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初探 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初探 洪勤辉 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实现和保障农民的文化精神权益,让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 提高认识,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娱乐、文化知识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必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当经济及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此,各级领导必须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文化建设特别是乡村文化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上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下级党委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和考核,笔者建议按年度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实绩考评,对不作为、不兑现、不落实者给予黄牌警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评审机制。 多管齐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要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镇、村两级的文化建设。镇(街道)每年都应建立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文化站、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建设。挖掘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文化。首先,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借助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社会力量,建设一批新颖、健康的文化阵地;其次,积极扶持和繁荣文化市场,鼓励、引导个人及外商投资 文化行业通过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带动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第三,各级政府要发动和引导经济界的成功人士回馈家乡文化建设。 关爱人才,加大队伍建设力度 在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上,文化软件投资上的失缺,会造成文化设施作用难以发挥、利用率不高、难以吸引农民群众参与等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凡是活动红火,参与面广的地方,大多有着一支或者数支热心文艺的基层乡村队伍。因此,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建立一批村民文体骨干队伍,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认真对待,一定要千方百计去挖掘发现、精心培养和好生呵护。突出特点,加大民风习俗的传承提升力度 保护田园风光,传承村落文化。新农村建设不是舍弃传统的翻新,而是继承传统状态下的创新。新农村建设要力戒片面性,不能急于求成搞一刀切,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把农村搞得千庄一式、千村一面。要注重传承自己特有的优秀的村落文化、民风习俗,注重保护和建设农村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尤其注重保护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恬静优美、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体现农村的独特魅力和持久吸引力。 堵疏结合,加大健全制度和监管服务的力度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业已暴露出来的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调研,摸清实情,梳理归类,分析查找问题与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适时出台政策规定,在制度层面上填补空白和漏洞,使之有章可循,从而能够更好地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文化执法部门要加强自身 队伍的建设,强化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执法能力,做到堵疏结合、监管有序,确保文化市场的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合规、稳健、可持续地推进和运作,从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实现和保障农民的文化精神权益,让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 提高认识,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娱乐、文化知识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必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当经济及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此,各级领导必须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文化建设特别是乡村文化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上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下级党委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和考核,笔者建议按年度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实绩考评,对不作为、不兑现、不落实者给予黄牌警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评审机制。 多管齐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要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镇、村两级的文化建设。镇(街道)每年都应建立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文化站、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建设。挖掘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文化。