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有个机器人给你打电话,让你去拿门口的快递,千万不要吃惊,这已经是沪上一些写字楼里的白领们正在适应并喜欢上的事了。 "您好,机器人带着您的外卖即将到达电梯停靠点,请凭手机尾号及时取餐。"接到电话,只要根据指示,就会发现一台看上去方方正正又线条流畅的机器人已经等在这里,按照机器人上端屏幕的指示,输入取件码,一扇小门打开,露出"格子间",外卖就在其中。 也许仅仅看外形,这更像一台萌萌的移动储物柜,可是这却是一台十分聪明的储物柜。 "他"会开电梯,能打电话,还认路,任务完成后,会像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一样回到"他"的"休息位"静静补充能量——充电,等待下一次任务。 这就是在虹口區北外滩国投大厦能看到的情景。这个聪明的机器人就是由上海一家初创公司"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Yogo robot)"研发的Kago3机器人。 能落地的商用服务机器人 Kago3是有个机器人公司目前推出的最新产品。 可以说是为写字楼的外卖服务量身定做。 Yogo robot创始人赵明曾在一次采访中介绍,在传统的配送方式中,"最后50米"势必要使用人工,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外卖和快递企业的用工成本居高不下,选择智能化终端是大势所趋;同时,越来越多的写字楼出于安全考虑,对外卖员、快递员进出规定严格,有的甚至禁止外卖员、快递员进入办公区域,这就使得写字楼内用户的"门对门"配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事实上,物流配送的"最后50米"的分发配送往往最费时费力的,此前有平台推出端对端的无人设备来批量转运物品,但最后50米的问题仍需要依靠大量人工来解决。因为最后50米的"智力要求"更高,需要处理的复杂问题更多。 Kago3这样的"跑腿机器人"可以成为一种解决方案。Yogo robot就是抓住了这样一个十分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实现服务机器人的落地。据悉,国投大厦的机器人上岗没多久,日配送量已经达到二三十单,很多白领甚至特意要求机器人送餐。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Yogo robot第一个实现商业落地的项目。 他们酒店服务机器人Mingo,早就被很多酒店关注,在上海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在必胜客上海中心旗舰店、上海电影博物馆都能看到一个有着流畅的外观设计,顺滑的漆面,打着领结,憨态可掬的机器人Mingo。他"忙前忙后",可以引路,可以运送物品,还擅长交流;屏幕上微笑到眼角的表情,能让人立刻生出好感。可以想象,也许不久的将来,当你通过网络办好入住手续,来到酒店,为你提供房卡,引导你到房间的很可能就是这位萌萌的Mingo了。或者当你深夜发现缺少一样物品,打电话到总台,然后"有个"机器人Mingo就会给你送来你需要的物品。他轻巧、周到,对于酒店来说节省了人力,对于顾客来说,他憨厚贴心,礼貌周到,即便凌晨为你提供服务,他也不会因为没有休息好而带上不愉快的情绪。 让服务机器人更"聪明" 无论是Mingo,还是Kago3,他们和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都在面对更复杂的人机交互。如何让界面更友好,如何解决各种复杂情况,是技术团队要回答的问题,要根据具体的场景来设计、研发,也是服务机器人落地的关键。 比如,任何一个写字楼都不可能为了新投入的机器人改变电梯系统,如何接入电梯系统,门禁系统,让机器人流畅运行;还有如何主动避让流动的、不确定的行人,等等细节都包含了一个个技术难点。 在这些方面,Yogo robot独具优势。他们所开发的go系列商用服务机器人,使用创新自研的Gol算法,实现了移动机器人室内自主移动的安全性和流畅性,在地图构建、定位导航和运动控制等技术方向上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Yogo robot拥有的室内全局定位技术不需任何物理辅助手段机器人就能定位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的级别,位置更新速度则达到了每秒30次的频率,足以保证运动控制、避障、目标到达等各项指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路径规划和导航技术,包含全球首创的混合式路径规划和时间轴记忆功能,让机器人能够选择最优路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移动物体动态跟踪技术,运用Yogo研发了自适应的启发式算法,采用多移动物体动态跟踪技术来保证机器人能够穿越复杂的人群到达目的地。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细节需要考量。比如更注重配送的Kago3,会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行动流畅,配送容量更大。