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的读后感大全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是一本由[美]海伦娜·罗森布拉特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202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一):定义
  "大多数自由主义者在内心深处都是道德家。他们的自由主义和我们今天听到的原子式的个人主义风马牛不相及。"她指出,自由主义者在谈论权力时一定会强调义务,将自由主义视为保护个人权利及利益的英美传统,实际上是个相当晚近的现象,它是20世纪两次大战及冷战期间对极权主义恐惧的产物。此外,罗森布拉特强调,自由主义也有阴暗的一面,许多自由主义者在其中掺杂了精英主义、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帝国主义的思想。今天,我们唯从好的精神中仔细辨认历史造成的局限性,才能意识到自由主义话语的优点和缺陷,做出新的阐释。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二):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
  本书实际上为作者针对"自由主义"这个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所作的梳理。在19世纪初"自由主义"这个词语出现之前,"自由"这个词与聚焦于个人和个人利益的现象并不挂钩。追溯到其在共和时期的起源,"自由"是一种道德和公民理想,它代表了在古罗马时期,当事人具有公民身份,不是奴隶,不受主人专断意志的制约,也不屈从于任何人。罗马人认为,只有在法治和共和宪法的保证下,才可能实现这种自由状态,但同时,对他们而言,一部共和宪法并不足以确保自由,还需要公民践行慷慨,即对待其他公民时需秉持高尚而大方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此时,自由的对立面是自私,罗马人称之为"奴隶性"——那是一种只从自己的需要、利益和享乐出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三):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0/12/30/%e8%87%aa%e7%94%b1%e4%b8%bb%e4%b9%89%e8%a2%ab%e9%81%97%e5%bf%98%e7%9a%84%e5%8e%86%e5%8f%b2/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 [美]海伦娜·罗森布拉特 / 徐曦白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20-10
  子扉我 2020年晚冬 申城西楼
  原载季风书园JIFENGBOOKSTORE微信2020年12月31日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四):概念史学的掠影——被遗忘的自由主义
  这是一本概念史学的著作。什么是概念史?我们在记述一位历史人物、一件历史事件的时候,往往可以从生平、过程、评述等方面写作。但要讲清楚一个在历史洪流中沉浮演变的概念,是非常困难的。 "自由主义",这个被不同时代、不同人种无时无刻讨论着的概念,也有这自己的历史。什么是自由主义?它是如何演变的?它的内涵是如何一步步拓展的?它在发展过程中是不是如人生一样有低谷与高潮?这本概念史学的著作,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论述方法,详细地将"自由主义""人格化",娓娓道来它的前世今生。 作者认为,谈到"自由主义",一定绕不开的,便是法国大革命。关于大革命之前自由主义的浅谈,我做了一张图: (在最下方哦~~) 而后到来的便是法国大革命的阶段。正当拿破仑不自由的国内政策迫使法国的自由派发展并提炼自己的理念时,他发动的战争也引发了第一波自由党的诞生。贡司当——这位极力批判拿破仑的"自由主义学者"写了号称"从没有任何一部宪法比它更自由"的《适用于所有政府的政治原则》,充满道德反思的"自由"诞生了。很快,自由主义的反动来了。自由主义、民主和社会问题相继浮现。近代凯撒主义与自由民主的冲突也层出不穷。新旧自由主义的碰撞,教育、种族、性别问题的解答也可从"自由主义"的历史中窥探一二。 从古罗马到21史记,连同自由主义的历史,一起被遗忘、忽略的,还有很多在社会潮湿处悄悄生长的野蔓。走进概念史学,也是走进人类自己的思想史。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五):自由
  还好吧
  ★ 自由主义仅是英美特有的政治传统吗? ★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个人权利吗? ★ 本书反思和还原被扭曲的自由主义的完整历史 ★ 破除流传甚广的错误认知 ★ 重新思考自由的价值 【内容简介】 在当今日益撕裂的公共空间中,"自由主义"俨然成了一些人的战斗口号,也成了另一些人嘲讽批判的对象。"自由主义"真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仅是英美特有的政治传统,核心便是个人权利吗? 海伦娜•罗森布拉特通过梳理"自由"和"自由主义"从古罗马时期到当代的词义演变,以及历史上围绕这一词义展开的各式论战,破除了这一流传甚广的错误认识。在她看来,自由主义者起初在内心里都是道德主义者,他们从不抛开公民义务空谈个人权利。自由主义被人为地塑造成了一种只关注个人自由的美国意识形态是冷战和美国全球霸权扩展的产物。这本著作为重新思考自由的价值,以及对自由、民主展开更加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书荣誉】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是迄今为止这一题材中极具洞见且非常细腻的作品。