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校的机房工作,经常会接触到坏硬盘,有些过了保修期的,自己又修不好,就报废了。我常常会把他们拆开,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挺有意思。 最近,又有一块希捷金牌4.3G坏了,故障是磁头无法读写,正好身边有一台数码相机,便拍了下来,给大家看看。 1.这就是那块 希捷 金牌 4.3G,1999年第6周生产。产地:中国深圳。 2.这是它的背面。和酷鱼4的很像吧。 3.盘体正面有一个用锡纸贴住的长条形洞口,可能是检测人员观测磁头架活动用的,我把它撕开,就可以看到盘片了。 4.把上表面的塑料纸彻底斯掉,拧下8颗螺丝(四周6颗,中间2颗),接着撕掉后侧面的密封锡纸,它就变成"裸体"了。 5.顶盖和盘体的连接非常紧密,要用平口螺丝刀才能撬开。 这就是里边的结构,大家注意顶盖内侧的4个扇形突起,那是和外界交换空气用的减压囊。 6. 这是单独的内部架构图,可以看到这块硬盘是双碟的。 7. 让我们仔细看看,的确是双碟。左边的是我的手。 8. 拧下主电机顶盖上的3颗螺丝,再取下顶盖,就可以挪动上边的一张盘片了。 9.把磁头架扣盘片到外沿,可以取下上边的盘片。 10.硬盘的盘片相当光滑,比我们常用的镜子还要平整许多。我这里还有一张盘片转动时拍下的照片。 这是一块很老的CONNER硬盘,容量360M。可以看到,如果不看电机中轴,我们无法发现它是在转动,它真是太平了,用"光洁如镜"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盘片上映照出来拿照相机的那个人就是我。 J 我这里还有一段录像,记录了一个硬盘盘片停止——启动——停止的过程,如过想看请点击这里。(感谢YQX的大力协助) 11. 在两个盘片中间,有一个垫圈,可以取下。但因为被磁头卡着,并且主电机中轴过长,所以下边的盘片暂时还取不下来。 12. 现在就可以拆背面了,拧下两颗螺丝,把后盖板取下。后盖板内侧粘着一层海绵,对电路板起保护作用。 13. 从这张可以看到意法半导体(ST)的主控芯片,华邦的RAM以及ATMEL的ROM。 14. 拧下电路板上的4颗螺丝,就可以拿下它。电路板和硬盘内部的电路连接并不是通过软排线,而是弹性触点。为了防止短路,电路板和盘体之间还有一层海绵。 15. 再次来到正面,拆下磁头控制的弹性触电的固定螺丝,还有停机时固定磁头架用的磁铁(图片右上侧的透明塑料)。在图片正中央的白色塑料是内部空气滤清器。 16.看到图片中央的那个六角形螺丝了吗,总共有两颗,需要用钳子才能拧得动;磁头假中轴的螺丝要用平口螺丝刀来拧。这三颗螺丝需要同时拧开,才能把整个磁头架拆下来。 17. 拿下磁头架。磁头后边的黑色塑料里有一组线圈,它和那个弧形的钕铁硼磁钢共同购成了一个音圈电机,用来驱动磁头转动。 18.因为去掉了磁头架,下边的盘片已经可以轻松取出来了。 19. 拧下固定主电机的三颗螺丝,电机就拆下来了。这时,剩下的只是一个铝合金的盘体了。 20. 从一个整体到零零碎碎的配件,就是整个硬盘的拆解过程。 21. 这就是我的工作台,下边是案板,上边放了一件破衣服。 索尼DSC-P9相机,伟峰Ft-671三角架,用反光板补光,-1/3挡曝光。 所有的图片都发完了,希望大家喜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