当外卖员将餐点送来并将餐点放入机器人的"肚子"后,它就离开了充电座,向办公区滑行,在临近门禁时,门自动打开。随后,机器人径直驶向电梯厅,电梯门也应声而开。在进入时,这台机器人发出语音提示:"您好,机器人,正在进入电梯,请避让。",当然,Kago3也能十分敏捷地避让行人。另外,他的"肚子"里共有三个隔间,一次可以放入三份餐点,机器人会根据楼层高低自行规划配送路线。用户输入取餐号后,只有一个隔间的门会打开,从而避免用户拿错餐点。 而Mingo除了具备以上的能力外,"沟通能力"更强,表情更丰富,外形更加亲和,可根据不同场景做出不同的情绪反应。 这些都是服务机器人商业落地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细节,背后是研发团队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和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 年轻而经验丰富的团队 目前,Yogo robot的"go"系列机器人,都很受顾客欢迎,新一代产品即将面世,迭代速度之快,令同行们赞叹,正在成为一家引人瞩目的研发、生产服务机器人的科创公司。 回顾Yogo robot的发展历程,会惊讶于他的速度:2015年10月,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5月,第一款原型机诞生;2016年6月;获得政府支持,进驻上海临港软件园;2016年7月,亮相上海国际机器人展,原型机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2016年7月,与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签订合作协议,酒店机器人Mingo正式进入场景应用测试;2016年9月;与百盛中国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餐厅;2016年11月,获IDG资本PreA轮融资,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2017年3月,正式推出酒店服务机器人品牌Mingo,亮相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展览会;2017年10月 荣获第十二届中外酒店白金奖——最佳酒店机器人供应商;2017年12月 成立深圳分公司;2018年初,Mingo荣获了德国 iF 设计奖;2018年6月Kago3在上海国投大厦投入使用。 以月计数,勾勒的是Yogo robot的成长速度。 但这样发力背后的却是一支在业内耕耘十多年的专业团队。 公司核心创始团队在机器人行业均有近十年的研发经验,创始人赵明曾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数十款智能移动机器人,其中不乏成功运用于航天领域、军用的机器人,以及RoboCup赛事中的高稳定性、高科技含量的作品。 这个团队,在这个行业还不被人关注时,早已埋首其中,耕耘多年。当市场开始关注、接受服务机器人时,这个团队不过是怀着朴素的信念投入其中,"始终相信机器人可以进入日常生活,始终相信这个方向上的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如此,他们对机器人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标准。他们相信未来,人们的身边一定会"有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一定要有用。它不是一个噱头,不是一种拼凑,它解决生活场景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要进入现实场景,机器人不能冷冰冰,它应有温度,和受众有恰如其分的互动,让人们能够轻易接受,甚而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且,要让机器人走向市场,制造机器人的成本控制应该清晰而精确。否则即便功能再强大,也无法顺利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遵循这些准则,Yogo robot希望打造结构、硬件、软件、设计、前端乃至整个生产工艺的完整产业优势,而不是简单外包,拼凑。现在Yogo robot的生产与富士康合作,但是生产不是找他去就够了,还要帮他更专业,成本更低。所以Yogo robot在深圳又开了一家公司,完全生产硬件。 Yogo robot的创始人赵明认为:"机器人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必须依附在有价值的行业里,为行业解决真正的问题。"场景落地,交互友好,安全可靠,服务机器人行业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整个行业都在探索,但唯有相信"机器人服务于人,融入日常生活,人人有个机器人"的团队,才能坚持探索、创新,一步步让产品在市场中落地,让未来生活更智能、更便利、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