海伦娜•罗森布拉特的成果卓著,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意识形态讨论具有重要意义。 ——塞缪尔•摩恩,耶鲁大学法学和历史学教授 这部系统化的概念史大胆且引人入胜,它展示了应当如何将自由主义不断演变的伦理特性作为一个中心议题来讨论。这本"被遗忘的历史"回顾了自由主义传统与宗教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与其他思想体系的交锋,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价论述自由主义的起源、含义和发展的各种理论。 ——艾拉•卡茨尼尔森,哥伦比亚大学拉格尔斯政治学和历史学讲席教授 这本简明且功力扎实的思想史透过几个世纪以来有关品格和公共利益的讨论回溯了自由主义传统的演变,法国和德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关注权利的当代英美自由主义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极权主义挑战的一种回应。 ——威廉•A•高尔斯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罗森布拉特这部优秀的作品促使读者反思自由主义的完整历史。它还原了历史中被遗忘的诸多元素,并展示了我们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是如何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作家对个人主义的认同所扭曲的。 ——杰罗德•西格尔,纽约大学荣休教授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六):原来你这一生不羁放纵,爱的是个啥?
  自由(liberal)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法兰西三色旗中,它是冲在最前面的蓝色;二十四字真言中,它坐第五把交椅。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This-ism,That-ism,没有不愿意跟它攀亲戚的。各种与之相关的前缀、后缀,更是庞大到够写一本《自由经》。
  但是,什么是liberal?习惯了verbalism的诸位恐怕也不见得真的能说出清晰头绪。正像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对于liberal与free的不加区分,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经典阐述用的就是free,两个正面阐述的free of,两个负面阐述的free from,这大概是战后以来主要舆论对liberal/freedom的理解。
  美国学者海伦娜·罗森布拉特从liberal的词汇史出发,在其著作《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中试图好好厘清liberalism。作者开篇即自言道:"无意对自由主义进行批判或辩护……旨在查明自由主义的含义并勾勒出其变迁的历史脉络。"全书重点在于liberalism的历史,聚焦法国1789、1830、1848、1870年的四次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跨大西洋论战。此外有19世纪末英法美德的自由主义治理以及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美国的影响等。
  全书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指出,虽然自由主义从来就不是一套固定或统一的信条,但当代"美国化的"、"被重新设定为优先考虑个人权利"的自由主义,已经"极少谈及义务、爱国主义、自我牺牲或是对他人的慷慨"。 自由主义者已经将"道德高地拱手让给了他们的对手",并且"欣然接受了历史上各种诋毁自由主义的观点"。罗森布拉特并非要提倡"原教旨的"自由主义,而是希望能够重新开启并激发关于自由主义历史的讨论。
  本着"无知就是力量",我很是认可这种激发讨论的做法。我们当今的世界无疑存在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新思路。历史并未终结,Western观念并非金科玉律,但西方人有些自大强权。我们自身的骄傲与不适,大家多少都有感,恐怕也并非正确答案。现实舆论中,不少人有些非此即彼,尤其是关于L-word与D-word的讨论。我觉得大可不必沾沾自喜或妄自菲薄,多一些切实的讨论,才能给全人类走出一条新路。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七):变中之不变的自由主义
  美国为什么强盛,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国,和自由主义分不开的。引用莱昂内尔•特里林在1950年所说的,自由主义不仅是美国首要的传统,甚至是美国唯一的思想传统。自由主义是美国政治国家的基石和信仰,在其政治制度中,法治的价值就在于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以对抗政府和公权力的侵害。
  类似的书籍有很多,之前看过一本《政治自由主义》,而本书聚焦法国与自由主义交织的历史中的四个重要事件,1789年、1830年、1848年和1870年的革命。自由主义与宗教之间的紧张关系,讨论的主题还有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殖民主义、自由放任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关系。通过美国的具体历史实践来考察自由主义的确立和成长过程,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由主义提供了一份鲜活的标本。
