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心存疑虑,较少采用预习的方式。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了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需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 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正如培根说的:"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一、明确预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力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预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知识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2、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书中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 3、让学生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学的心理,课上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学生领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认识钟表》的预习布置:方法一:师:请同学们在家看看钟表、认认时间,有疑难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或家长。方法二:师:我们起床、吃早饭、上学……都要知道时间,离不开钟表,你们注意过吗?请你们仔细观察,钟表面上有什么?它是怎么走的?你能读出它的时间吗?有困难可以请教家长、同学或老师。两种预习布置有明显差异,前者只是笼统的布置,缺乏指导,这样的布置对学生来说不会产生多大作用。后者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提出预习任务,并明确指出做什么、怎样做。显然,后者的预习布置目标更加明确,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力。 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预习的布置也不是越详尽越好。预习的布置和指导要视年级高低、教学内容的异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难易程度要适中,具有一定的诱发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1、教师设计的预习题要突出重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①收集圆柱和圆锥的实物(盒子等),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各自的特征有哪些?②用硬纸板分别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可参照书的最后面),并想一想它们的特征中分别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这样,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了教为灵活的预习任务(两项中可以全选,也可选择其中之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作业。 2、教师在上课时要与布置的预习任务相互联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预习的作用,并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例如在《比例尺》一课中,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问:同学们,你们预习了比例尺,那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比例尺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学生争先发言,有的学生说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有的学生说有了比例尺就可以把很大的东西缩小到一张纸上,比如说中国地图……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组教学内容,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就会认为他的预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是有价值的。 三、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1、读读。数学和语文一样,在预习的时候,也要先认真的把学习内容读一读,了解教材讲了些什么?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公式划一划,做个标记。 2、想想。在预习的时候要想想本课内容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没有联系,如果有可以先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对于书中提出的问题或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圆柱的体积"这课,文中提示学生"圆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圆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计算体积吗?"学生预习时就可以根据书上的这些提示进行思考,然后去探索规律,得出结论,以备上课时用。 3、问与找。预习时可将自己感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认识模糊的知识,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还无法得出答案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找一找,这样可以激发情趣。例如:一些数学文化(圆周率、分数最初的起源、分数产生过程等)书上只提供了一小段相关的知识,学生在预习时可通过网上查找,不仅了解到更多的有关我国的数学文化,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4、动手操作。数学的有些知识光靠眼光去看是很难理解的,还必须自己动手去做一做,从而获得感性的认识,将抽象的概念、公式转变为形象、具体的操作过程。例如:在预习"圆锥的体积"这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圆锥体积公式中的"三分之一",理解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中"等底等高"这个前提条件的含义。 四、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保持学生的"热度"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有时在上课时提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预习情况;有时检查学生预习笔记,评出等级;有时让学生当堂质疑;有时让学生将各自的预习情况作汇报。在检查中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我就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总之,实践告诉我: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如果教师能持之以恒地在这方面努力,那么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就能很快养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