首先,要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借助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社会力量,建设一批新颖、健康的文化阵地;其次,积极扶持和繁荣文化市场,鼓励、引导个人及外商投资文化行业通过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带动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第三,各级政府要发动和引导经济界的成功人士回馈家乡文化建设。 关爱人才,加大队伍建设力度 在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上,文化软件投资上的失缺,会造成文化设施作用难以发挥、利用率不高、难以吸引农民群众参与等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本文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凡是活动红火,参与面广的地方,大多有着一支或者数支热心文艺的基层乡村队伍。因此,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建立一批村民文体骨干队伍,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认真对待,一定要千方百计去挖掘发现、精心培养和好生呵护。突出特点,加大民风习俗的传承提升力度 保护田园风光,传承村落文化。新农村建设不是舍弃传统的翻新,而是继承传统状态下的创新。新农村建设要力戒片面性,不能急于求成搞一刀切,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把农村搞得千庄一式、千村一面。要注重传承自己特有的优秀的村落文化、民风习俗,注重保护和建设农村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尤其注重保护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恬静优美、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体现农村的独特魅力和持久吸引力。 堵疏结合,加大健全制度和监管服务的力度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业已暴露出来的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调研,摸清实情,梳理归类,分析查找问题与 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适时出台政策规定,在制度层面上填补空白和漏洞,使之有章可循,从而能够更好地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文化执法部门要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强化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执法能力,做到堵疏结合、监管有序,确保文化市场的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合规、稳健、可持续地推进和运作,从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党校 第二篇:医院文化建设路径初探 医院文化建设路径初探 医院文化对于医院实现自身目标的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特别是主要领导者所认同。不可否认,不少人对医院文化的理解还是仅从文化角度或者具体到文化活动等外在表现来认识。多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医院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对于医院管理及运作当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力图用文化管理的方式解决。2014年开始,医院邀请了医院文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和我们共同开展调研,分析医院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探讨医院文化建设的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从1941年建立北大医院齿科诊室至今,北大口腔医院几代师生致力于口腔医学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人才,创造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统。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在几代师生之间自然而自觉地传递着。由于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医院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医院的优良传统如何不被员工淡忘,更好地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是我们面对的新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社会对医院的强烈呼声,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已经无法延续以前的模式,而必须经过医院组织管理过程将医院的优良传统提炼、升华,成为凝聚和激发全体口腔人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理念,形成具有口腔医院特色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当代医院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而言,它不是外在于医疗工作而独立存在,而是渗透在各项医疗活动之中。它的表现形态不相物质东西那样具体,它的功能是为各项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作用是树立医院精神,培育员工素质,为医院创造社会效益和精神效益服务。每个成功的医院都有着自身特色的医院文化,这种其他医院难以移植和模仿的特有的医院文化是医院亲和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院领导的参与是医院文化建设设计和推行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讲,院领导是抓好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在医院文化已成为新形势下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今天,要求现代医院院长具有重视医院文化建设的思想、构建医院精神内涵的智慧和引领医院精神的领导力。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要善于学习、精细思考;在医院各项文化建设中身先士卒,起起表率作用,"真信""真行"。 我院党政领导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率先提出开展医院文化建设的管理思路,积极倡导医院文化建设,并亲自参与其中,明确提出了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培育师生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鼓励师生员工创新行为,把全院职工凝聚在一起,自觉自愿的做有利于医院发展的事,实现医院的目标和共同愿望。