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备砖 战备砖就是为战争准备的砖,因为要准备打仗,要修大量的战壕掩体碉堡,要修一条贯穿东西的大防御工事,就是所谓的第二长城,所要用的砖太多太多了,于是就需要全民动员,开展一个做战备砖的群众运动。 成都老百姓要做的事情,就是做砖的毛坯,大家叫着打战备砖。因为做砖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家家户户都能做,于是在成都的每一个院落,每一个家庭都开始了打战备砖的工作。当时的口号是一人一天一匹砖。 把粘性强的黄泥块砸成小碎粒,浇上水和成湿度合适的黄泥巴,捧一大砣黄泥,用力掼入一个放在平板上的木框子里,木框子的内部空间就是一匹砖的大小,这木框子叫着砖模子,用手握拳捶打黄泥,让黄泥充满木框子的内部空间。拿一张用钢丝和楠竹片做成的弓把木框子上面多余的黄泥刮掉,翻过来再把另一面刮一下,轻轻抖动木框子,黄泥就与木框子脱离,一块砖坯就做成,放在太阳下面晒干就可以送到砖瓦窑去烧制了。 砖模子和弓子是定制的,由公家统一发放到每家每户,但黄泥获得就不容易。城里面的地下只有黑土,再下面就是砂子鹅卵石,要想得到粘性强的黄土,那就要出城,向龙泉驿方向,川师大那一带的浅丘上去挖取,这可不是个轻松的事啊,来回得有一二十公里,做砖容易挖黄泥巴难。 好在大院派了卡车去拉黄泥,然后倒在篮球场上,再由人们用背兜背,罗筐抬,搬到自家门口。陈妖精自制了轴承平板车,很轻松地就把打砖用的黄泥运回了家。 陈妖精的爸爸到五七干校学毛选去了,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大批判,打战备砖的任务就落到了几个娃娃身上。战备砖不是一天一匹的打,和好泥后要一股作气把它打完。 他家户口上四个人,他和两个弟弟,还有妈妈,他爸爸的户口在干校。也就是说他家每月要向上缴纳四个人的战备砖,一口气要打一百二十匹砖。两个弟弟一个六岁,一个八岁,而陈妖精十二岁,所以打砖的任务就落到陈妖精一个人的身上。两个弟弟只能在旁边打酱油,他们负责和泥巴,在浇了水的黄泥上用脚乱踩,踩着踩着就用上手了,后来泥巴就抺到脸上去了,再后来两个弟弟就变成泥猴了。 砖坯要码放在通风向阳地势高的地方,可以日晒不能雨淋。遇到雨天就要给砖坯盖油毛毡,不能被淋湿了,否则砖坯就成了一堆软泥,就只能重新再打,前面的辛辛苦苦就白费了,所以对砖坯也得专心呵护啊。 砖坯晒干了,陈妖精就和弟弟用轴承平板车把砖坯运到篮球场上交,然后又把下一个月要用的黄泥装上车运回家,准备打下一个月的战备砖。 交够了战备砖的家庭才能领到当月的副食品号票,那时候购买东西除了人民币外,还得要票,有固定的粮票,布票,还有不固定的号票,号票零时规定号票的用途,比如几号票买肉,几号票买糖,几号票买菜油等等,还有很多号票啊,什么盐巴票,火柴票,蜂窝煤票,肥皂票,牙膏票,烟票等等。各省有各省的粮票,布票,各市有各市的粮票,号票。各个单位也有饭票,菜票,馒头票,开水票,洗澡票。 外地来成都的人,拿钱还要拿全国粮票才能在饭馆里买到东西吃,有钱没票都有可能饿肚皮。就是有票的人,能买到的物品也是有限的。工人每月三十斤粮,干部二十七斤,小学生十六斤,这些口粮不是全部大米,白面,还要搭配玉米,红苕。猪肉每人每月半斤,菜油每月每人二两,每人每月盐半斤,肥皂半连,牙膏一支,水果糖二两,烟两包,蜂窝煤三十个。物资供应紧张时,有钱有票还要早早地去排队,否则也买不到东西。 为此家家户户都积极地打战备砖,打战备砖的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