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姐妹》是一部由巴特尔执导,梅婷 / 苏岩 / 何赛飞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舞台姐妹》精选点评: ●竺春花开始还是倔强的性格,后面就成为教育者了,实在不好看。何赛飞是演的真好,把商水花的各种情绪都刻画的很棒,扮相也好。不过,最喜欢大奎,好可爱的。 ●秀竹与你十分里有七分的像。 ●零敲碎打到现在也看完这部电视剧了。因为史姐姐在微博里提到这部电视剧,就去找来看了。 看到第24集,文秀竹死了,真有一种想弃剧的冲动,倒不是之后的剧情不好,只是我太沉浸在秀竹之死给我的震动中。她那么爱惜羽毛,那么在乎自己争取来的平淡生活,可她没能挺过无聊小人的中伤。 电视剧里文秀竹这个人物倒是新添的,似乎这样比电影更忠实于当年的事。 开始不太喜欢竺春花,看到后来才开始理解她的选择。唐如龙这个角色么,大概就是所谓"看起来不像坏人,这就是坏人"吧,还坏的那么彻底。 演员的演技都还在线,结局还是觉得有点仓促。 ●配角挺逗的,商家姆妈,活脱了的,跟我一个表姐一样一样滴 ●看到史姐姐扮演的秀竹死去,就弃剧了,剧情太虐心,诶呀呀,全是情啊爱啊 ●哭死了,马樟花原型的文秀竹和筱丹桂原型的商水花搭档。水花被糊涂势利的姆妈和欺软怕硬的班长往剧场主的火坑推,秀竹一旁看。水花发疯进精神病院,秀竹隔窗看。水花病好回家,秀竹从楼梯上揽着她流泪。文秀竹死在商水花前面,商水花参加义演一半在上吊死前想着文秀竹。邢月红做什么都有竺春花警醒着她,她也只顾竺春花一个人的死活。秀竹结婚隐退,水花和秀竹拆档唱的是十八相送,不到一半就被进步分子打断。水花病好,秀竹复出和竺春花唱的楼台会,在台上眼泪涟涟。可恨 ●片头曲叫《绣花伤》,很好听的歌。 ● ●讲述越剧姐妹的故事,一部催人泪下的悲剧。剧中的女性清一色的旗袍展示,展现了东方女人的精致婉约,何赛飞的精湛演技精彩绝伦! ●违心地打个四星,为了水花和秀竹这对cp。感觉这种故事还得找戏曲演员来啊,梅婷那个角色完全可以让女王演啦,吼吼! 《舞台姐妹》观后感(一):女性的美 知道《舞台姐妹》电视剧是因为越剧《舞台姐妹》。越剧《舞台姐妹》很感人,是我喜欢的戏之一,尤其是"送兄别妹"一段,真可谓感人至深。在看越剧《舞台姐妹》之前,我只看过一小段,某天想完整看一遍时,却搜到这部电视剧,于是就先看了电视剧。 自我感觉秀竹(史依弘饰)的死是最震撼人心的,因而我也最喜欢秀竹。秀竹是一个对生活有追求,对事业有眷恋,敢爱敢恨却温柔似水的美丽女子,她不像春花那样"硬",也没有水花那样任由自己在不幸中堕落,也没有月红那样爱慕虚荣,她清楚地知道戏迷只爱舞台上的她,唐经理在拼命利用她们来榨取利益,但她没有悲观,她懂得自重,又渴望过自己的日子。是多么让人怜爱的女子。也许有人会说她没有觉悟,没有雄心大志,可我想说,不是所有的女子都像春花那样有雄心大志,能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保持原则,还能有一定的政治觉悟的,春花是一种美,秀竹何尝不是?大多人能被美感动,只是不尽相同罢了。秀竹是这样一个可人儿,以至于她香消玉陨时是那样的感人(起码感动了我)。我觉得史依弘扮演得很成功,这需要沉静温柔的气质,而这种气质不是所有演员都能有的,也不是能演得出来的。我也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才知道史依弘,到贴吧里一看,才知道很多人都是因为秀竹才开始知道并喜欢史依弘的。 像春花这样性格的女子,是难免是成为主角的,这多少有一点政治色彩。可我觉得欣赏女子的美还是不要有政治色彩比较好。 何赛飞是越剧演员,以前在《孝庄秘史》中看到她演的海兰珠,两厢比较之下,两个角色竟有许多的相像之处。个中奥妙,各位看过就知道,点破倒没意思。在这部电视剧中,何赛飞饰演商水花——越剧皇后,虽然这种"皇后"之类的评比是商业活动,但也足以说明水花在越剧事业上的成就。简介中说"商水花虽身为‘越剧皇后’却是唐经理的小老婆受其操纵。她不堪自己舞台地位的没落,更忍受不了月红和唐经理的关系,精神开始崩溃。"这种评价有些不公,因为水花不是自愿为唐经理的小老婆的,她也是受唐的欺压而失了身。一个弱女子在那个年代失身,第一想法当然是要男子"负责",唐经理也是满口答应要娶她,可谁知这是一个推脱的谎言呢?