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共同愿望――创建世界一流的口腔医院。在全员大会上,院长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塑造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为题,作了动员报告。院长、书记和全院职工一起提炼医院的院训、使命、办院方针、管理理念、人才理念等,把能够产生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价值观融入到医院的理念体系之中。实践证明,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医院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他们的参与是医院文化设计深化和发展的关键。 3深入研究,掌握医院文化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医院文化建设项目组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5个方面设计了50个问题,内容基本涵盖了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范畴,从不同的角度测试员工对医院各个方面的认知程度和内心感受,从而使无形的文化内涵表象化,并以数据的形式体现,为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诊断提供依据。 医院文化建设项目组采取个别访谈及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大家对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被访谈和参加座谈会的人员中由口腔医学界著名的专家教授、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党支部书记、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员等。通过广泛征集意见,为医院开展医 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4分析调查结果,构建医院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组在对医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之后,完成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文化建设诊断分析报告》,从北大口腔医院的历史沿革、优秀文化传统及其传承、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评估、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几点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而全面的总结提炼。明确提出了口腔医院的文化建设应当顺应现代医学发展潮流,服从医院的战略定位,增进广大员工对医院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将信念和行为标准统一到争创世界一流的口腔医学院战略方向上来。这些宝贵的建议,队深入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现实指导。 通过回顾发展历程、分析统计数据、总结经验、反复推敲,以及对医院历史的深刻反思,达到对医院文化的发展、设计的理解和深化。其中我们注意了两点:依据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准确把握我院的历史文化特色;发动员工广泛参与,把自上而下的提炼和自下而上的参与结合起来。 5设计理念体系,制定岗位规范 理念体系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对医院理念文化全面、系统设计与诠释,是医院向员工及其服务对象表明医院办院宗旨、目标实现的基本思想体系,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开展和具体化,是医院应具有的,关系其发展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包括医院的使命、医生服务理念、人才理念及管理理念等。医院文化的作用真是通过树立理念,是医院从理念上的改变带来行为上的改变。 理念的提炼需要员工的参与。文化建设项目组明确提出三条原则:理念的提炼,要坚持注重人性化与个体化;体现传承性和前瞻性;领导层和广大职工的互动参与。我们发动全院员工,集大家的智慧,精心筛选、梳理、提炼,多次反复论证、修订,总结具有我院特色、有内涵、有价值的理念体系。如我院的院训是"厚德尚道,精医济世";愿景是"创建世界一流的口腔医学院";使命是"发展口腔医学事业 、保障人民口腔健康";服务理念是"医患同心、唇齿相依"等等。这这些理念寓意深刻,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便于员工理解记忆,未转化成员工自觉行为奠定了基础。 制定《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服务规范手册》是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管理的结合点,是把优秀的服务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行为规范的有效载体。手册内容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规范、提倡用语、禁语等四个方面,特点是以医生、护士、医技、行政管理以及后勤保障部门各岗位为基础,以科室为单位,全院员工共同参与。目的是使岗位岗位规范逐渐化作员工的行为之南,人人自觉遵守。创造员工之间、医患之间的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人文环境,使员工愿意并心情舒畅地在医院工作,逐步达到自主管理的境界。 6开展以医院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员工培训 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放在人的教育、培训和激励上。因此,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是必要和重要环节。人们总认为,学习培训是虚的,不予关注,但虚实的逻辑关系表明,虚是实的前提,实是虚的延伸,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院举办的医院文化专题讲座上,中华口腔医学会原会长张震康教授以《医院文化与人文力量》为题,提出了医学中的人文力量。他指出,技术是力量,服务也是力量;病人对医疗技术质量有要求,对服务也有很高的要求;高超的技术让病人激动,之上的服务也可以激动人心。技术难超期望,服务应超期望。医院文化建设组的专家也以"文化―一只无形的手"为题作了报告。这些丰富的哲理有新意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新的服务理念悄然而至,开始深入人心。 宣传和普及医院文化知识是前期的舆论准备,因此培训的内容是丰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取决与组织者的组织。在现代社会,医院不止是员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地方,更是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场所;鉴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 服务文化上,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应该把培训搞得很有特色,来吸引广大员工积极参与。 