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创新大师给年轻人的个忠告


  高成就的人 资源分配出了问题
  一九九七年,哈佛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出版代表作《创新者的两难》,以"破坏式创新"理论,奠定了创新大师的地位。
  这位身高二○三公分的管理学"巨人",最近几年接连生了三场大病(心脏病、中风、淋巴癌)。病愈后的克里斯汀生,看待人生的态度更为积极,也更热中于帮助别人寻找生命意义。
  二○一○年,哈佛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邀请克里斯汀生,在毕业典礼上致词,他的讲题是"你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勉励年轻人寻找有意义的人生目标。他以自己为例,大病过后,"我终于了解,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钱,而是每一个我曾接触过他们人生的人。"
  因回响热烈,他后来根据这场演讲的内容,写成了同名新书,在今年五月出版。最近,这位诲人不倦的创新大师在媒体访问中,细谈如何应用企管理论,做好人生管理,以及他给年轻人的三大忠告。
  我在哈佛教书二十年。每学期的最后一堂课,我总会提出一些个人忠告,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才能获得幸福人生。
  但后来我觉得,学生们毕竟跟我不同。所以,六年前开始,我会在最后一堂课,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理论,拿来好好地分析自己,看他们能不能预测出,自己会有怎样的人生。
  结果发现,"破坏式创新"理论不仅对企业有用,对个人的人生管理,同样深具启示。
  以我自己的哈佛同班同学为例。我保证,当年,绝没有人刻意计划,要跟配偶离婚、跟小孩疏离,甚至锒铛入狱。但是,我有很多同学,却都选择了"非其本意"(unintended)的人生策略。搞到后来,有些人离婚了好几次;还有人,像史基林(Jeff Skilling,安隆公司前执行长)成了阶下囚。
  就跟企业绝不会故意走上失败一样,我们都不会刻意走上这种人生。所以就要问,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做出违背初衷的选择?
  追求成就的人为何不快乐
  新书里,我谈到了"资源分配问题":我们都想拥有美满人生,但很多高成就的人,往往因资源分配出了问题,以至无法实现幸福的人生。
  原因就在,这些人都有很强烈的成就动机,每次只要达成了一个目标:推出产品、加薪、升官,就是一种胜利。他们喜欢这种成功的快感,所以会不断去做同样的事情。
  问题是,这种成就无法带来持久的幸福。因为,一个人能不能拥有持久的幸福,更重要的因素,是他与家人、好友的关系。只不过,这种长期的关系,很难带来事业上那种短期的成功快感。
  譬如,你可能得投入几十年的工夫,才能双手叉腰,骄傲地跟配偶说,"我们总算养出了优秀的下一代。"但是,如果你把每天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不去经营这些重要的关系,短期内,你或许不觉得有什么损失。直到一切都为时已晚:你跟好友再也不连络、跟配偶走上离婚、跟小孩也愈来愈陌生。
  所以,汲汲追求事业成就的人,想要避免这种人生,第一步就要察觉,自己的资源分配是否出了问题。
  立志当《华尔街日报》总编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找到成功的职业生涯?对有些人来说,这就像搭直达车,他们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一毕业就去做,而且成功了。但是,多数人的职涯发展,往往不会这么顺利,而这也是我的个人经验。大学教授,是我的第三个职业。
  大学时代,我就立志要当《华尔街日报》的总编辑,所以主修经济,还念了MBA。我向《华尔街日报》申请暑期实习,但始终等不到回复,让我非常失望。那时,反而是一家顾问公司给了我机会。
  做了五年的企管顾问,朋友邀我跟他一起创业。我们的公司后来成功上市,哪知道,有个股东把股权卖给了创投,创投要用自己的人当CEO。于是,我就失业了。
  我当年三十七岁,重回学校念博士,拿到学位后开始教书。我对这份工作全力以赴,也获得了成功。有时候,你也许该绕道而行,同样也能找到自己喜欢、又能成功的职业。
  不过,我永远都对新机会抱着开放的态度。尽管已经六十岁,我偶尔还是会问自己,要不要再试试,能不能当上《华尔街日报》总编辑!
  今天的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变动愈来愈快。我认为,最有办法在这种环境下存活的,未必是最强壮、最聪明的人,而是最适合这些变动的人。也就是说,最重要的个人竞争优势,是愿意不断学习,以获得必要的能力。
  许多人在大学里,习惯听教授上课,很容易养成"要向最聪明、最有经验的人学习"的心态。这种心态有个风险:进入社会后,仍然认为只有比他们更聪明的人,才是值得学习的对象。事实上,如果你带着谦虚的热诚,向所有人请益求教,你的学习将变得无限宽广。
  给年轻人的三个忠告
  很多年轻人面临毕业后,不晓得该做什么的烦恼,我有三个忠告。
  第一,找出什么是真正会激励你的事情。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只注重企业管理上所谓的"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薪水有多少、职位有多高等等──这是不够的。你必须找出自己的心之所向,什么事情可以给你机会去承担责任、实现有意义的目标,而且让你每天都乐在其中。
  正因为我们一生中,除了休息,大部份的清醒时间,都会花在工作上。所以,找到驱策自己的内在动机,就变得非常重要。别忘了,它也会成为你的优势:这是你所热爱的工作,所以,你会做得比别人都好。
  第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但也要为可能的改变,做好准备。
  人生中,随时会遇上意外的机会和挑战,看似波折,但未必不是好事。不要因为你已经做了选择,而忽略这些新的机会。
  最后一个忠告,也是我在每学期最后一堂课,对学生们的期勉:找出你的人生目的是什么。
  因为,从你的职业、你的个人生活,到你的志工服务,你未来所做的每件事,都会跟这个问题的答案,密切相关。
  这也许是我能给大家最重要的一个忠告。而且我认为,大学时代是厘清人生目的,最好的时刻。我当然知道,你在学校很忙,但如果你以为毕业以后,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这个问题,那你就是疯了。
  文.吴怡静 天下杂志第500期
网站目录投稿:飞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