水花有一些虚荣心,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性格使得她在失去舞台地位后,增加了一份"不能承受之重",婚姻和事业的双重不幸最终使她精神崩溃。我总觉得水花的不幸要远超过月红。 再说说月红。月红从爱慕虚荣到堕落以致无法自拔,她的悲剧也是有生活背景的,她从小唱戏,充分体会到伶人地位的卑贱。月红与春花不同,她从乡下来到上海,对上海的物质生活充满了新鲜感,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像春花那样镇定的倒不正常。月红和秀竹都对伶人地位有很深感触,但秀竹是选择自重,秀竹说"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还指望别人看得起你吗?"(大意如此)而月红是选择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来达到地位的改变,而这种选择就是要投靠唐经理之类的人。月红与水花都当过唐经理的小老婆,但月红是自愿上勾,死不悔改。 其他人就不说了。 女性是美,悲剧也是美,在表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越剧女演员的生活上,《舞台姐妹》相当经典! 《舞台姐妹》观后感(二):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舞台姐妹》讲的是越剧姐妹在30、40年代生活的故事,她们是那个年代所谓的最底层的戏子,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她们每一个人都不会选择去唱戏,她们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表演着,最光鲜亮丽,最光彩夺目,台下有很多喜欢听她们唱戏的人,有很多追捧她们的人,有很多鲜花和掌声,可是那仅仅只因为她们在台上,喝彩也永远都只在她们唱戏的时候、只在台上、只在戏院里。当她们唱罢,下了台,卸了妆,她们则又回到了她们戏子的身份,回到了那个被剥削的生活,回到了那个人人都看不起的地位。 娱乐圈是一个名利场,当年的越剧舞台亦是如此,越剧姐妹中有自强不息的,有对黑暗世界妥协的,有在里面堕落的、傍大款的;还有为了出名不择手段的;她们当中有的人选择了追求虚荣、追求物质享受。但不要忘了,她们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剧中的女主人公,当年在十里洋场里给自己定的目标很高,她的约法三章相当有名,不唱堂会、不唱粉戏、不接受礼物等等;她为此吃素,别人无法请她吃饭;她不拜"过房娘",北方人叫做拜干妈,这在当时越剧界是一种时尚、一种风气,几乎所有的越剧名伶都"过房娘"、"过房爷"的。 她坚持着一点——"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在那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面对种种打击,她不屈服、不妥协,一直顽强地领导众越剧姐妹与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做抗争,并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当时,现在每一个人也应该牢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未来的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诱惑,都有许许多多的让人堕落的渠道,我们能不能把持住自己,坚持自己的本性,就在于能否踏踏实实做人,在众多诱惑面前不低头,不折腰。 淡云淡月淡恩怨,重锣重鼓重真情。 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尚有台。 舞台是个辉煌的地方,也是个充满辛酸、遗憾的地方: 失落的剧场, 是谁被遗忘, 旧戏服在角落寻找光。 微笑泛了黄, 情离人断肠, 月儿柔弱闪着光。 小巷弄老石墙, 门外熙来攘往, 谁穿着绣花鞋独自悲伤。 来时路辛酸吟唱, 到如今褪色衣裳。 卸下妆夜未央, 角色沉默的离场, 南风吹干了眼眶, 吹不散泛白曙光, 红颜一笑撼上苍。 陌生老地方, 腐朽残木窗, 已找不回遗失的时光。 