  全世界的决策者现在都在争论,美国的自由主义在国内外事务中到底指的是什么。89年,福山认为历史的终点是自由主义,而施特劳斯却指出自由主义危在旦夕。2016年川普当选美国总统,恰恰暴露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危机,从而印证了施特劳斯的担忧。
  自由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传统,自由主义溯源于欧洲,进入美国本土后经过实用主义精神的改造,逐渐生成了美国式自由主义;进入美国外交政策过程后,受到了外交政策理念中的现实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影响,逐渐被意识形态化为美国式的所谓自由民主大战略。
  这本书讲了20世纪中叶自由主义的美国化,是如何完全遮蔽了本书中所讲的历史,向读者展现了自由主义在美国从确立、修正、摆动到反弹的一系列过程。美国外交政策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现实主义等政策理念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推进所谓自由民主制度的输出事业,用美国的模式改造世界,只是在优先次序、行为方式以及具体政策手段上存在差别。
  书中还讲了自由主义和宗教的关系,研究美国宗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以《圣经》为基础构建美国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观;宗教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多元的宗教能够为美国大众提供共同的理想。在宗教思想和宗教力量渗透于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社会整合运行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当下中国而言,以"以自由立国"为鹄的自由主义价值理念,已然在中国生根开花,转化、涵化、泛化为一般大众的心智,蔚为中国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如何将之恰予制度肉身化,结成政治成果,还尚待努力。而儒家文明恰为之提供了一个比较能适应不同经济社会形态,以及混融、整合和凝聚多族群信仰的公共框架。
  正可谓,制度是文化的肉身化,一如习俗是文化的实践形式。因而,制度的有效性不仅在于落实政策导向,而且从大视野来看,更在于贯彻文化理念,而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围绕自由主义的争论还在继续,尽管经历了古典、现代、当代的不同面孔,自由主义仍遵循其内在演变逻辑,它始终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制度根基和政治传统。
  另外还要说,翻译的很棒!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八):译者感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拙译的《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终于上架了。当初决定翻译这本书,也是因为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有很多困惑。在当代语境下,自由主义可谓腹面受敌,无论是右派(以及各种宗教原教旨主义者)还是左派,都对它咬牙切齿。评论者往往无法就这个词的含义达成一致,甚至刻意进行污名化,使很多争论沦为鸡同鸭讲。因此,梳理自由主义的渊源与发展,理清词义的变迁和各个流派之间的异同,是一个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与以往自由主义史从近代欧洲讲起的传统不同的是,作者直接把我们带回了古罗马时代,讲述了自由(liberal)与拉丁文的liber(慷慨)和liberalis(生而自由的身份)之间的渊源。近代之前,自由的词义强调正义、仁慈、高尚和慷慨的美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必须履行的公民义务,这与现在人常说的个人主义毫无相干。
  近代以降,作者也一改重视英美的传统,主张法国和德国在自由主义史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着重讨论了历次法国大革命(1789、1830、1848、1870)对自由主义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自由主义是如何在20世纪初,特别是二战之后,逐渐被人为塑造成了一种美国特有的思想传统,最终和美国的霸权主义纠缠在了一起。
  翻译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个人自由与民主的关系、宗教与世俗化、自由放任、种族主义、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等等在当代仍有意义的议题,200年多来的自由主义者都有过激烈争论。
  常有"左派"网友给我发来他们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指责自由主义支持市场自由,反对国家监管,是资本主义的帮凶。但如果他们细读本书,就会发现,"放任自由vs政府干预"自18世纪起就是自由主义内部的核心争论,不同的自由主义者对此的态度可谓大相径庭。亚当·斯密和密尔都曾对政府干预做出过正面评价,但这些文字似乎被人们忘记了,斯密甚至成了倡导"看不见的手"和放任自由的代表人物。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自由主义的历史往往是后人根据当时的意识形态需要,人为构建出来的。比如"古典自由主义",就是把几位差异颇大的思想家组合在一起,刻意忽略他们对慷慨、公民美德和政府干预的论述,突出他们对个人自由和自利的论述。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针对19世纪末开始流行的,融入了不少社会主义理念的"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这个新自由主义传统后来成为欧美的主流(例如罗斯福的新政自由主义),不再需要"新"字来做定语。于是,右派在20世纪后半叶又重新发明了"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以此反对国家干预。或许在当今的语境中,左派需要重新夺回这个"新"字,发明一套"新新新自由主义"来推广自己的理念?(苦笑三声)
