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指我国农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即农历4月份、5月份、6月份。起于农历立夏,止于立秋。 夏天艳阳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气交合,是万物繁荣,茂盛秀美的季节。人们适宜晚卧早起,不要对气候炎热产生厌恶,应保持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气色秀美,使体内的阳刚宣发于外,保持对外界事物浓厚的兴趣,适应夏季的气候。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必然削弱人体适应秋天的能力。 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欲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要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动,这样既使人们心旷神怡,又可以锻炼身体。 夏季天热,起居应注意。人们往往选择阴凉处居住,天时暑热,注意不可贪凉太过。避免在阴凉通风处露卧,以免风袭经络,致成风痹。躺卧应注意遮护脐部,脾胃阳气虚弱者尤须注意,冷气入脐可致痛泄。居处避免潮湿坐卧,不恃勇冒雨。不要坐卧于星下,最好睡眠时不开风扇,并要盖薄被,夜晚用电扇吹,会使人体汗水蒸发加速,容易造成热伤风感冒。夏季如在外面行走遇上雷雨,不要到树下或有水的低洼地避雨,以防雷击。外出活动最好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个时段,因此时太阳紫外线照射最强,对人体影响较大。正午应避免日光照晒,室外工作光线过强,须注意保护眼睛,皮肤娇嫩者不宜在烈日下暴晒,以免灼伤,多沐浴以保持胰理宣通,汗液排泄顺畅,水宜温不宜凉,以免毛窍被剧烈收敛等,汗痕于内而生痤疮。 高温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减退,心脏供血轻度不足,常常危及人们的健康。其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正好相等,所以,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但在强烈的夏日阳光下照射过久,红外线能使人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发生中暑;若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风,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也容易中暑;如出汗过多,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时补充,盐类代谢就会发生障碍,容易发生中暑。 预防中暑很重要,外出时要根据自身的体力,决定行程长短,不要太疲劳;人体疲劳,抗暑能力降低,就容易中暑。烈日下要使用遮Et的凉帽和凉伞。凉帽要选择透气、散热、通风性能好的,凉伞也要选择散热好的。或者可手持大点的羽毛扇。此外,还要带防暑药,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六一散等。要穿宽松、透气、散热、散汗性能强的衣服,以保护皮肤不受烈日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