撕碎的过往, 悲苦难隐藏, 回忆冰冷冻如霜。 在台上唱戏的人使劲了力气就是为了留住台下的看戏人,可谁又能留的住别人的脚步呢?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精彩人生,每个年代也都有让人遗憾的过往,每个年代也都有能让人学习到的东西,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电视剧的存在,才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走,自己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所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演一出戏,每个人都是这出戏的主角,至于这部戏好不好看,叫不叫座,就要看各人的努力了…… 《舞台姐妹》观后感(三):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 准确的说这不算是这部电视剧的评论,更像是一份由《舞台姐妹》说开去的八卦简史,且当看故事好了。 ----------------- 戏曲圈的事儿沾着戏文里的才子佳人、红颜易老,不说完完本本的复制,倒也几分痴迷几分醉的台上台下不谋而合。说来说去又落在"人生如戏"几个字上。人生之事,隐姓埋名再添上几笔就成了戏台上的悲欢离合…… 熟悉越剧历史的人都知道,讲述旧时代女子戏班悲欢离合的作品《舞台姐妹》中的两位主角竺春花和邢月红的身上,分别有袁雪芬和马樟花的影子。 1961年电影版开拍之前,导演谢晋曾深入地采访过袁雪芬,袁雪芬也跟谢晋说起过马樟花的故事,内容具体几何我们不得而知。只看到电影里,邢月红在权势面前为了金钱成了自甘堕落的典型。而春花则靠双手找到我欲求,不屈服着奋进向前。我们一只手触碰着浅淡的历史遗痕,另一只手攒住故事里的真真切切。马樟花死于日伪强权的真实被这戏台上的故事淡漠了去,让身世浮沉雨打萍那本不得不说的可歌可泣,似乎变得可有可无起来。 翻看曾经。马樟花当时年轻漂亮,扮相好,嗓子亮,起先她的霓虹灯招牌挂名在袁雪芬之后,但仅仅半年之后,她的排名就在袁雪芬之前了。袁雪芬自己也说:"如果马樟花现在还活着,她对越剧的贡献一定比我大……"电影中邢月红委身剧院唐经理为妾。现实中马璋花却是步了阮玲玉的后尘死于"人言可畏"。性情刚烈的马樟花被剧场老板陆根棣看上,强迫其赴宴,被逼失身。为此她不得不赶紧结婚。陆根棣大闹婚宴后依然不肯善罢甘休,拢络了一些小报记者,连续在专栏上使用不堪入目的下流脏话,诽谤马樟花,终于让她积愤成疾,华年天折。 一部分人说,借着《舞台姐妹》袁雪芬抬高了自己而贬低了马樟花。可是别忘了,电影是文艺作品,是在生活原型上的概括扩展甚至虚构。这部诞生在文革前夕的电影,尽管比起后来诸多概念化的作品要"合情合理"得多,却不免还是有当时时代的烙印,那就是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把人分成类型。 如今提起往事,有些细节我们后人实难评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烽火乱世里"舞台姐妹"们的台下故事比台上还要颠沛曲折几分。 近半个世纪后,电视剧版《舞台姐妹》重拾这段伶人往事,这一次马樟花的魂被附在了文秀竹身上,跟她心灵相惜的变作了商水花。当年各大卫视播映之时,不少观众在两人身上瞥见了同性之爱。何赛飞饰演的商水花和史依弘饰演的文秀竹之间,若真有这般情愫,搁在当年也不过是个姐妹情深罢了。既提起生旦之情,不禁要说一段坊间传闻。电视剧开拍之初,文秀竹这角色本找得是与何赛飞在小百花岁月里"青梅竹马两无猜"的茅威涛,若此事成现实,定会为二人当年的那些花边新闻再添上一笔。 何赛飞跟越剧的关系多少有些剪不断理还乱。诚然,她是80年代越剧最好的时候最闪亮的星之一,但在影视圈里都已过尽千帆,可仍对最初的舞台心心念念。人大多对初衷有着执念,这跟"不忘本心"四个字关系不大,更多是寻找,就如兜兜转转仍要落叶归根。何赛飞对戏曲的执着也可以这样理解。没有越剧她就不会被人看见,也就不会有《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梅珊,《大宅门》里的杨九红……这些后来事。 《舞台姐妹》之于她是一种回归,而她之于《舞台姐妹》无疑是锦上添花。