我院开展医院文化建设以来,经历了对医院文化建设重要性的理性思考。院长及其领导团队共同参与下开展的调查研究,分析诊断,理念提炼,员工服务规范的制定,以及理念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培训等过程,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层层推进,这也是开展医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医院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建设需要全院职工长期不懈的努力。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讨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讨 年初,xx市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的主导思想,在《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的基础上,开展"学习vv,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活动。并明确了二十八项量化指标,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区化、居住集中化、农民知识化、 保障社会化、民主法制化、环境生态化"为目标,以vv村等六个现代化建设示范村为榜样,规划到2014年,全市三分之二的村、镇达到示范村、示范镇的各项指标,在省内率先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一、xx新农村建设具备的基础与条件 从整体看,xx已经具备了新农村建设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一是全市经济稳步增长,总量迈上新台阶。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新口径)达到亿元,增长%,连续三年保持%以上的增长速度。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为元,按现行汇率计算已达美元。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19.o%。在长三角16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列上海、南京、苏州之后,位居第四,且发展后劲看好。二是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4年全市农村经济总产值(现价)亿元。个镇工商两业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占全市镇总数的%。其中xx、xx、xx三个镇工商两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全市财政收入超2亿元的镇有个,占镇总数的%;三是现代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农业总产值97亿元,土地亩均产出元,农业集中经营度已达43.0%。四是农村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以村级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的"三大合作"改革,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创新改革、资本经营,农村养老、低保、医疗改革等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农民已经从中得到明显的实惠。五是村级经济实力大增,农民收入提高快。2014年,全市村级共有集体总资产亿元,村均万元;村级集体经营性纯资产亿元,村均万元;实现村级经济总收入亿元,村均亿元;在全市个行政村中,个村经济总量超亿元,占村总数的%; 其中个村经济总量超亿元,经济总收入达亿元,占村级经济总量的%;村级可用总财力亿元,村均万元;可用财力万元以上的村有个,占村总数的%;其中村可用财力在200万元以上的村有个,占村数的30%,总额达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六是农村社会环境展现新貌。全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平方米,农村森林覆盖率20.3%,建成公路已有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受益率%。七是城市与企业吸纳人口与劳动力的能力十分强。2014年,全市新增就业万人次,其中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万人,净增就业万人。全市已吸纳外来就业人口超过万人。此外,我市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农民文化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xx整体上已经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经济基础,农村也已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又有"八项重点工作"、"示范村建设"两个抓手,条件十分优越。 二、xx新农村建设可选择的路径与模式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农民自愿、坚持给农民带来实惠、坚持得到农民的拥护,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把"一减两增"即"减少农村劳动力,增加村级财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在观念和支农措施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财政支农投入。从过多的对农业基地、示范性经营性项目投入转变为注重对农村社会事业性投入,着重对农村教育、农民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投入,着重对基础施设和服务机构的投入。即使对农业经营项目投入也要从无偿支持改为贴息贷款,并确保资金的回收和再利用。二是劳动力转移。要从转移农村富余劳力向更多的转移农村劳力转变。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就业素质,延长农民就业时间,吸引农民离开农业、离开农村,以此减少农业和农村人口,增加务农劳力和经营者的耕地经营面积,提高纯农户农业收入。三是新农村建设推进。要从起初的政府推动向政策带动转变,以各项扶持政策激励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变成自己迫切的自觉行动,变成长期的奋斗目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进行的xx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新农村建设也要始终坚持走"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典型导向、逐步推进"的路径。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村级经济是关键,富裕农民生活是目的,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是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 在发展经济的模式中,有五种成功的模式可借鉴。 