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固定資产清查为背景,针对固定资产档案管理中无档可查、利用率低等问题,指出通过完善资产管理与档案管理制度、重视档案收集和价值鉴别工作、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土地等特定资产档案管理、强化对固定资产档案的保密工作以强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提升归档质量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固定资产;档案;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是单位正常履职和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资〔2016〕2号)等有关规定的贯彻和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摸清家底时,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引发对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思考。固定资产档案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密不可分,资产档案记录着资产从购置、入库、使用、调拨、报废等生命周期的重要信息。规范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有利于单位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总量、使用及分布情况,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安全性,也是相关部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保值增值及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资产清查中暴露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问题 严格依照国有资产清查文件完成自查、账物核对、现场盘点、数据校核等清查工作,运用实地调查、电话访谈、档案查询、个案面谈等方法,在全面获得了固定资产真实、完整信息的同时,也发现了资产档案管理存在的不少问题。 (一)部分固定资产无档可查。据调查,不少单位对资产进行校核时查不到相关档案,对账上有的、清查时没有的资产无法进行追根溯源;零星档案也是分散在会计和文书档案中,很难查到资产流向等信息。对账上没有的、清查时有的资产,也难以确认资产来源、金额、使用情况等,有的仅凭相关人员的口述进行界定,主观性较强。 (二)部分固定资产档案不完整、不规范,利用率低。固定资产登记上账时较为粗略、模糊,类别细分不够科学,致使档案资料参考价值降低。比如,台桌类、桌椅类资产数量较为庞大、分类细碎,原始材料上没登记资产规格、型号、尺寸、保管人、使用部门等关键信息,致使部分固定资产无法进行深入清查。尤其是饮水机、屏风等耗损性强,价值较小、移动方便的资产更易去向不明;部分电子类固定资产(譬如:刻录机、办公设备零部件)更新换代快,如不能按规定及时处置,故时间一长,不明去向,此项资产的档案资料无法补充。 (三)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缺乏动态性,资产档案出现断层。部分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跨度较长(譬如:摄像机,使用年限6年),使用频率高(譬如:安全、检查、监视、报警设备等资产)、使用部门和使用人流动性较大(譬如:台式计算机),对其使用、借还等情况搜集的工作量较大,若未能进行及时跟踪管理,致使相关档案出现空白。 二、固定资产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既涉及到资产,又关系到档案,是复合型工作,如果相关负责人不具备较为复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就难以对该部分档案进行严格检查,不易对一些不规范的资产材料进行查漏补缺和重新整理。 一是资产管理者档案管理意识相对欠缺。资产管理者不懂档案相关知识,在管理过程中容易漏掉重要文件材料。譬如:资产保管人认为只要是资产一股脑放进仓库里就行,进出仓库的登记不科学,甚至不登记直接入库,这样就无法形成原始材料。资产管理者不能及时根据资产生命周期与资产申购部门、资产使用人、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流,致使资产账目登记不全、登记错误等情况出现。 二是档案管理者不了解资产管理流程,难以鉴别或补全材料。资产管理员常常把资产资料送到档案管理员手里,因不了解资产管理等相关情况,往往资产管理员送来的算数,无法进行材料鉴别,不利于档案资料的完整齐全。 三是资产档案相关制度不健全。多数单位进行资产管理是依据省级部门的资产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本单位的资产管理规定,但丝毫没提资产档案管理或只是几句带过。相关部门或人员保密工作不到位,尤其是档案管理不善的单位,因无依据可查,资产流失率增加。 三、强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提高归档质量 因固定资产涉及办公用房、居住用房、车辆、专用设备等广泛范围,且使用年限较长,固定资产档案管理也相对复杂,管理难度比较大。 围绕资产生命周期,把资产管理文件从生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看作一个系统,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在档案管理的"前端"即文件的形成前便进行干预和控制,对中端即"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等具体管理活动及末端文件保存或销毁"产生积极影响,提升档案工作的效率,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制度,促进固定资产档案管理规范、科学。固定资产管理与档案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是根据国家、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结合资产管理与清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及时制定或修订适合本单位实际、便于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细则,使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利于形成可靠的资产资料。二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确定资产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内容,确保收集过程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归档材料收集标准,主动细致地收集,按照各类档案的分类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及时整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补充必要材料,确保归档内容的完整与规范。建立档案收件簿,规范材料装订,以便日后查阅,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二)重视档案收集和价值鉴别工作。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鉴别是保证档案材料归档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在资产购置、验收、入账时做到卡片信息正确、清晰、齐全、规范。严格依据资产流动的实际,对资产账目进行更新、完善,把借用单、转移单、故障维修记录、调拨单、登记入库单、资产清查盈亏表、报废审批单、核对单、处置单等信息作为重要档案资料加以保存确保资产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对收集起来的档案进行真伪和价值鉴定,对档案材料范围、完整性、真实性进行鉴别,对材料形成手续进行审查,对鉴别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采取退回、留存等方式及时进行处理。尤其是资产清查等重点工作的材料搜集整理工作,作为重要的档案资料。对账上没有、清查时出现的资产另外登记造册,每条资产数据登记完整齐全。将那些原始记录性强、查考价值高、文书处理程序完毕的文件"档案化",要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长期有效性并且能够证明,使文件可以作为证据和作为档案保存。 (三)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资产系统以资产卡片为主要形式实现对资产的登记、查询、统计等基本管理,但电子文件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在较长时间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可根据归档要求导出资产卡片等电子版数据,并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对预算、审批、购置、调剂、维修、出库、报废等相关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电子档案相应地自动生成,查阅相当方便,也有效地保存了原件 。 (四)重视土地等特殊资产档案的管理。譬如,建筑用房、土地等资产历经时间长,应严格遵守档案要求归档立卷,做到每幢建筑物、每宗土地都登记齐全,有档可查、有据可依。另外,照片档案是也资产档案的重要必要补充。积极引导相关部门主动归档,档案人员主动征集相关照片的拍摄、使用等情况,做到归档及时,编目有序、说明齐全,保管良好,便于查看。此外,极少部分的声像材料或重要责任者的口述史料也应归档。 (五)强化对固定资产档案的保密工作。按照档案的秘密等级安装防火墙,及时地备份档案信息。从档案提取、整理、数据录入、扫描、校对、装订还原、数据备份都由专人负责,并对每次出入库档案的数量、时间进行详细记载,保证档案扫描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档案管理人员等相关工作者要严格遵守职业操守,不能随意透漏相关资产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1]王芳.关于档案管理前端控制与文书工作的思考.兰台内外,2016(04):31-33. [2]刘志慧.新时期提高档案收集归档质量的对策——以固定资产档案收集归档为例.档案时空,2016(04). [3]郝瑞秀.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电子文件的归档及管理利用.铁道运营技术,2016,(22)4:45-46. [4]浙江省档案局.档案工作事务[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06). [5]付杰,做好新形势下国有资产档案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1(02). [6]中共党史研究室赴法国专题培训团.法国历史文献档案的搜集、保管、利用及启示[J].中共党史研究,2009(8):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