虽身处不同年代,但她们在戏台上唱着一样的剧本,同样收获着来自戏迷的掌声与鲜花。光纤亮丽之外,她也比其他人都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含义。在电视剧前半部分里,商水花的小尖酸小刻薄耍小性,也许在何赛飞是浙江小百花头肩的年月里她也做过一样的事情。故事与现实再次交融在了一起,"感同身受"四个字让何赛飞和商水花这个角色不再是凌驾或者被凌驾。 故事之外,真实的商水花又写下过怎样的红颜往事?1947年,红遍上海滩的越剧名伶筱丹桂在家中服来沙尔自杀,临死前写下了"做人难,难做人,死了"八字。生前,她受到剧场老板张春帆的力捧,当然力捧也是有条件的,娱乐圈虽沉浮锐变,"潜规则"之事却恒古不变。年纪轻轻,张春帆就为她成立了‘丹桂班’,一时名声显赫,号称‘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桂’。但成名后,她渐渐成为张春帆的笼中鸟,却不堪张的虐待而自杀。她出殡时,据说有四万人观看,规模和影响比阮玲玉自杀还要大。筱丹桂死后,马上有人以筱丹桂之死为蓝本,编成戏剧迅速推出,轰动了上海全城。想筱丹桂一辈子都在演戏,不曾有片刻停歇,怎料,自己身后竟也化成了一部戏,又一次感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如戏人生的还有电影《舞台姐妹》中商水花的饰演者上官云珠。这是她一生演技最成熟时期的表演,只有几场的戏份屈指可数的台词,但这并不妨碍上官将人物演绎的熠熠生辉。多年以后透过这黑白胶片上,你惊诧于在那个年代中国竟然有过这样优秀的女演员,用一个长镜头特写便将人物内心种种复杂情愫烙印在观众心头。 上官云珠演完影片《舞台姐妹》后三年,在上海寓所衔冤坠楼。她这一个守望名誉掷死的名优红颜,总是用力呵护自已的心诚愚爱。上官云珠曾经太想过好人的生活,属于上官个人的小生活。这一点跟电影里面的商水花相近,只可惜美人爱生命犹如雁盘云彩,云雨天间未了,幕合落下人颜。上官云珠早春一样的身体跳在了楼下的菜市上,她的身体被卖莱的竹筐穿透以后怎么样呢?上海女作家陈丹燕对此景冷静叙述道:街道弄堂口上的"小莱场的人用冲垃圾用的橡皮水龙头,打开水龙,把莱上的血冲掉,卖给了那天来买青菜的人。是戏还是人生,说不清了的! 记得《舞台姐妹》最后,竺春花又找到了久不唱戏的邢月红,姐妹俩重修旧好,开始新的舞台生涯。然而现实里,起起落落,旧人去新人来,一出出生死诀别、分合离散从未停歇。那些亲爱过的人们,愿某一天能够重聚,执扇相看,眼波流转,接着问一句:前世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 原载于微信【人间有戏 renjianyouxiayi】 《舞台姐妹》观后感(四):最良心的戏曲电视剧 首先,我要实名反对上面一篇从微信搬来的,对本剧背后越剧史解读的软文——既然要做科普,请先去了解一下,好吗?不要张嘴就来,这位作者不仅不了解越剧史,甚至我很怀疑,有没有看过这部剧。 竺春花的原型是袁雪芬没错,邢月红的原型却不是马樟花,这个角色完全是一个被虚构出来的人物,真正基于马樟花创作的角色是文秀竹,另一个有人物原型的角色是商水花,她的原型是筱丹桂。关于文秀竹,除了她的命运轨迹基本和马樟花一致以外,本剧一开始就明说了她的原型。 闪电小生文秀竹 所以什么污蔑马樟花,抬高袁雪芬,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然后再来聊一聊关于剧本身,说这部剧的良心,点有很多,在戏曲已成为小众艺术的今天,导演肯花下精力,去拍一个戏曲,尤其还是这么年轻的剧种,越剧的发展简史,实在不容易,还拍的这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在看惯如今电视剧的浮躁之气后,实在是感动的不行。 除了踏踏实实拍戏这一点外,另外一个良心的点在于整部剧里面越剧的唱腔不是照搬的现如今流传下来的唱腔,而是重新编写,贴合了越剧发展的实况。从一开始所有人的唱腔都更类似于鹦哥戏一样的四工腔——几乎没有什么流派之分,到竺春花慢慢开始唱出名气以后,这个时候她的唱腔就略微带上了一点袁派的意思,但又不完全形成流派,到最后竺春花已彻底唱红之后,她的唱腔就变成了袁派。除了越剧戏迷,普通观众其实是无法辨别出这其中的差别的,而导演却肯为了这普通观众根本无从辨别的细节,去考究历史,重新谱曲,不可谓不用心,如此匠心,现如今还有几个导演能有? 