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是晚清"官场常青树"。 他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传承者自居,然观其行事,却与"正统"有着颇多区别:派心腹到京城"卧底",在官场中拉帮结派,在广东设闱赌…… 《权经》一书,摘取张之洞守经用权的篇章言论。 所谓经,就是坚持原则; 所谓权,就是注重变通。 1.手段不可不用 变通二字,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精深与广博。 变则通,通则达。 数千年来,变通为无数智士仁人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 唐代韩愈,在京城混了十几年,用尽了种种办法仍不受重用。 万般无奈下,违心给当时臭名昭著的京兆尹(长安市长)李实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极力巴结和吹棒,从此走上仕途...... 有人说韩愈想当官想疯了,但是换了角度想想,与韩愈对中华文化做出的贡献相比,这封无关痛痒的信实在不值一提。 但如果没有这封信,或许就真的没有留名青史的"唐宋八大家"韩愈了,岂不可惜。 用些小手段,换取更大的人生抱负得以实现,无伤大雅。 晚清名臣张之洞年轻的时候,就有"巧宦"之名,意思是会做官。 张之洞做人为官一贯对事不对人,因此在多年的官场浮沉中,他总能全身而退,一路官运亨通。 张之洞早年为清流派(反洋务派)首领。光绪七年,他出任山西巡抚,迅速转向洋务派,并在几年后,成为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 这一转变之迅速,令世人张目结舌,纷纷斥其善变。 可是,要知道张之洞所处的是中国的"巨变时期"。 中与西,旧与新,保守与革命,各种矛盾此起彼伏。 此一时,彼一时,张之洞的为官之道,正是体现在变通、折中,与时俱进。 学会变通,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2.手段不可滥用 哈麻,元末权臣,早年是元顺帝的警卫。靠取媚顺帝和丞相脱脱得以步步高升,官至殿中侍御史。 他见顺帝对政事莫不关心却"荒于游宴",便投其所好,使本来就已开始衰落的元朝统治更加腐朽不堪。 在家国走向危亡之际,哈麻仍然热衷于权力争夺,用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丞相,从而自己爬上中书左丞相的位置。 至此,他仍不满足,又设计废掉顺帝另立太子。阴谋败露后,处以极刑。 滥用手段争权夺利,不仅加速了元朝的灭亡,更使哈麻成为臭名昭著、千古唾骂的历史罪人。 所以说,手段不可滥用,不可没有原则。 这个原则,往大里说,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中国一代代文人士大夫所践行的心怀天下、济世安邦。 往小里说,则是我们每个人的初心,本心,善心。 做任何事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愧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