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高职会计类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高职会计类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同行业及我国其他行业的经验,对高职会计类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 会计类 职业资格 认证培训 职业能力
  课 题:本文系201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职业教育专项课题"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职业能力提升功能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8SVE137)研究成果。
  职业资格是从业者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与标准。由于经济的发展与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那些专业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高、职业发展能力更好的从业人员,才能成为企业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
  一、高职会计类职业资格培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类职业资格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上岗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初、中、高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分初、中、高级)、统计专业技术资格(分初、中、高级)、证券期货业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等。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职院校开始进行会计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主要是会计从业资格与助理会计师培训,但由于起步较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国家也已意识到这些问题,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重点放在了提升质量方面。截至2017年底,国务院取消了433项职业资格认证,仅剩140项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核心证书不在取消之列),会计上岗证就在取消之列。这一举措给以往以"双证"(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衡量会计人才能力水平的企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目前我国高职会计职业资格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重理论、轻技能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须多安排实践技能课。近年来,虽然职业教育一直在开展教学改革,倡导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仍在沿用传统模式,会计教学尤为突出:所设课程内容多且深,远远超过了学员的接受能力,并未体现学生的核心地位;忽视会计实务操作,专业实践课时大大低于专业理论课时,实训设备配备不足。这种教学模式效率低下,學生的专业技能与核心职业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难以胜任相关岗位工作,更谈不上就业竞争力了,与就业市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严重脱节,导致会计行业人才结构失衡。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初级财务核算人员,而非中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过度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也是背道而驰的。
  2.完全以考证为导向
  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只围绕考证,以考证要求作为授课大纲,减少了实操训练,忽视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生虽能考取一纸职业资格证书,但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充其量只是一个"背题机器",根本不能成为目前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完全以考证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过于功利。一线教师也想给学生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但迎合考证需求实属无奈的选择。
  3.重效益、轻质量
  有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与考证收费分属不同的部门负责,收费的不管教学,管教学的不收费,收了培训费后不管培训质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培训简单、甚至敷衍,加上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考证率不高,职业能力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解决以上种种问题,充分发挥职业资格培训在提升职业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重点。
  二、提升职业能力是高职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财税政策法规的不断更新,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工作岗位。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需求,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接受职业资格培训,这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系统训练,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目前,我国企业需要的主要是应用型会计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就业人员的职业能力。高职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的对象大多是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要想在踏入社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通过职业资格培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是最佳途径。
  我国取消部分职业资格认证,并不是否定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而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去杂存精,去伪存真,去虚存实。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根本目的不是获取一纸证书,而是切实培养与提升学员的职业能力。所以,虽然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了,但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习、实践和考一些更有含金量的证书中去,像助理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这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方法。
  三、通过会计职业资格培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建议
  1.探索切实可行的培训模式
  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信息化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应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弥补传统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同实际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用得上的、实用型专业会计人才。
  应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调查各高职院校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现状与企业现有用人标准,为职业院校会计职业资格培训、企业会计招聘提供可借鉴的现实依据。例如,2017年底国家取消了会计上岗证后,由税友集团发起、联合中国商业会计学会构建的CAMC认证,就为会计行业探索出了一套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解决了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带来的用人机制的困扰,对其他行业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CAMC(Capability Maturity Accouting Certification)即会计能力成熟度认证,是会计人员学习、交流、评测、记录、择业、第三方认证的会计专业平台,以就业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根本的会计岗位能力等级认证。它有效提升了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与综合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提升,使其成为有财税专业基础、会做事情、能解决问题的财会人,被财会界誉为中国版的管理会计师(CMA-China)。
  2.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把好课程设置关
  设置会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核心,把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作为构建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把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分解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去。我国未来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应从国家主导调整为企业主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资格证培训才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提倡行业企业参与机制,探索出一系列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规范企业用人制度的实用性教学措施,也可以解除企业因取消职业资格证带来的用人机制的困扰。因为通过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可以及时将会计行业的新政策法规、新业务流程等转化为学校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对接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职业岗位群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在培训实施中还应注重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体现会计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例如,聘请一定比例的资深企业会计专家授课并参与会计职业资格证的审定,并且让专家着重在职业资格证培训的岗位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质量把关。
  法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领域,是综合运用会计学、法学知识以及审计技术,解决有关法律问题的一門融会计学、审计学、诉讼法学、犯罪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截至2014年底,美国已有97所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已于本世纪初设立了法务会计师相关的协会组织。中国政法大学法务会计研究中心也已进行了相关的论证与实践,建议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可以把法务会计学设为选修课,考取法务会计师可以拓宽会计毕业生的就业面。
  3.推行双证职业教育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应该是学生职业能力的证明,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重要依据,会计职业资格证培训应与会计专业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在校时间,学习掌握更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专业技能。不少学校"重学历,轻资格",目前不论是基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社会对会计毕业生的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开展双证教育(学历证+职业资格证)都是势在必行的,这也需要校方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双证"职业教育制度的顺利推行。
  但是,教师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双证制顶多是一颗定心丸,却非就业的敲门砖。对于高职会计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历证或者职业资格证,而是自身过硬的本领,是企业的认可,最终还是要面对工作岗位,毕竟企业不是以证书论英雄的。
  参考文献:
  [1]龚诤.浅析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教育的对接[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
  [2]李真,宋丽君.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
  [3]杨亮,周竞赛.国内外职业资格制度对国内学会参与职业资格认证参考价值研究[J]学会,2015(12).
  [4]李惠民,方宪遵,郑强等.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层建设,2015(25).
  [5]赵炎,傅春华,李文杰.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系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成功,2013(12).
网站目录投稿: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