还有一个点是梅婷和苏岩。我看过一些带戏曲元素的影视剧,除了《霸王别姬》外,其它虽然被通稿吹得天花乱坠,但还是可以看出演员的笨拙,手眼身法步都不能看,这种情况下,只能安慰自己它就是一电视剧,戏曲它不是重点——脸要是好看,就多看几眼脸,别的就别深究了……其实梅婷和苏岩也不是说就有多么惟妙惟肖,后面的《祥林嫂》简直就是对梅婷的公开处刑,真·没眼看。大概是因为这部戏对袁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这几个镜头必须得留,我看的时候,脚趾再一次蜷缩了起来……anyway,除了这场戏外,梅和苏露的马脚都不算厉害,除了导演镜头的把控十分厉害之外——基本都在游走,定格时间极短,还会拉长镜头,演员的很多缺陷就被遮盖了——导演是真懂戏啊!梅苏两人的学习力度绝对不弱,可能学习时间也挺长的。戏曲要做到唬人的样子,是不容易的。相比较于现在通稿一大堆的,对比这两位,我只能说,各位,还任重而道远啊! 当然了,小缺憾还是有,比如竺和文合排的新梁祝,使用的是现如今传唱度更高的范傅版(范瑞娟和傅全香版)配音,但如果能使用范袁版其实会更好,毕竟竺是以袁雪芬为原型。 看完这部剧,我觉得悲哀的一点是,在这部剧里,我看不到那个时代的女戏子的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只能不结婚。不是说要道德绑架,每个人都必须要结婚,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婚姻自由,我可以选择不结婚,我也可以选择结婚。但很显然,女戏子们并没有这个自由: 商水花跟了剧院经理,她以为她可以幸福,却发现他有妻子了,她只能做小老婆。最后她死了; 邢月红自甘堕落,自愿做别人的小老婆,她也以为她可以幸福,最后却差点没被逼疯,费尽心机终于跑掉了; 文秀竹觅得一心人,只愿和心上人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最后她却被污蔑,在舆论、婆家压迫下抑郁而亡。 剧中唯一结了婚,却未尝恶果的,只有小香和阿金。小香是唱戏的,阿金是琴师。正如《霸王别姬》里说的,都是下九流,谁瞧不起谁啊?在那个时代里,女戏子们只能与同样身份低下的男性结婚才有可能收获幸福,或者就一辈子独善其身,否则无论她们遇上的是唐如龙这样的衣冠禽兽,还是邵家驹这样的清白子弟,等待她们的都不是什么好下场。这样一个时代,怎不让人致郁? 这部剧中,最让人致郁的,大抵就是商水花的命运了。看着她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直在想着一本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房思琪在被强暴后,一直在说服自己真的爱施暴者,她假装像恋人一样,在咖啡厅等他,留意着他回信息的速度,只有让自己伪装成爱他的样子,她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的世界才能勉强立起来。以爱之名。林奕含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当初看小说的时候,其实我并不是很理解房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然而当我看到商水花的时候,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水花,水花,如水如花,不如竹坚挺,不如竹刚硬,没有宁折不屈,只有随波逐流。她虽然对唐如龙没有好感,却也没有那么厌恶,被强暴后,她只能安慰自己,自己是爱他的,因为爱他,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以爱之名,她努力支撑着不让自己的世界破碎。所以接下来她自然而然地搬进唐的住家,急切地要他娶她,可他和她亲热的时候,她的表情却分明是木然的,没有半分迎合。也许她的内心就和房思琪望着天花板时的心情一模一样。她的内心厌恶着这个男人,和正在发生的一切,她却不能推开他,因为她应该是"爱"他的。她那么努力地骗着自己,那么努力地去表演爱着唐如龙,可唐如龙却并没有配合她,他一次又一次地让她看清,他并不爱她,只是在玩弄她。他让她打掉他们的孩子,他一直拖延婚期,实在无法拖延了,便告诉她,我有老婆了,你要跟我,只能做小老婆,爱跟不跟。