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走出另外一条路子,至少会更适合我,或者我会更快乐。"好在这个社会宽容度变大了,可选的生活方式(而且能过的还不差)也越来越多了。 当你迷茫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过去两天我一口气读了James Altucher的两本书,第一本叫做《Choose yourself》,第二本叫做《Choose yourself guide to wealth》,里面大多数的理论我都不赞同,而且越来越反感这类过于关注形式和技术的心灵鸡汤,他们是兴奋剂,让你亢奋,但结束之后你还是没有变化,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反而还更依赖它。 但抛开这些,我喜欢诸如作者这一类人的一点是,他们能够找寻一条没有被人走过的路,然后通过好奇心和积极的心态去一步步往前走,学习,借鉴,回顾,然后把那些学习到的东西分享出来,我觉得这种认真去找答案的精神很赞,很值得如我一样迷茫的年轻人学习。 这种走没有人走的路在作者的隐喻下,叫做"我是如何进入监狱,又是如何逃出的"? 这里作者打的是一个比喻,出生就被送入托儿所,这是漫长监狱生涯的开端,他的父亲告诉他,"托儿所完了,你去读幼儿园,然后小学,然后中学,最后是四年的大学,你可能还读个硕士,然后当一个律师,医生或者大学教授,你会一步步往上爬,攒下一些钱,然后到一个年级,你就会像你爷爷那样,退休了。你能够买个房子,结婚,生小孩,然后你把你的小孩送到托儿所,他们继续做一样的事情。" 这个模式好像全世界都一模一样,如果你在中国,可能还能更极致一些,你从出生就被赋予了各种使命,你需要拼命读书考高考读一个名牌大学,虽然大学课程如此糟糕,你还是要一鼓作气读完拿到毕业证书和文凭,然后你要找一个好工作,你要去外交部,要去大的国企,要去做咨询,做快消,做投行,你要北京户口,要高工资,要五险一金,你要攒钱买房子,等等等等。 所有人都这么说,所有人都这么做,没有人质疑。这些是大家都做的事情,这是人类如何生存的方式,这就是一辈子的命。 当然能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在北京能买个不错的房子,有丰厚的薪水,是不错。当如果你选择不去遵循游戏规则,不去相信这个美好的梦想的时候,你都会被狠狠的惩罚。所有人都如此积极地去争夺那些梦想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容不得其他人去选择另一条路,或者选择更快乐一些。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Choose yourself,我觉得如果我能更早把这一条当作准则,我会走出另外一条路子,至少会更适合我,或者我会更快乐。而突然也会觉得,我应该把这些感悟写出来,在这条道路上分享一些力量出来。 大学的时候你想休学去做Gap Year,系里老师的答复让人绝望,似乎在中国大学里如果你休学了那一定是有什么大问题,好孩子是乖乖念完书的。假期跑出国做个志愿者参加个商业比赛已经被视作奇葩,好孩子应该是乖乖背课文记单词为以外交部为首的各种部委的招录考试做准备。 大四的时候所谓的找工作和就业辅导,老师其实完全不会考虑你的兴趣,你的爱好,你的未来,你的快乐,准确的说,一点都没有,学校的就业率,系里和各部委和各大国企的关系才是重中之重,每个不知所措的学生们被完全不适合的位置推送,不费一点力气。 工作半年后,我决定跳出这个怪圈,果断辞职,开始了作者所言"Choose myself"的旅程,开始了一条从未被走过的路,而现在我觉得走得反而越来越踏实。 当然你会被狠狠惩罚一番,我们的社会完全不欢迎无业者,你四面楚歌,但反过来让我能够重新从新的角度审视这个游戏规则。 我选择认真去实现我想要的,我列下我享受去做的事情,然后思考我如何一步步去做,比如当时清单上的条目包括我想要去多看看这个世界,我想学习更多东西,读更多书,我要实现财务自由,甚至包括开咖啡馆等等,往回看过去五年,这些东西也大都一步步实现了,每年12个月平均2-3个月我都能够支持自己去不同的目的地旅行,去了20多的国家,彻彻底底改变了很多想法和认识。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读书,去学习新知识,开了咖啡馆,开了酒吧,然后又全部关掉了,开始参与创业的项目,开始慢慢发现自己的长处,开始能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赚钱,开始实现财务自由,开始曾经梦想的不坐班的生活。 游戏规则彻底变化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变革会越来越鼓励生活方式和职业生涯上的创新。坚持下来,你会发现机会,你会生活在一个充满奇妙点子的世界,我们实现某一目标的方式千差万别。 如果你在路上,觉得不踏实,觉得没有人支持你,觉得未来十分不靠谱,你需要自己去找寻力量,找寻方法,你的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你只能choose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