  由于本书是一部偏重法德贡献的"矫枉"之作,还是建议读者搭配偏重英美的作品对比阅读,效果会好一些。另外,虽然标题中提到了21世纪,但本书的内容截止到20世纪中叶,对20世纪末兴起的"新自由主义"以及新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内部左右翼之间的争论并无着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英文原版中的笔误和编辑错误相当多,至少有三十多处,与作者商议后,在译文中全部改正,不再单独标出。现在的译文难免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请读者不吝赐教。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九):关于自由主义的一点想法
  要谈论自由主义,就绕不开近现代的世界史。欧洲现代国家体制的演变就是自由主义的实践过程。18世纪末期,法国爆发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可是接下来法国到底该向美国还是英国学习成了一个问题,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给后来的法国造成了更多的混乱。法国大革命后又相继爆发了几次革命,雅各宾派、巴黎公社纷纷粉墨登场,他们都是打着自由主义的旗号干着威权主义的勾当,最后也只是昙花一现。法国在未来几十年里一直在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中左右摇摆。这也是我看过本书后在想的一个问题——自由主义为何会出现这种混乱的局面?
  巴黎市民攻下王宫(图片来自百度)
  这本书给出了答案。书中提到了凯撒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别是拿破仑三世、美国的林肯总统、铁血宰相俾斯麦。何谓凯撒主义?凯撒主义就是当人民的道德败坏,共和制难以维系时一种特殊的帝制。也就是说这三位领袖所处的都是其国家正在承受危机的年代。国家四分五裂,人民道德败坏,社会处于不稳定阶段。此时人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来终结这场危机。三个人通过优秀的个人品德组织国家进行强有力的干预解决危机。但这种国家干预的方法在遇到个人品德较低的时候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前文提到的巴黎公社和雅各宾派,比如希特勒,比如墨索里尼。
  拿破仑三世(来自百度)林肯(来自百度)俾斯麦(来自百度)
  因此由书中的内容应该可以总结出,要想实现绝对自由主义。首先必须需要普通人具有各种高尚的品质,在这个前提下,自由主义组织的政府才能高效,否则社会将陷入长期混乱。其次,在国家遭受类似于瘟疫、自然灾害、经济萧条等重大危机的时候,需要选出一位具有极优秀品德的领导人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在脱困之后这位具有优秀品德的领袖还要把权力交还给人民。那自由主义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我们可以设想: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拥有高尚的品德,人不仅仅为了满足自己,更多的是为了服务他人;经济、教育、医疗等条件高度发达;社会抗风险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个描述是不是似曾相识?
  读这本书之前我还特意看了甲骨文的另一本《享乐主义宣言》,看完这两本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原来几个世纪以前的世界和现在的世界有着巨大的差异。本书从自由主义的本源开始,结合历史讲述了自由主义在不同时期包含的含义及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自由主义与宗教的关系。该书不仅仅解释了现今美国自由主义的意义和起源。同样肯定了法国、德国、英国在这场思想变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本书标题所写——被遗忘的历史。但它们不应该被遗忘。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读后感(十):曾几何时,以为"自由"和"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概念······
  曾几何时,以为"自由"和"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概念,后来,又把"自由"与"平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简单划等号,把"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简单对立——现在看来,(无知常常限制了我)自己的理解真是过于单薄而狭隘——若要将"自由"及"自由主义"概念想透彻,先读读它们的历史,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这本海伦娜·罗森布拉特的《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从古罗马到21世纪》。
  当他们谈论自由的时候他们在谈论什么?
