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云计算的复盘京港地铁黄颖俊规划真的很重要


  云计算的复盘
  时代在快速前进,CIO们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增大。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CIO们不得不紧跟新的技术趋势,并努力从技术变革中,找到适合自己业务的IT蓝图。
  德国电信T-Systems大中华区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忠建议,CIO们在进行云计算建设时,应当从整个战略层面进行思考,包括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整个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思考IT与业务是否真的匹配。
  他说:"当CIO们做了有关云计算的新的部署后,在过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以后,应当回到原点,重新再思考一次,过去所做的这些工作,到底是不是云?这些工作有没有浪费?这些工作会不会有决策的失误?"
  从2004年德国电信实施第一个云计算项目,到今天为止,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王忠认为,德国电信在云计算领域,最大的优势是经验。过去7年,德国电信专注于云计算的发展,已经为全球两百多家跨国企业提供了云服务。
  在王忠看来,为中国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德国电信不仅能考虑到中国企业的发展特色,同时也能结合其在全球的实施经验。他介绍说,企业实施虚拟化和智能化后,企业成本的节约,按照德国电信的经验,最大可以达到45%;同时,企业办公应用系统、生产系统等效率的提升,应当可以达到70~80%。
  "从原有的IT架构到云架构,企业们可以检查现有的系统,在实施云计算以后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率,如果没有的话,应当继续向这个方向走。"王忠说
  京港地铁黄颖俊:IT规划真的很重要
  黄颖俊,工程力学专业毕业,早些时候在电力建设研究所(现电力科学研究院)从事力学计算工作。1998年加入了北京飞利浦有限公司从事IT工作,从供应链、财务、生产、制造到销售,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工作让黄颖俊了解到了标准化理念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8年后,黄颖俊进入京港地铁,担任信息技术部经理,开始负责北京地铁4号线的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工作。
  京港地铁信息技术部经理 黄颖俊
  IT规划真的很重要
  2006年9月,拥有8年IT经验的黄颖俊加入了京港地铁。当时,公司的IT部门除了他,只有一个工程师。黄颖俊笑言,当时京港地铁的IT建设基本是一张白纸。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这张白纸上首先写上的是未来五年的管理规划。
  对于这个规划的重要性,黄颖俊打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 "IT的建设跟修路是一样的。比如,我们要规划一条公路,由于这里车比较少,我们就先修两条车道。等我们把路修好了,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开始拥堵。我们就决定再拓宽两个车道,而两边的建筑就需要拆掉。在我们完成四车道的改建后,周围变得繁华起来,车越来越多,又开始拥堵。这时又要扩至六车道,而这时再对两旁进行拆迁的成本非常高。不光成本高,如果碰到一两个钉子户,那改扩建工作就没法进行了。既然这样,我们为何不把规划做得长远一些。道路建设和IT建设是一个道理。"
  当时京港地铁部署ERP系统的时候,公司只有100多人,而两年后公司就达到了2000多人,但公司清晰的规划让这样的变化像早已预设好的程序一样平稳地进行。
  能够进行长期的IT规划,京港地铁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他们拥有地铁4号线30年的运营权,并且有香港铁路20多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可以借鉴。黄颖俊坦言,对于某些发展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公司,IT的规划非常困难,一旦公司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来的IT建设就要推倒重来,一次次的重建过程使得成本、运营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京港地铁选择的是一条在长期科学规划指引下的平稳发展道路。
  公司管理层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一个科学的长期发展规划、港铁的系统支援,让京港地铁从一开始就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辅助工具到业务推手
  黄颖俊一贯非常注重对系统的研究。优秀的ERP系统都包含着世界级的最佳实践。黄颖俊认为,IT人员通过研究优秀的ERP系统,可以深入地理解系统中蕴含的业务流程,进而了解企业的管理过程。理解了ERP的核心,就是理解了公司的核心利益所在。有了这样的基础,IT人员再去和业务部门沟通需求,就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系统与业务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来改进业务的运作流程。
  京港地铁成立之初,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大多数公司成员都是地铁运营的新手,这就要求黄颖俊对港铁公司提供的系统有深入的研究。公司选派员工去港铁公司参加培训,深入了解港铁公司的业务需求,业务部门在熟悉系统的过程中渐渐熟悉了地铁公司运营的业务流程。自此,IT在京港地铁已经不仅是业务的辅助工具,也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动力。
网站目录投稿:笑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