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镜映思维读后感字


  《镜映思维》是一本由(英)菲奥娜·默登(Fiona Murden)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映思维》读后感(一):《镜映思维: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形成》361页
  原文p361-362:他们发现,被调查者观看的暴力影像资料越多,他们就越对遭受暴力的人麻木不仁。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在媒体上关注这类报道的人,对这类影像内容更不敏感,也就是说,他们对暴力受害者产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水平较低,而且他们遇到敌对状况时也更容易做出冲动性行为,他们在遇到不同的状况时,行为也会更暴力化。
  人体大脑中更高级的区域,尤其是左外侧眶额皮质,通常会注意到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从而促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符合所属社会群体的期望。
  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常观看暴力性影像资料的青少年,对什么是正常的认知发生了改变,青少年观看这类影像资料越多,其左外侧侧眶额皮质做出的反应越少。青少年接触的资料或者角色楷模越暴力化,他们就越容易将暴力化行为视为常态。
  感触:这是本宝藏书籍,最初是看到鼹鼠的土豆老师约这本书的书评,想着自己一直想写书评,还一直未动手,为了逼自己一把,才决定写这本书。最初也不知道这本书这么好,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作为妈妈,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怕孩子走上弯路。看网上的文章,越看越焦虑,因为网上一些文章,只写出了果,未写出因。如果问一个妈妈,你对孩子最基本的希望是什么?我想,大多数的妈妈一定希望孩子健康、品行端正。
  就像《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说,如果我知道我要死在哪里,那我永远也不会去那里。如果你知道怎样可能会让孩子变坏,那你可以控制这个外部环境,让恶劣的事情不会发生。
  这本书有理有据,让我们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原因。
  《镜映思维》读后感(二):董卿: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董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
  是啊,模仿是一个孩子的天性,而最好的方法无疑是顺应孩子的天性。
  生活中,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成器,上学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玩游戏,只是很多家长在满腹牢骚时却忘记了一个词-"言传身教"。
  《镜映思维: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形成》一书中指出:孩子从出生时就开始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这种模仿甚至会持续到一个人的中老年。
  小时候,父母逗我们笑,我们会跟着笑,长大后,很多人情绪发泄的方式,都与父母大同小异,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力,尤其在孩子快速成长阶段,有多么强大。
  今天在浏览文章时,无意间看到一个母亲因为孩子的一句话,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孩子的母亲,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抱着小富即安的心态悠哉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一本书,孩子因为好奇,就问妈妈这本书讲了什么。
  孩子妈妈告诉他,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的奋斗人生以及效率利用,从学渣逆袭到第一名,参加过峰会,见过总理,30多岁就成为一名成熟的创业者,并拥有数种令人羡慕的头衔。
  孩子听完后,无意间说了这样一句话:"要是她是我的妈妈就好了"。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孩子往往是最能说出真话的那个,这句话让孩子妈妈心如刀割但同时也点醒了自己,她意识到,原来自己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在孩子眼里都不被认可。
  带着一股无比羞愧的心,孩子妈妈自此早上4点就起来学习,不仅如此,她还成立了社群,带动了很多同样希望提高自己的人一起成长。
  所以很多人说,我因为孩子的拖累做不到这个,做不到那个,虽然孩子的干扰是其中一方面,根本的原因其实还在于自己。
  阿德勒曾说:若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困惑,不妨思考:孩子通过你的方式学到了什么?相信通过这种问答你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与其抱怨孩子不停地刷手机,不如自己先放下正在刷抖音的手,与其因为孩子不愿读书而大吼大叫,不如自己先认认真真读完一本书。
  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将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END-
  《镜映思维》读后感(三):靠近产生积极镜映思维的人,成为优秀的最佳途径之一
  你肯定见过这样一种女孩,小时候的她们乖巧听话,但到初高中时,突然一改往日的温顺听话,转而变得叛逆无比,甚至跟一群坏孩子在一起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镜映思维》一书中就提到这样一个漂亮的美国女孩,她的名字叫邦妮·帕克,原本乖巧听话的她,认识了一个杀人犯男朋友,后来在男朋友的"熏陶"下,她自己也成了杀人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什么导致一个好女孩转变如此之大?
