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改革主旋律提升正能量


  春三月,大梦中华——全国两会新的伟大征程召唤着人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鞭策着人们——共识已经形成,路径更加清晰,措施更切实际,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激励着13亿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用改革的音符弹奏春天的旋律,谱写圆梦乐章。
  "改革"改变企业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改革就是企业的最大红利,首先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变到"管资本",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权利与监管权力分离,彻底使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去年年末,推进国资国企的改革日益成为全面深化的改革,上海率先打响"第一枪"。
  甲午之年,中国面临改革深水区。李克强总理发出庄严的进军令:"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表明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一年里,中央政府下放或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激发市场活力。要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以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动力。众所周知,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让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对一些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蓄意污染环境,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政府要严加监管、严厉惩处,做到放管结合,体现公平原则。开弓哪有回头箭?政府只能一抓到底、一往无前,给市场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环境。
  企业改革在稳增长、保就业,在防通胀、控风险,在提质增效,治理污染上,多重目标地实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首先,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做到必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让企业自主参与市场竞争。其次,去行政化就是取消企业领导的行政级别。再次,避开干预,对一个良好运行的董事会和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要赋予企业选聘总经理的权利,而不像现在由组织部门"任命"。更有,要减少企业的行政化色彩,以阻断盛行一时的"政商旋转门"通道,遏制这种现象,才有利于企业的深化改革。
  与此同时,让普通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是企业改革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不仅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也可以有效提高持股员工的积极性,这就是企业"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发展"的夙愿。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时用语十分有力和坚决,而在具体谈到国企改革方面的问题时却显得平稳而原则,报告提出企业改革的关键关节是: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等。
  上海设立自贸区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制度红利和开放红利,目的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放开投资领域的审批,立足实际找寻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方略。包括给小微企业减免税费,给市场助力;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金融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通过强化改革精神,抢抓改革机遇,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让广大群众享受更丰硕的改革成果。
  企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包括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等一系列目标任务。政府既要勇于"瘦身"又要坚持"健身"。
  "混合"混出活力
  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当是未来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
  对于混合所有制,大多数企业并不陌生,业已成为推动企业改革的一个可行性方案。报告指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身体力行地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探索。尤其,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国企借民企机制再次优化,可以充分发挥"杂交"优势。推进混合所有制总的原则是"一企一策"。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要建混合所有制,必须国企先动起来,民营企业看到了就放心了,不然民营企业不敢去试。国有企业改革包括资本体制改革,一般性的、竞争性的行业都要动起来,民营企业可以跟着走起来了,也朝着混合所有制方向走,也能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主体,对民营企业产权的保护问题也解决了。只有把企业搞活了,创新才有动力、经济增长才有动力,就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才能解决。创业带动就业也要在建立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才能成长起来。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也为改革之年勾画出了2014"改革落实年"的中国发展路线图。
  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77次提到"改革",强化了一个意识,要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不论是国有、民营企业和外资公司,你要企业做强做大,股权都不宜单一,对于国有企业重要的内容就是搞混合所有制,不能一股独大。
  资源型企业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让员工能进能出、让干部能上能下、让收入能增能减,以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来开展对下属企业的考核,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现象。
  "金融"融入改革
  在所有经济领域,风险最大的尚属金融行业。虽然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改革,但金融改革也不能泥沙俱下。当前多家民营上市公司蜂拥跨界投资办银行,盲目放大了机遇,也放大了风险。殊不知企业多元化既是"馅饼"也是"陷阱"。尤其对资源禀赋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而言,盲目扩张、盲目建店、盲目做大,风险未得到合理规避,很容易陷入愈趋严重的债务困境,最终招致全面失败。
  爱拼才会赢已是过去式,而会拼才会赢的时代正在到来。今天的企业家要学会从"爱拼"走向"会拼"。中小企业生存难,究其缘由融资难问题首当其冲。在国内融资环境不良的状况下,很多中小企业,因抵押担保、审批严格等高门槛被银行拒之门外,无奈之下选择民间金融机构的高利贷,但如此饮鸩止渴的背后更多潜藏的是风险。即便为数不多的中小企业历经周折,有幸争取到银行贷款,但利率之高堪比高利贷,早已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意味着,长久以来被国家垄断的银行牌照将向民企解禁,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通道将被打开,融资正在融入企业改革。
  如果说,大企业是嘴巴,中型企业是胃;那么,中小微型的民营企业就是末梢神经。如果中小微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大企业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国家应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减税、减费,让中小微企业减轻负担,摒弃浮躁之心,多做一些能够改善营商环境的事,多做一些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事。
  首次被赋予合法身份的民间金融将有望走出"灰色地带",进一步"阳光化"。同时,为了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把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改革还要继续深入。
  近两年,国内物价持续上涨,人力成本持续走高,再加上政府为稳定经济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导致企业贷款利率不断提高,民间资本利率也不断上扬。约60%的民营企业在银行贷不到款,面临着资金使用成本昂贵、资金链断裂风险增大等问题,不少企业只能铤而走险。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还相当普遍,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的主要障碍。调研情况表明,一些涉及资金融资或拆借的民间金融组织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很可能演化为民间金融资金链断裂的新金融风险。
  两会上提案建议民营企业苦练内功,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等方式,吸收民间资金作为投资,抓住国家推出新三板的政策机遇。优秀中小企业要创造条件上市融资,大胆尝试融资租赁,以拓宽企业融资的多元化路径。缓解中小微企业困境需要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发力。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关系中小企业切身利益的金融体制改革能否攻坚克难破浪前行,其关键依旧在于打破国有垄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期待着此次金融改革,中央能够步子再大一点,力度再强一点,落实再到位一点,争取早日还中小企业一个百花争妍的发展春天。
网站目录投稿: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