理念、如何对照理念检查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理念要求等,让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为企业文化"落地"滋养厚实的土壤。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力度。分管企业文化的工作人员要主动担负起企业文化"培训师"的角色,深入基层讲授和传播企业文化,增强全员践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各级领导要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高层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企业文化的提炼者、倡导者、实施者、推动者,是企业形象的直接代言人,对企业文化能否落地生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企业领导,一定要清醒地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身作则并且深度参与,不仅要清楚企业文化体系是什么,还要将这一体系"推销"给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要从工作出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把企业文化首先融入到自己的观念、作风和处世哲学中,把自己塑造成为践行企业文化的典范,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持久推进。 要以制度体现文化,让文化融于制度。理念体系源于管理实践,是管理实践的高度提炼,企业文化只有融入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才可能由"虚"变"实",由"无形"到"有形",才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因此,企业开展的一切工作都要实践企业文化,要将核心价值观具体在各项体制、机制、流程中,固化为各项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标准。同时,制度又是企业文化能否落到实处的保障,是观念、行为、习惯生长的土壤。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地落地生根。例如,要形成学习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订具有可行性的能收到实效的培训教育计划,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把员工学习成效与岗位收入挂钩,使企业文化由"空洞"变成"实际",使其导向、引领、激励等作用充分发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需要通过一项项具体工作体现出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贯彻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尽相同,工作力度和操作水平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制订评价标准,对企业的价值理念、经营方针、制度执行情况等要定期检查,甄别企业文化是否适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要在肯定、发扬、审视、修正这个循环中,确保企业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走向良性循环。 企业文化建设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勿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形象工程"。企业文化建设是内在的,是具有发展内涵的,可以由精神领域转化为物质现实。因此,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照搬模式或者简单模仿,要真正立足于本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使企业文化服务于生产实践。二是勿把企业文化的相对稳定等同于固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模式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而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时代意识,导致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相应融入新的内容,违背了企业文化的"创新性"。三是勿把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完全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为主,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到位了,就抓好了企业文化建设。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范畴、内容、活动主题和运行方式都不同,不能互相代替。四是勿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开展文体活动。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看成是举办各种文体比赛或娱乐活动,把这些做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完成,开展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是必要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却是浅表层面的,效果有限。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稳定工作协调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