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停下自我攻击拥抱自己并寻求拥抱


  一、失眠与自我攻击
  很多人失眠,原因是晚上头脑会特别清醒,会想很多事。这种情形下,最常想的是,某某事没做好,是因为我有多不好,为什么我就这么不好,我好一点,事情就不一样了……其中占主要内容的,就是自我攻击。自我攻击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所以,你未必能停下它,但可以告诉自己,这种自我攻击不是真的。
  这种反思与自我攻击,是自我归因。自我归因,藏着这样的逻辑:其他人其他事物我没法控制,但我能控制我自己,如果我好好改变自己,事物就能朝我希望的方向发展了。这是小孩式的自恋心理:所有事情都是我导致的。
  与孩子式的自我归因对立的,是成熟客观的看待事物。能看到自己的责任,也能看到别人的责任,而更关键的是,无论事情如何不顺,都不攻击自己,而是如实看待自己,安抚自己,并寻求支持。可以说,自我归罪的对立面是自爱。
  见到多个这样的个案:分手后陷入严重抑郁与失眠,谈话发现有强烈的自我归罪——认为分手都是自己导致的,如自己表现更好一些就可以不分了。且前伴侣也会对他们进行归罪。当明白自我归罪和被归罪都是自恋后,他们的自我攻击就基本停下来,抑郁与失眠也有基本消失。
  挫败发生后,健康方式是:事情层面上自我归因,但不过分,同时也能客观归因外界;情绪层面上自我安抚,并寻求他人的支持,同时,让一些必然出现的情感——如悲伤得以流动。并且,不管如何归因和有如何情绪,都会有自爱。
  二、
  咨询中会发现,痛苦最高的来访者,都伴有严重的自我攻击。这时,咨询最容易奏效的一步,是让来访者看到自我攻击并非是真理。一旦停掉【一切都是我带来的】这种自恋性的自我攻击,来访者的痛苦就可能有很大转变。理解别人和自己,也可减轻自我攻击。
  三、
  就是因为你不好!或许,父母所有言语中,这是对孩子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孩子本就是自恋的,即认为一切好事自己负责,一切坏事都是自己招来的。如孩子遭遇伤害,譬如被同学打骂、被性骚扰、被老师冤枉,甚至失恋这类悲剧时,父母却说,都是因为你不好,这甚至会对孩子的自我构成摧毁性的影响。
  四、
  当干了蠢事时,请放下强烈的自我攻击;当遭遇挫折时,请放下严重的自我贬低。严重的自我攻击,是自我脆弱的标配,各种不顺的事出现时,很容易有自我攻击出现。因是习惯,所以自我攻击不能不让它升起,但当觉知到自我攻击出现时,可以对自己说:停!这份自我否定自我攻击不是真实的。
  激烈地谴责别人,或激烈的自我攻击,如自毁式的忏悔,其实都是,蠢事与挫折,对脆弱的自我构成了一种摧毁,所以必须要找一个责任人去对此负责。当作此努力时,意味着自我反思都不可能,所以改变也就基本不可能了。
  五、
  一个人能做自我观察,其实是因为内化了一面镜子,而这个内化的镜子,也就是最初能向他提供善意或至少中立观察的人。必须澄清的是,自我批评不是自我观察。自我批评,特别是苛刻的自我批评,只会扭曲自我观察,而它的源头,也是对其进行苛刻攻击的抚养者或其他重要人物。
  六、
  我不爱你,我恨你,我觉得你糟透了,可我离不开你,因为你具备超重要的价值--我可以将我的一切不幸与痛苦归因于你,而免除了自己的责任。多少人的所谓情感,其实是这么个东西。
  关键在于,自我太虚弱,所以必须归罪于人。太多时候会看到,当不能归罪别人特别是伴侣时,很多人立即就会进行严重的自我否定自我攻击。增强自我,首先要觉知并放下自我否定自我攻击。
  挫败发生时,关键是抱持自我,安抚自己的情绪。
  七、
  遇到事情,亲人间按说应该是相互支持,但在中国家庭中,常见的局面是彼此攻击,事情越严重,攻击就越严重。特别是亲人离世时,活着的亲人因此闹成仇人,彼此最深的憎恨的,不在少数。这种事情的关键在于,都是自我没成形的人,都受全能自恋和无助感的折磨。概括来说,都是孤独失联的巨婴。
  自我成形,意味着有了边界,知道自我能力有限,且事情自身有它的道理。自我未成形的人,自我会延伸到家中每个角落,因而导致想控制一切。一旦有意外也即失控发生,他首先攻击自己,因失控就意味着自我不强,自我差劲。然后想,这么差劲的自我为什么不去死。
  局势失控时,可攻击自我,就变成严重的自我否定,也可攻击别人,即你认为的事情责任人。严重时,一样是想对方去死。所以,医闹会大肆攻击医生,这是将本来由上帝掌管的生死责任全放到医生身上。若不能攻击医生,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该为生死负责,然后觉得自己该死。
  涉及到生死的是大事,因此出现严重的攻击和自我攻击,很容易理解。但对于自我未成形的人来说,就任何失控的事进行任何探讨都变得艰难。譬如很多人发现,你和父母探讨往事,父母第一时间都会表达:我没错。这都是自我未成形的人,试图保护自己,而一旦认错,其自我会有瓦解感。
  一来访者,突然有意外发生,她很快有了三句话:哎呀,我惹祸了;不,都是他们搞的;嗯,也许是事情就会这么发展吧。第一句话是自我攻击,第二句话是攻击他人,第三句话则是接纳了事情发生的合理性。前两句话让她焦躁,而第三句话一出来,她安静了下来。
  对于所有有暴躁脾气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看到并放下失控局面发生时的自我攻击。譬如一女孩失恋后陷入深重抑郁,探讨发现,她认为,且前恋人也认为,这都是她惹的,她该负全责。深切的懂得这一逻辑后,她很快从抑郁中摆脱了出来。