尽管如此,商还是在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她编造出来的世界,直到她撞破唐如龙和邢月红的奸情。她的故事再也编不下去了。她和唐如龙之间,从来都没有爱情,她的世界轰然崩塌,于是她疯了。再从精神病院里出来,她接受了现实,接受了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的现实,但她却不甘心于唐如龙的安然无事,她为了一口气要搅乱他的生活,最后却也把自己再次放在了他的魔爪之下,无处逃脱,最后只能自尽而亡。这是另一个房思琪的死亡。或者说房思琪,是另一个商水花的死亡。 《舞台姐妹》观后感(五):你走了以后我怎么办 说明:没有看过老电影版,也没有看过越剧舞台版,不包含对比。对剧中角色的观点不代表对其现实原型的评价。以下包含剧透。 一、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剧中的主要人物故事很多有现实原型,首先向为越剧发展奉献汗水、泪水和才华的前辈致敬。 尽管我心中有本剧更理想的样子,但就选题立意、人物设定、情节推进、演员表演,都可以看出它一部严肃认真的作品,尤其在烂剧满天飞的背景下,更显难能可贵。向本剧主创致敬! 本剧应该算是一部主旋律剧,主要矛盾冲突是旧社会剧院老板(为首的)的剥削阶级对越剧伶人的剥削与迫害。 故事从"涨包银"事件展开,引人入胜,人物和冲突贯穿始终,应该说比较完整,不算"烂尾"。 越剧伶人的群体命运和个体对比,让我体会到了美好向往和内心信念的意义。 商水花在人生最压抑、最窒息时,被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越剧感动。遇到新文化,就像一束光照进内心世界,真切地让我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该情节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片段:水花被自己热爱的越剧感动,放下酒杯;请林岚写剧本时那句"我不怕!"。 相比之下,竺春花线的正面描写反而不尽满意。相较于描写水花的坎坷人生,编剧对理想、热爱、反抗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正面歌颂显得缺乏能力。稍显直白平庸又稍有空洞,以致失去了想象空间,春花的"辅导员"范儿也让人心生疏远。 很喜欢台词使用了一点上海方言,轻松地为本剧贴上时代和地域标签。 非常赞的是,穿插剧集中30多段戏中戏的越剧唱段,每段戏文都"应景"又不刻意。这些戏是时代、是剧情、是音乐、是情感、也是人生。它们是最具像的越剧发展史,为全剧营造了一个非常的氛围。 全剧,除何赛飞以外是配唱。何赛飞的唱并不多,居然只有6段/句,再加两段没有唱词的舞台戏。可见导演没有让演员炫技,非为戏而戏。竺春花的最多,但戏中戏部分仍然是商水花明显出色,只能说这符合"越剧皇后"的人设吧。 另外还有一些精致的小设计,深意没有太多体会,但估计主创也挺用心的,比如唐如龙的戒指这个贯穿始终的小道具:涨包银时的抵押物、扇水花耳光留下伤痕、毒打水花时刻意摘下、逃离大陆时丢失在人群中。 二、清清白白做人 "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可谓是全剧的Slogan,据说是打动导演的核心价值观。 抱歉,我个人不满意这个无处不在的标语,甚至认为它对本剧的中心思想是某种瓦解。难道越剧演员的整体命运是主要因为自身价值观的偏离吗? 我一直在想:水花作为一个旧社会的戏子,被老板惦记上了,老板又是一个超能PUA,她怎么摆脱这种悲惨的命运呢,靠钱财、靠权势、靠法律公正、靠虚无的自信自强吗?这些她都没有啊!靠"荣哥"这种朋友吗?可是荣哥只属于拥有主角光环"白莲花"啊。 商水花的悲剧命运是旧社会越剧演员群体命运的典型代表,它的根源难道不是"万恶的旧社会"吗?难道重点在于指责她没有"清白"这个信仰? 当然了,还有月红。但对月红的批判总不会超过唐如龙、阿鑫、银行行长(逼死秀竹的邵爸)、法院法官(逼迫月红贪官),甚至姆妈和记者吧。 可以理解,本剧需要与闻名的电影旧作保持内核上的联系,所以对这个Slogn虽不喜欢但也接受。 所以,"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我理解在那个社会背景下是演员的一种理想,多过于自我要求。 