  没错,答案还是镜映思维,孩子在到了一定年龄后会逐渐脱离父母,这时候他的模仿对象就成了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离他最近的人。比如,他周围所有的小伙伴都喜欢打游戏,为了合群,他很快也学会了打游戏。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镜映思维",无意识地模仿周围人的行为。
  镜映思维分为积极镜映思维和消极镜映思维,
  像上述邦妮·帕克的行为无疑就是消极镜映思维的典型,因为接触了不良少年,然后开始不断模仿对方的行为,最后成为和对方一样的人。
  而我们小时候父母经常因为害怕我们学坏,而告诫我们不要和某一类孩子在一起玩的原因正是消极镜映思维的体现。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往积极镜映思维上前行呢?
  答案是靠近那些能给我们带来积极镜映思维的人。
  研究表明:镜像系统既能对消极行为作出反应,也能对积极行为作出反应,比如当你接触的小伙伴是一位既刻苦又努力的学霸时,那么这时的你就会以他为榜样,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其实不光对于青少年,对于成年人也是一样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喜欢和同频的人在一起,是我们的天性,但人是可以被影响的,跟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即使再差你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正所谓: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所以,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身为努力上进的成年人,时刻记得,靠近能产生积极镜映思维的人是成为优秀的最佳途径之一。
  -END-
  《镜映思维》读后感(四):与其对着孩子大吼大叫,不如利用"镜映思维"主动影响
  今天无意间刷到一个热点视频,有一个男主因为不小心伤了脚踝,只能单腿跳着走,结果他家的猫咪,竟然跟着主人学翘起一条腿走路,男主的女朋友以为猫的腿有毛病,还特意带猫去医院拍了片,结果猫一点毛病都没有。
  对此,男主表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评论区里有的说是猫穿的衣服有问题,还有的说这猫简直成精了,听起来有些搞笑,但猫模仿人的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恰巧今天刚刚读了《镜映思维: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形成》这本书,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镜映思维"。
  什么是"镜映思维"呢?
  "镜映思维",就是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互动,进而改变我们自身行为的一种思维方式。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无意识的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比如刚刚一两岁的小孩,经常拿着妈妈的口红往嘴上涂,还有一些成年人发泄情绪的方式和父母很像…
  当然了,镜映思维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存在镜映思维,所以也才有了开头戏剧性的一幕。
  只是相比动物,镜映思维在人类身上体现的要更明显一些,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影响。
  前段时间,有亲戚抱怨她家孩子,总是抱着手机玩游戏,就是不读书。对此,她苦口婆心反复劝说,有时逼急了对着孩子破口大骂,最严重时甚至差点因此动手。
  我们总觉得孩子不好好读书,问题肯定出在孩子身上,却从未真正反思过问题是否在于自己。
  关于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镜映思维》一书中提到,婴儿从出生起,就在无时无刻地模仿着父母。
  比如,父母对婴儿笑会刺激到婴儿大脑控制嘴唇的镜像神经元,所以,婴儿也会回复微笑,随着这种行为的不断反复,婴儿大脑中的神经元回路就会不断得到巩固,就如同小沟壑经过流水的不停冲刷,会形成"阻力最小"的水道一样,也即行为的养成。
  对于微笑是这样的,对于其他行为的模仿也是一样的。
  菲奥娜•默登说:父母在镜映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要比其他任何人都大,而且这种影响甚至能持续到我们的中老年时期。
  也就是说,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来源于无意识模仿父母的结果。因此,对于本身从不读书的父母,期待培养一个主动读书的孩子显然并非易事。
  有一句话说: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方式不是大吼大叫,而是主动影响。
  -END-
网站目录投稿:绮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