  一有失控,就攻击自我。最深层原因是,都是失联的孤独婴儿,因孤独,所以觉得自己必须控制一切事,因原始的自恋,觉得事情必须按自己意愿运转。如果失控,就觉得自我是脆弱的、差劲的、该死的!破掉这一逻辑,自我否定就会极大的减轻,对别人的攻击也会因此而降低。
  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名誉的人,/饮下你所有的激情。/闭起双眼,以第三只眼睛观物,/伸出双臂,要是你希望被拥抱的话。
  ——鲁米
  今天写了一系列的关于自我否定自我攻击的微博,怎么疗愈,也说了一些。但今天的咨询中,突然有了一个感性的答案:多抱抱彼此吧。鲁米这个诗意的表达:伸出双臂,要是你希望被拥抱的话。而许多个来访者在咨询到深处时都如婴儿般发出喃喃的儿语:妈妈,抱抱。
  最初都是妈妈的抱持,滋养了孩子的自我。
  八、
  特别简单的一个进步:其实最近才做到基本不理会微博上的批评声,感觉真是好多了。原来脑海里那种暗暗追求绝对正确且若错了就严重自我抨击的声音,俗称内在的批评者,很限制自己。每天仍在不断自我反省,但这远不同于一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批评,也即超我攻击本我。
  九、
  不要把他看成一个追寻者。/因为要是他有所追寻,/他追寻的也只不过是他自己。/一个爱者除了是被爱者之外,又能是谁呢?/每一秒钟,他都会对着镜子鞠躬。/如果有一秒钟,他能从镜子中看出/里面有什么,/那他将会爆炸。/他的想象,他的所有知识,乃至他自己,/都将消失。他将会新生。
  ——鲁米
  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严重的个案,常会超糟糕的自我定义,即,他们觉得自己差极了。这时,停止他们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很重要。怎么做到呢?一个有效办法是,找到他们是如何定义自己或被定义的。破掉这些定义,可在很大程度上修复他们的自我感知。
  一个咨询界的轶事:一男孩尿床,非常痛苦,去做咨询,一小时后兴高采烈出来,家人问,医生把你的尿床治好了吗?他说,没!那你高兴什么?他说:医生让我懂得,这不是问题。这个故事的关键该是,医生修复了男孩的自我觉知,他不再因尿床而自我攻击。
  十、
  个人成长中,核心自我的诞生,是一个超级里程碑。核心自我诞生前,你像是环境的响应物。譬如,你对别人的评价超在意,你会极力调整自己,以争取做到该环境内的最好。一旦核心自我诞生了,环境的变化,会激发你的反应,但难以动摇你的根基。你也由此有了从环境中跳出来观察的能力,与一份从容。
  科胡特一段话很好描绘了核心自我: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核心自我稳稳地站在那里。它会摇晃,摇晃是一种呼应,但只摇晃,根基不被动摇。最后说一句:温暖有互动的关系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自己负责的意识,而不是依赖,依赖必导致过度要求、抱怨和攻击。
  十一、
  太容易道歉的人,要问问自己,你的道歉,是不是一种太轻易的自我攻击?
  十二、
  那些看似没有一丝内疚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时刻遭受着这样一种煎熬:只要事情稍不如意,他们就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暴虐,向外,就像是要毁了这个世界;向内,则是时刻毁灭着他们自己。
  正在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边看边写自己的感想。写着写着,突然间对那个虐杀小猫的女孩有了情感上的理解,于是写了这段文字。咨询中和生活中都遇到不少这样的人:几乎绝对不能承受愧疚,这看似道德上很有问题,但实际上他们时刻都在极度自我攻击中。
  十三、
  常听到有妈妈说,武老师,你的文章给我很大压力,你的文字和其他心理学文章,成了一种你必须如此否则就不好的绝对要求。很想为这些妈妈们减压,所以特地想说:把这些当知识好了,它要贴近你的体验才有意义,且,做不到,别自我攻击。
  十四、
  孩子,特别是婴儿的世界,很容易坍塌。饼干碎了,孩子都可能崩溃。这时,父母的共情很重要,有时只要说出孩子的所感所想,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同样重要的,是父母的情绪包容力,即,父母不会跟着孩子的崩溃而崩溃,并要求或攻击孩子,要孩子自己稳定下来,而是父母一直稳稳地在孩子身边。
  若无这份运气--内化有情绪包容力的父母而获得健康自我基石,那我们就要通过漫长的学习来获得这一点。若情绪太不稳定,咨询与治疗,是很必要的。咨询师的稳定加高质量的回应,可帮你获得这一点。若独自成长,则有许多关键点,最重要的,是识别各种自恋并放下对自我的攻击。
                                                作者:武志红
网站目录投稿: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