  之前读西塞罗《反腓力辞》的时候,只记得他的逻辑缜密、慷慨激昂、言辞犀利,在驳斥安东尼的最后,那句"如果我的死亡能让罗马人民获得自由,那将是不朽的诸神对我最大的恩赐"——这里的"自由",没有深思,总是下意识理解为现代我们常说的自由民主,却忘了那时的罗马共和与现在共和的区别,那时的公民也远非今日之公民概念。
  诚如这本书题副标里"被遗忘的历史"——"自由"的概念,值得我们回过头看看:从古罗马时期的"慷慨、无私、给予、互助"等涵义,到后来中世纪加上"爱和慈悲"元素,及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后,又有了(哪怕对敌人的)"宽仁、悲悯"的理解,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后,才开始把自由和民主联系起来——"自由"逐渐成为一整套道德和公民价值,被不同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反复讨论(应该说争论,甚至"冲突"),进而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虽然自由主义这个词的边界也并没能划定#。
  除了概念,"自由"的主体,也从个人,或者说最初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男性,逐步扩展到包含女性、小孩至所有阶层的公民#公民这个概念也在变#,再是国家、民族范围的政治、经济等层面……于是,以后当出现"自由"两个字,你得先搞清楚,是谁,在什么时候,代表谁在谈"自由"——果然如吕西安·费弗尔所说——研究一个单词的历史绝不是浪费时间。
  总得划条边界啊!
  自由的边界,也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力边界。这是核心问题。
  但历史告诉你没那么简单。
  假设西塞罗是对的,"互助"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自由人在道德上有义务慷慨待人,那自然不需要考虑边界,可惜现实总是残酷;假设霍布斯是对的,人的本性是暴力和自私的,人类不可能自我管束或者和平相处,需要强力的统一政府来避免"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永恒战争",那可以想象个人的权力会显得多微不足道;假设洛克是对的,人类具有慷慨待人的能力和义务,人们对他人负有责任,特别是为保全人类生存而出力的义务,那我们也得首先厘定权力和义务的边界……
  如果一定要做一个比较理性而有节制的限定,就像严复在翻译密尔(严复称其为穆勒)的《论自由》(严复翻译为《群己权界论》)的描述——中正平和而充满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危害别人的安全,那么不管是国家政府、社会权威、公共舆论还是其他个人,都不应该去干涉这个人的自由。
  其实,(包括密尔在内)讨论概念的解释,边界的划定,还是为现实服务;而在十八、十九世纪,乃至今日,仍无法逃避这些衍生问题:应该赞成多大程度上的民主?应该支持哪几类社会改革?在某些情况下,是否可以主张对压迫人民的政权使用暴力?殖民地是否符合国家利益?自由主义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或许用密尔的那个原则,也许能给出解答……
  你口口声声说自由,但……
  "自由"和"自由人"的范围在变,这个很容易理解:从古罗马的公民只是一小撮人,而后无非就是逐步奴隶解放,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女性独立……事实上,这个过程是曲折而漫长,又是不同区域分阶段无规则演进的。
  如果回看自由派的历史,总能发现太多的矛盾:比如十八、十九世纪很多欧洲自由派可能会接受甚至褒扬民主,但同时又认为普选权一方面与暴民统治、暴力和无序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与群众易于受骗、判断力差和被动顺从联系在一起;比如十九世纪的法国直邮平一方面高举自由主义旗帜,一方面又认可殖民地的存在,甚至如托克维尔和其他自由派"相信攫取殖民地能够为法国在七月王朝统治下出现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败坏提供解药"(虽然英国更重视在殖民地的自由贸易,但对殖民地独立与否的态度仍模棱两可);比如自由派常说要人人平等,却把女性(和小孩)区别在"自由"之外,认为他们只是成年男性的附庸,他们选举只不过给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票数;又比如自由派说自由"需要让工人明白,他们的生活窘迫主要是他们自己的缺点造成的;自我提升和个人责任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我也知道要提升啊,但社会有没有给我这个环节,有没有给我提升的自由?
  虽然我们都知道时代的局限性,但终归已不那么纯粹,说白了,就是自由主义逐渐沦为政治的工具,哪怕今天我们看到高举"自由民主"旗帜的灯塔国,也不过是看上了"自由"这个词的煽动性,只是他们做得比那时的德国、法国甚至英国更似模似样罢了。
  对于我这种不是哲学、社会性,甚至连历史学专业都不是的人,可以说读得很辛苦;只能找来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约翰·密尔的《论自由》、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以赛亚·伯林的《自由及其背叛》等翻看,以求能有更多了解。可惜仍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理论架构,无法深入。
  不过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还是书里最开始那句"研究一个单词的历史绝不是浪费时间"——理解"自由"这个词的过程中,让自己可以从其中一个切面渗入了西方的思想史(即便不深),在观察很多事情的时候,也多了一个思考的维度。
网站目录投稿:涵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