1、综合发展型。vv市vv村依靠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再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周边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逐步整合兼并,带动农业、工业、商贸业、旅游业和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发展,从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的农村共同繁荣、和谐发展。 vv村通过长期发展工业企业,现已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2014年销售收入达亿元,拥有固定资产超过亿元。在此基础上,又通过"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统一安排就业、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将周边16个村纳入vv共同发展。乡风文明、民主和谐的新的 村面积已达0平方公里,惠及万农民。 我市一批经济强村应以vv村为榜样,在较快发展自己的同时,带动周边村共同富裕,走综合发展型模式加快区域新农村建设步子。 2、工业带动型。即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线,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反哺农业,带动商贸业,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等事业综合发展的模式。 2014年,vv市vv镇三房巷村实现销售138亿元、上交税收1.93亿元、实现利润5.52亿元。经过近两年6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全面设备改造,正在向国际一流的短纤生产基地迈进。工业发展带动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和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善。目前,村内建成了工业集中区、商贸文化区、农田保护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500元。村民都住上宽畅的住房,农民种田的水电费、机耕费、学生上学杂费、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费、养老金都由村承担。连新并入的三个村的村民也与老村民一样同等享受。 发展工业是xx农村致富的法宝。村级经济的发展仍然要把主要精力放弓i资招商上,放在扩大工业的基础上。经济繁荣仍要走"以工富村、以工富农、以工富民"的模式。 3、商贸带动型。即以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市场网络,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形成商贸发达、乡村繁荣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宜兴市宜城镇巷头村利用地处城郊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办陶瓷、夹板、墙地砖、家具、金属材料、化工、五金电器等各类专业市场,形成了占地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市场群,吸引了来自本市及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商户1000多个。2014年成交总额突破30亿元。市场发展又带动了二产发展,目前村内已有胶合板厂、厨具厂、线条厂以及冶金铸造等企业50多家,走上了工贸联动的发展之路。村级净资产已达到7000多万元,当年村、组两级村民人均分配3000元左右,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0000元。 有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和相关产业发展支持的沿江、沿湖、沿铁路公路的村以这种模式开发发展新农村建设。 4、特色农业带动型。即在一个村或镇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独特的农产品或产业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镇)一品发展壮大来带动农村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这种专业村(镇)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二是有相应的组织带动产业,拓展市场需求;三是需要"能人"通过产业集群形成规模。 vv市青阳镇邓阳村以蔬菜,惠山区阳山镇以水蜜桃分别在一个村(镇)或几个村(镇)范围内,依据区域的独特或优势,围绕一个或一种农产品,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村一品带动综合发展。其中邓阳村2014年,种植韭菜1200亩,西红柿890亩,芹菜300亩,还有其他蔬菜、水果等100亩,另有为调整蔬菜种植茬口而种植水稻500亩。邓阳人以"邓阳"为品牌,上市经"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25000吨,其中韭菜12014吨,西红柿8000吨,芹菜5000吨。全村619户、1681人种植蔬菜,分别占农户的78%,占人口总数的69%。村民人均年收入为10200元。惠山区阳山镇发展以水蜜桃为中心的特色农业,带动周边农民种桃,桃区农户人均年收入也已超过9000元。 我市有相当批村以蔬菜、果品生产为主。但有自主品牌的不多,创出名牌的果蔬则更少。应把主创特色作为重点,把建立名牌为依托,把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以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经济整体发展,来带动新农村建设。 5、休闲产业带动型。即以优越的地理环境或人文历史,加上特有的农业产品为载体,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ai~,适当投入改造,就能吸弓l游客,通过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业生态园、养殖场、采摘园、学农教育基地、农艺园、民俗村等方式把乡村的发展与休闲产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区镇军嶂村在镇统一规划与开发中,建立了龙寺生态园,以风景优美的山峰、池塘为景区,以龙寺佛教文化为纽带,以满山的杨梅、葡萄、醉李、水蜜桃等果树为依托,集游山、玩水、采撷的乐趣为一体,成为"全国旅游农业示范点"、"国家3a级风景区",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各项经济收入超100万元。村民全部成为园区员工,继续从事各项农副业工作和旅游服务工作,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村级年可有用财力也提升到102万元。 我市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太湖、长江等沿线和、众多的丘陵山地历来为国内外游人赏识。像镇村,竹林优美、山溪潺潺,既有"一线天"等胜景,又有青石板铺设可走马、可行轿的古官道。这类村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休闲产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模式。 