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冲动是魔鬼。特别是在遭受羞辱与刺激时,冲动更会成为毁灭你的恶魔。——Psy525.cn 当羞辱的刺激来临时,控制不住的伤人与自伤。 学生王某家境贫寒,父母离婚后随妈妈一同生活。在社会上经常受到另一同学张某等一帮人的欺辱,多次受欺后的王某,备了一支圆珠笔藏在身上,当张某又一次当众羞辱他时,他抽出身藏的圆珠笔,狠狠刺向张某,致张某重伤。面对官司、赔钱的局面,王家更是雪上加霜。 台湾女作家三毛,天资聪颖,在读书时成绩优秀,一次她猜中老师用于考试题目的出处,结果考了满分。老师产生了怀疑,把她叫到办公室做题,结果她没有达到满分,后在老师的追问下坦白了取巧的原因,老师很生气地罚她站在室外。这件事一直是她挥之不去的阴影,后传言为她自杀的诱因之一。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经常发生,2009年12月,又有报道广东某地小学生遭老师批评后,用红领巾自杀了。 把羞辱转化为人生动力。 那么,我们怎样理智地面对生活中遭到的剌激与羞辱? 一个人遭到他人羞辱后,一般有四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是用猛烈的暴力攻击、伤害对方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如马加爵杀人案。伤人又害己,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这种类型的人多内向、压抑,遭到他人的羞辱时无法排解、怨气越积越多时就变成了仇恨,最后如火山爆发般释放出来,造成了惨痛的后果。他人并没有感觉对他的伤害,而被羞辱者忍耐却已到达极限而极易产生暴力行为致伤、致死人命。但事后伤人者冷静下来后又感到懊悔万分:为什么一件小事竟酿成如此大错? 对这种类型的人,如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做到"三点:"轻松一点儿、幽默一点儿,乐观一点儿",不要绷得太紧,就可避免惨剧的发生。 第二种方式是用自杀来抗议,逝者难以生还,任何转机都没有了,只能给亲人留下无尽的伤痛。 对这种类型的人,如果是青少年,则要及时进行心理排解,直至其摆脱阴影为止。 如果是成年人,要从其人生之路的全过程中进行分析,指出他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阶段,只需变绝望为有希望,能看到未来的光明的曙光,就会摆脱阴影,走出心理上的绝境。 用信念化解羞辱。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没什么文化,她始终只是一个普通打工者。为了负担儿子上学的费用,她常年在外打工,工作辛苦却只有微薄的工资。二十几年间,历经种种艰难困苦,无论受到什么委屈她都没绝望,坚强地挺了过来。因为她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始终坚信自己的儿子会成为优秀的人!就是这股信念支撑着她熬过了二十多年!后来,儿子奋发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分到重要的工作岗位,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信念变成了现实,她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三种方式是用幽默来化解,如相声演员侯宝林在"文革"时期被批斗,别人一喊"打倒侯宝林",他就扑通一声倒下,惹得台上台下哄堂大笑。红卫兵说他不老实,他说,你不是要打倒我吗?我配合你们,怎么是不老实呢?就这样,他用智慧、幽默来化解了羞辱,可以想象,他内心是不会为遭到的羞辱感到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愤而自杀的。再就是把它变成一种动力来激励自己向人生更高的目标奋进。 他是一个家境贫寒但学业优秀的大学生小王,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他从不自卑,他积极上进、自信、聪明、机灵、顽皮,常常用幽默和诙谐化解生活中的窘境。一次同宿舍八位同学每人买了一碗饺子吃,他拿来一个碗,一边笑嘻嘻地说,"哥们儿,赞助、赞助!"一边从每一个人碗中捞出一个饺子,这样他碗中就有了八个饺子,他一边吃,一边对饺子评头品足,"嗯,不错!不错!"他并不觉得难堪、丢人。他的随和、顽皮、智慧的举动既打破了别人吃、他不吃的尴尬,又为自已弄到了吃的,同学们也没有因为他买不起饺子吃而看不起他。相反,同学们敬重他的才华,喜欢他的顽皮,乐于与他相处。 第四种方式是把羞辱变成持久奋进的推动力。1985年,辞去护士工作的吴士宏凭着自学的英语基础和勇气应聘跨进了IBM的大门,可是她在最初的工作却是每天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虽然仅仅充当着一个保洁员的角色,她却为这个安全而又能解决温饱的环境感到满足。可是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改变了她的命运。 一次她拖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被门卫拦在大楼门口,门卫故意要检查她的外企工作证,她没有证件,进进出出的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她内心充满了屈辱,却无法发泄,她暗暗发誓:"这种日子不会久的,绝不允许别人把我拦在门外。" 还有一件事使她的尊严再次受到沉重打击。一位香港女职员,倚着自己资历老,经常使唤别人替她做事,也经常使唤吴士宏做这做那的,一次竟指责吴士宏偷喝她的咖啡!吴士宏气得浑身颤抖,她把对方逼贴在墙角,要她当众承认错误。事后她对自己说:有朝一日,我要有能力去管理公司里的任何人。 这两件事强烈地刺激了吴士宏,她发誓要彻底改变现状。她每天比别人多花6小时来工作和学习,最终,她在所有应聘者中,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不久又升为经理,随后成为去美国本部工作学习的第一人。后来,她又成为第一个IBM华南区的总经理。 羞辱是上天给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鞭子,我们不能因"鞭"打的痛苦而丧失希望,吴士宏如果没有早年的刺激,可能依然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当一辈子保洁员。所以,我们应清醒地看待刺激与羞辱,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 蒋梅玲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083人 入驻年限 10.4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