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哲学的缘分,总是那么断断续续,到现在为止,是相遇的第三次。 第一次,是高二政治必修三——生活与哲学。 秉持笨鸟先飞的指导思想,我在高一暑假就借书完成了必修三一整本的预习。 拿到新书,就借助资料书划完了全部的重点,是全部课本中笔记做的最漂亮的。 因为听说哲学很难,我非要把它学得简单,而且是我最喜欢的政治老师男神教课。 那时候班里有个文科很厉害的女生,坐在我的前面,她的政治也很厉害,颇得男神老师欢心。 一心争宠的我,以高不成低不就的政治成绩拼命努力,也才不过达到前五没第一的班排。 直到一条选择题全班只有两个人做对,我和她,便为打成平手而窃喜。 (新媒体论坛) 在哲学课上了几节之后,有个男生开始很积极地反驳政治老师,他说他是唯心主义者,这让我眼前一亮。 他是故意和老师作对的吗? 经过和政治老师的几次交锋之后,他选择了沉默。 他曾对我说,说的都不在一个层次,怎么说? 不久,我就发现他的桌子上摆满了哲学书,有叔本华的、康德的、笛卡尔的…… 他这是要……走火入魔的节奏? 于是,他上课看、下课看,中午也在看,任凭周围环境的热闹和同学目光的不解,他总是专注地凝视书本,与世隔绝地沉迷属于自己的头脑风暴。 一个人全神贯注的样子,真的有吸引人的魅力。 以至于后来被问起什么样的男生最帅,我回答说是专注的最帅。 也许原因就是这样的吧。 我从刚开始的乐于找他辩论哲学,到渐渐地去了解西方哲学,向他请教,发现想要读懂哲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他一读,就是两年。 我入哲学坑的那段时间,每到下课就会和他站在教室外交流,还一边侥幸地想着会不会偶遇心动的男生。 交流的时候总是那么搞笑,但我还是最欣赏他一本正经说话的时候。 他说,他看这些书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和周围人是那么格格不入。 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一种孤独,独行的孤独。 这种孤独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常常感受得到,书本上的无法交流、选择上的单枪匹马。 我想,那时候我欣赏那样的他,也就无形之中成了我的榜样,所以在后来,我也有像他的样子吧。 正是你的格格不入,在我眼里才有了光。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次在教室外交流得很激烈,班主任路过,用狐疑暧昧的眼神看我们两个,仿佛再说:你们两个不是在谈恋爱吧? 我们一口回绝,班主任却依旧怀疑,而且也听到班上同学的一些谣言。 他说:好好读你的书,不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了,我的人生就已经是这样了,但是你不一样。 然后,他就不再和我讨论哲学了,迫于高考的压力,也没有一起努力的伙伴,我也就止步到这里了。 语文老师突发奇想,要求每位同学课前上台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作品,全班最期待的,自然是奇葩的他,想看看一心钻研哲学的他,到底读出了什么名堂。 又或者说,只是想单纯看个笑话。 他众望所归地上台了,我是为他捏一把汗的,希望不要出什么意外。 他开头先说了一句略带高傲的话:我就随便讲讲,反正你们也听不懂。 事实上,他讲的深入浅出,系统而详细,为了照顾理解也举了很形象的例子,他讲的不差,只是想听懂的人不多而已。 他讲的是叔本华的四重跟,只具体讲解了因果律、逻辑推论、数学证明和动机律,他意犹未尽还要继续讲,就被语文老师赶下去了。 因为他讲了半节课,不仅超过了限时,而且"没有用"也打破了语文老师的耐心。 在讲因果律的时候,我们的历史帝黑加仑就直接和他互怼,场面精彩不亚于辩论赛。 他们在争论因果的有限和无限,历史帝最后把话题用宇宙大爆炸为一切源头转移到了自己擅长的天文领域,他表示无语。 之后他说他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我鼓励他说可以的,虽然他只写了几篇,但我还是很高兴,我总是那么乐于促成他人的成功。 我最喜欢他写的《人性:人类的原则》这篇文章,虚伪、虚荣、自私,这三个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这三个词解释。 到了最后高考的一个月,他的心思从哲学转移到了健身,我也就更没和他交流的机会了。 第二次遇见哲学,是大学上马克思课的时候。 那时候,猴哥是我的同桌,我发现他看一本书在笑,好奇的我看了一下书名,是林欣浩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于是我就和猴哥一起看这本书,觉得特别有趣,就借来看了,猴哥还顺带推荐了《苏菲的世界》 用幽默的笔法讲了西方哲学史,澄清了教科书对形而上学简而言之的偏见,然后我就觉得,教科书好坏,写一堆就是为了让我们鄙视唯心主义。 然后我对尼采的哲学一见钟情,他主张人生的目的是实现权力意志,不断强化自我以达到驾驭一切。 我可能……是个专制主义者…… 然后就屁颠屁颠地去图书馆借了苏格拉底集和尼采语录来看,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第三次是前天,我看了《老子庄子》。(新媒体论坛) 我的本意是想提高文学修养才看的,看着看着,感觉不对劲,这特喵读的那么烧脑是哲学的感觉啊! 突然幡然醒悟,朴素哲学四个字闪过,哦…… 特别是看到《庄子》的《齐物论》,简直了,两句对白马非马的论述再次把我绕晕。 一不小心,又和哲学碰面了。 这就是我和哲学的故事。 后来我问他,你为什么会去读唯心主义呢? 他说:看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很不爽,认为就是唯物主义导致了现在物质至上的陋习。 因为外国心中有上帝,就有道德底线和标准,我们就没有。 听完我觉得好有道理,那时候我读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想的是什么呢? 理解它、读好它,考试拿个高分! 我想,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