在居住条件和环境整治中,vv市新桥镇、镇花园村、vv镇东林村按镇村经济状况,量入为出,从长计议,既积极推进,又稳步发展。 1、新桥模式:vv市镇2014年,实现销售亿元、利税总额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人均gdp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依据强大的镇级经济实力,2014年就基本实现了农业、工业、居住"三集中"。一是全镇万亩农田规模经营的面积有万亩。二是建成了占地5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集中区内集聚了包括国内著名的、、等多家工业企业,占全镇工业企业数的85%以上,95%以上的工业产值来自于工业集中区。三是建成近万平方米农民居住集中区。到去年底,多户农户搬入新居,占全镇农户的%以上,到今年底可超过0%。镇居住集中的实行,一是归结于强大的镇级经济实力,新桥镇在企业转制时以现金收回集体资产8亿元,用于房屋周转资金;二是省特许"土地先占后补、房屋先建后拆、资金先亏后盈、机制先试后改"的优惠政策;三是实现"三集中"后,在高速公路边、经济发展地区全镇将节约亩土地可产生巨大的价值。村、村、村等经济发展的村也都以这种方式村民居住集中。 凡有经济实力的村镇都可以此为居住集中的发展模式。整体规划的集中居住区既改善了住房环境,生活、生态环境也相应改善。 2、花园模式:vv市镇村户、多人,有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是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村。2014年,工业销售超亿元,村级可用财力万元。在村民居住区集中的改造中,抓住村庄部分住宅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的情况,重点在"拆违章、迁破房、清杂物、洁河道、添绿化、增设施、披新装"下功夫。今年5月以来,该村对3万多平方米的农居立面进行粉刷,同时,拆除违章建筑和柴庐,清理家前屋后的杂物,在荒地上见缝插绿,新建了3个植物造景的新景点。目前,中花园5条家河建起了驳岸和护栏,河道清淤也已完成。村里建起了垃圾箱,村民不再随意往河里倾倒垃圾了。新的污水管网也在铺设。现今的花园村荷花玉立亭亭,河水荡漾碧波,家前屋后果树果实累累。改造后的花园村以中花园为中心,建成与东西两花园居住区一体的村民集中居住区,真正要搬迁集中的农户仅户。花园村今明两年村容村貌整改万元左右。 我市多数村居住区整治和农户集中居住都能走花园村的模式。 3、东林模式:vv市vv镇东林村户、人,分成个自然村居住,尽管村级年可用财力万元左右,在老村整治中仍然量力而行,实行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清垃圾、清淤泥、清污水、清路障,从解决村民最迫切的环境着手,给村民营造一个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章家桥村是东林村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居住多户农户。村里从整治脏乱着手,实行"五个统一":一是规定农户家庭不再零星饲养家禽,统一拆除家前屋后鸡鸭棚;二是规定不准随意倾倒垃圾、粪便,实行集中统一处理;三是河道整治,统一清淤;四是农户住房外墙整修,统一粉刷;五是建立专门的环境维护队伍,统一管理。东林村仅化万元,就使路净、水清、居洁、住房外观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我市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只要很好的规划,精打细算,化钱不多,像东林村一样,也能使村貌换新颜。 三、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应建立的体制与机制 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在按照《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深入开展"学习vv,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及抓好"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等一系列措施的同时,还须着力建设与推进相适应的机制与体制。 (一)着力构建和完善投入机制。新农村建设要有强力的财力支撑,既有政府投入,又有社会投入,也包括农民自己的投入。一是建立可靠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比例、投入总额"两个高于"对"三农"的投入;二是建立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的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投入规划、审批制度,以确保资金到位和投入效果;四是建立政府投入弓i导和带动农民自己投入的新机制。 (二)着力构建和完善扶持机制。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村。投入与扶持的对象主要是村。扶持强化支部核心班子,推动发展主导产业,寻求工商企业合作,实行科技人才兴村,建设生态美好家园,以形成村企挂钩,全面合作,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实用人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五个方面的建设。扶持应实行以奖代补、以奖代拨,奖勤罚懒、榜样激励。以此鼓励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 三是着力构建和完善领导机制。建立党委、政府各工作部门统一、协调的工作机构,既有统一目标、归口领导,又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中,要求"面、邑"(相当于乡镇)和"市、郡"(相当于县市)两级公务员每人联系几个"里"(即村)进行帮扶,实行奖惩分明的政绩考核制度。我们也可落实各级领导的责任制,把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落实到实处。 四是着力构建和完善培训(就业)机制。建立支持、扶持、促进农民进城入企的各项配套政策,大力吸引青年、壮年农民跳出农业,减少务农农民数量。由政府出资,有计划、有目的、按专业,通过乡镇成人教育培训基地劳动就业部门、职业技术培训部门挂钩,就地培训青壮年农民,鼓励他们学会一至几门专有技术,成为拥有较高就业素质、企业欢迎的劳动者。 xx拥有新农村建设先人一步的各种优越基础,只要各级领导、部门和农民团结一心,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着力增强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上来,就能取得率先的、又好又快的新农村建设成果。 第四篇:诚信建设制度化的路径选择 诚信建设制度化的路径选择 王淑芹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0日16 版) 当前,我国某些领域、行业、群体出现的诚信道德失范问题,侵蚀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扰乱市场和人的心灵秩序,积聚社会矛盾,挑战人类道德底线和社会正常运行的阀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软肋"。为此,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14年)》,中央文明委印发了《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把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作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重要举措。 