三、你走了以后我怎么办 全剧最动人的无疑是对姐妹感情的刻画。这是超越时代的情感,某种程度上也是戏曲演员独有的情感关系。 "春月"应该是本剧的第一cp吧,我居然有些拿不准,因为我的感动似乎都来自"竹花"。 竹花的日常、生离、死别,真实又深刻,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难怪网友刷百合。 秀竹在,她是水花心中唯一的温暖;秀竹不在了,她是水花内心无法触碰的痛。商水花自尽前的bgm是十八相送,希望她真的相信有化蝶重聚这回事。 把感动的片段记录下来: 秀竹担心唐如龙心怀不轨,转回化妆间跟水花说"我跟你一起走吧",两人对话间,秀竹还帮水花整理头发,这些亲昵的小动作很温暖。 秀竹要结婚了,《玉蜻蜓》唱段,秀竹唱着"从今不进你房内,与你夫妻永相辞"下台;独自在台上的水花唱着"夫君下楼不回头,好叫奴家泪珠流",泣不成声。 闪电小生告别舞台,越剧皇后十八相送。"不管有缘无缘再相见,我牵你挂你也应该"。可是这个相送台上送的支离破碎,连后台的拥抱告别也被打断。 水花从精神病院回家,秀竹来看望。接近两分钟的戏,两位演员一句台词没有,却是全剧最虐心的片段。 水花请林岚写剧本,说"不光是我,还有春花、大奎、桂卿,还有秀竹",说秀竹时那声轻微的哽咽,牵动人心。 四、演员演演员 特别称赞本剧的演员。 李诚儒把"坏老板"表演得很真实、很立体:唯利是图、道貌岸然、八面玲珑、心狠手辣、厚颜无耻、趁火打劫,而所有这些表演都没有用力过猛,而是在商人气场中发挥。唐如龙跟水花和月红的关系,不(单纯)是好色,而是控制艺人的手段,是他"事业努力"的一部分。唐如龙跟所有角色都有对手戏,如果没有他的出色,舞台姐妹的对立面就太弱了。 史依弘,京剧青衣演越剧仗义小生,丝毫不违和。八卦一下,电视剧拍摄时史依弘和李诚儒是现实生活中的夫妻。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史依弘与何赛飞是不是很熟,两个角色真是即对比又和谐。全剧文秀竹的内心清朗可亲可敬可信。 梅婷和苏岩,在两位戏曲演员对比下演戏曲演员,难度可想而知。两位都演出了角色的成长变化,尤其梅婷,算是比较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两位演员为了本剧学了一个多月的越剧,估计主要学身段吧,与何赛飞和史依弘刻在骨子里的戏曲气质无法并论,但不至于太穿帮,这也实属不易了。 还有几位演员印象深刻,特意看片尾字幕记了一下演员的名字。商家姆妈(朱茵),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就像水花对她的感觉,很复杂。刑素梅(舒长青),非常戏曲,非常师傅。阿朵(谭增卫),善良、傲气又潦倒,演员特意表现了一些男旦的习惯动作,细致又不过。还有戏班里的其他角色:阿鑫班长、大奎、桂卿姐、金水哥、菜花、小香、小香舅舅,为本剧增色很多。 最后表白何赛飞。水花是我心中本剧的主角。可以说,再也没有比水花更适合何赛飞的角色了,也再也没有比何赛飞更优秀的商水花:越剧名伶,妩媚迷人,姨太太,精神失常,不甘与抗争,悲惨结局,所有这些关键词在何赛飞诠释下如此鲜活、可信和可爱。 我对全剧中心思想和时代特征的理解几乎都来自商水花这个角色。感动也来自商水花。从PUA老板下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个人物宿命,然而在她生命最压抑的时候,感受到越剧于自己、于社会的意义时,我甚至隐约盼望剧情洒狗血,让商水花走上革命道路。 网友用调侃的方式夸何赛飞:"明明可以靠才华,偏偏要靠颜值(演绎各种红颜薄命)"。虽然越剧舞台之外,何赛飞几乎是女配,但是无论主角多耀眼,都掩盖不住她独一无二的光芒。她演绎的角色,有深度、有想象空间,人物命运总是能抓住人心。 据说,本剧为纪念越剧百年而创作。我还挺惊讶越剧是如此年轻的剧种。 角色与现实原型最能对号入座的,应该是竺春花与袁雪芬了,袁雪芬比剧中人物更可爱可敬。商水花的原型是筱丹桂,可能文秀竹有取材于马樟花吧。 越剧从旧社会的风雨中走过来,沉淀了几代人的才华与命运,短短一百年就从新艺术变成了传统文化。文明的发展是有代价的,希望越剧和其他戏曲艺术在文明演进下不被淹没,她们真的很迷人,我开始成为一名戏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