诚信建设制度化,是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现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信用建设的历程和经验,笔者以为,我国当前应从三方面着手推进诚信建设的制度化。 信用管理的外围法与核心法两大系统协同共建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一般分为两大系列:一是直接处罚欺诈失信主体的法律法规,也称外围法,如《刑法》《民法通则》《食品安全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与诚信相关的条款;二是保障信用信息采集、公开、使用、共享的法律法规,也称信用管理的核心法律。目前,我国存在着信用管理的外围法惩罚力度不够、 1 核心法律法规缺位的问题。因而,完善诚信保护的外围法和加快制定信用管理核心法律是当前我国诚信法律制度建设的双重任务。 修订外围法涉及诚信的条款,加大对欺诈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律威慑,使人们不敢失信、不愿失信。我国需要依法对失信主体(自然人、企业、社会组织)重典治理,既严惩失信者又警示他人要诚实守信。与国外法律对欺诈失信行为的惩罚相比,我国相关法律的刑罚力度普遍偏低,难以产生法律威慑。《法国刑法典》对诈骗罪的规定,强调其行为性质,只要是采取了欺诈伎俩,轻则处5年监禁并科250万法郎罚金,重则处7年监禁并科500万法郎,并适用资格刑。《澳大利亚联邦刑法典》对通过欺诈不诚实地从他人处获取了某种经济利益的行为人,处以10年监禁。我国《刑法》对诈骗罪数额与惩罚的规定,不仅存在把犯罪数额作为诈骗罪既遂标准的后果论倾向,而且惩罚力度不足以产生利益牵制的威慑力(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惩罚,在数额较大的情况下,最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种欺诈失信成本和风险低下的社会现实,客观上产生了"纵容"或"激励"非诚信行为的道德悖论。依法制裁失信者,需要尽快对我国现行《刑法》《民法通则》《食品安全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与诚信相关的条款,进行修订完善。在修订中,一是要考虑诚信行为的"善意与恶意"的行为性质,改变目前单纯的后果要件论定罪方式;二是要加大对欺诈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让失信者付出惨痛代价、罚其倾家荡产而不敢投机失信;三是要修改笼统性的法律条款,细化、明确信用、欺诈方面的法律规定,减少"选择性执法"的空间。 把信用信息公开法的立法工作提到议事日程,渐进制定信用管理的核心法律体系,使信用信息能够合法采集和使用,建立守信联奖、失信联惩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既需要相关法律对失信主体进行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的直接处罚,也需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立信用记录和信息的公开、共享、传递机制,使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公开和广泛传播,使失信者到处碰壁,良信者处处获益,从而构成对投机失信企图和行为的利益钳制。目前,我国推行公民个人、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唯一信用代码制度,实现社会信用主体信息的归集、查询、公示,就是要实行信用记录与评价对失信者的持久社会处罚。事实上,要发挥信用信息的奖罚作用,不仅需要解决征信网络平台问题,更需要解决征信的合法性问题。因为对自然人或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归集与评价,关涉个人和企业的合理权益的保障、征信机构的诚实记录以及公正评价等问题,而我国目前尚无一部专门针对信用信息采集、使用、披露、保护的全国层面的信用法律,所以,制定和颁布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方面的法律制度是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当务之急。换言之,要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14年)》提出的"信用信息合规应用"以及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的"依法收集、整合区域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依法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目标,尽快制定信用信息合理采集和使用的相关法律制度是关键。 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制度 有效消除信用信息"壁垒"和"孤岛"现象,让失信记录见阳光,使失信者无处躲藏,有赖于信用信息的及时归集,形成信用记录,使自然人、企业、社会组织涉及诚信的行为留有痕迹。信用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需要四个配套条件:第一,具有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使信用信息能够依法采集;第二,具有信用标准体系,使信用档案的建立有"标准"可依,全国通用,与世界接轨;第三,具有全国统一的征信平台;第四,具有"各部门各地区信用信息系统统筹整合"的制度保障,使及时归集信用主体不同领域的信用信息成为可能。信用主体活动的多领域性以及社会组织对信用主体的多系统管理方式,使得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分属于不同系统和部门,而信用主体完整的、综合的信用记录的形成,需要对不同领域、不同系统信用信息进行整合。目前,在我国,不仅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正在建立中,而且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也处于分割、分散状态。要破除各系统之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亟须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明确不同系统和部门信用信息公开的义务以及未能履行义务应负的责任。具而言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明确规定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相关政府部门所辖信用信息向社会公开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规定不公开信息所承担的责任,且对信息不归集的行为责任进行明确规定,避免政府信息归集受部门利益阻碍而搁浅。发挥银行、保险、社区等社会组织机构的作用,要求它们及时提供所辖成员真实的信用记录。我国在征信平台的建设上,应该尽快实现四大系统信息平台的对接与整合:金融系统的个人和企业信贷的信用信息平台,工商管理的个人和企业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平台,公安系统的个人与企业的法律惩罚信用信息平台,保险、电信、水电、房租等系统的缴费信用信息平台。 建立信用记录的广泛使用制度 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守信者无优待、失信者无惩罚的"诚信无用"的社会现实,与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在经济社会中未能成为其生活和交易的"通行证"无不相关。所以,建立健全激励诚信、惩戒失信长效机制的关键,是要建立信用记录的广泛使用制度。 把诚信嵌入到利益获取的关口,实现"诚信获益、虚假失信亏利"的社会正义。我国需要推行信用记录的广泛使用制度,建立过去、现在与将来诚信记录与利益联动的一线贯通机制。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的信用记录纳入到企业的注册登记、资质审核、年度考评等监督检查环节,对良信企业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的各种优待政策。相反,对不良企业,在曝光、加强审查的同时,实行某些行业经营的禁入限制;把个人的信用记录融入律师、会计师、税务师、公务员、教师等职业资格准入和职称、职务晋升中,"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把诚信记录内嵌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各种社会利益活动中,使信用记录成为人们就业、升学、升职、信贷、租赁以及企业经营、贷款等交互活动中利益获取的"关卡",人们自然会珍惜诚信记录,维护诚信信誉。"处处用信用、时时讲信用""守信者得利、失信者损利"的"德得相通"社会环境,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诚信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支持系统。(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此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第五篇:城市法治建设的特点困难和路径 城市法治建设的特点困难和路径 发布时间:2014-08-25 07:06:15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李林 建设法治城市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一个就是市场经济条件。法治是一种奢侈品,它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必要的支撑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或者起码的经济条件作为保障和基础,那么法治城市、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是不可能建成的。 第二个条件就是民主政治的条件。就是说我们民主和法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一个基本的原理。但是民主政治建设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民主的发展和法治的发展在当下的过程中应该法治优先,应该更加强化法治,也就是说先制定规则再实施行为。第三个就是法律文化条件。法律文化的形成、法制观念的培养、法治精神的树立等等这样一个文化软环境、软实力的塑造,对于法制建设非常重要。法律文化可以在普法过程当中得到提倡和弘扬,得到强化。但是普法本身不会必然普出一个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是要建立在信仰、建立在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重要实践要素之上的,所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城市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首先是历史上缺少民主法制的传统。所以在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当中很长的时间不能解决这些文化的问题。 其次,我个人认为是从国家层面上讲缺少统一的法制建设战略设计和规划部署,缺少统一的依法治国领导机构和法制改革的政策安排。所以国家法制建设当中面临的很多困难问题和挑战在地方和城市建设当中都会或多或少碰到,都需要去应对。而这种应对在城市法制层 面这样一个领域来看,又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比如说司法改革的很多问题,虽然我们在地方层面看到一些司法体制机制的问题,但是它的改革必须要从中央开始发布。我们看到了一些法律的空白、法律的冲突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从地方层面、从城市法制建设的这个角度来解决是异常困难的,更多的可能我们是提出问题,反映问题,但是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需要由国家来解决。 第三,我个人认为跟城市的特点有关联。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包括我前面讲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见多识广,规范和管理的难度较大。 第四,我觉得困难和挑战就在于城市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多,管理、协调、规范比较复杂,而且这些企业事业单位对法制的资源要求等等都比较多,要求相对也比较高。其实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里面,以法人为单位的主体是比较多的,比较复杂的,因此对于这些主体的治理和管理,其难度也会增加很多。 第五,跟农村比,城市的矛盾会更多,腐败案件会更多,这些因素也会给我们城市法制建设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法治城市建设的路径: 第一,要加强对城市法制建设的领导。我们国家法制建设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看领导重视不重视。那么领导重视,当然也包括领导机关的重视,你的人财物就好解决了,如果领导不重视,靠一个法制部门的努力在很大程度是勉为其难。 第二,要明确城市法制建设的思路。我个人认为法制建设在地区或者是城市功能区的建设当中,要做到几个结合,就是要把国家法制建设的要求和法制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把法制建设的需要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城市法制建设与地区的工作大局结合起来,要做到若干个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法制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三,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建设城市的法制。我认为关键是要调查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同时要遵循科学规律和法制建设的规律。目前很多地方搞了法制评价指标体系,我觉得可以研究,可以探索,但是要积极稳妥,要讲究科学性。 第四,要协调推进法制城市建设。城市法制建设不是单兵突进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作,要和城市、地方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要用法制特有的方式来推动城市法制建设,比如说法制的公开性、明确性等等,用这样一些方式,特别是用法制的方式来实现法制的目标,用法制的程序和手段来实现法制的目标。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