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中职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如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自我认可度不断降低、学生厌学情绪比较普遍等问题。本文从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等方面,对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 厌学原因 对策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如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自我认可度不断降低,厌学情绪比较普遍等,并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如何改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普遍且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
  一、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近几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技术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同时普通高中也在不断扩招,导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为招揽学生,只好降低入学要求,入学成绩大多数属于初中毕业生"中等偏下"层次,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他们中有的如对英语、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程在初中时就已厌倦了,而进入中职学校后往往第一学年上的主要课程是职高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随着课程内容逐渐加深,开设课程的增加,尤其是专业性的増强,使他们常常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反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中职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较差。中职生来职业学校读书都因中考失败,他们中的很多人把进入职业学校为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对于现在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与他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关系,缺乏明确的认识,当学习上稍微遇到一些困难,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放弃,并由此产生了学习上的懈怠心理。虽然仍有一部分是抱着明确的学习目的选择职业学校,由于基础本身较差,而周围缺少浓郁的学习环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的进步也不是那么明显,更不能有效带动其他学生。
  2.中等职业学校的因素
  (1)课程及课时设置不合理。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师资、设施设备、教学成本等方面的诸多制约,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开设专业、设置课程,造成教学与就业的脱节。在教学课时的分配上,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课时比例偏高,实训课课时比例偏低,且有的实训教师在授课时又偏重于操作理论的讲解,无形中减少了学生操作技能练习的时间,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學校偏离了正确的教育导向。教师面对不断下降的生源质量,明显感觉"课"越来越难上,逐渐失去了教学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也偏离了正确的教育导向,仅仅把学生能够安稳地待在校园里、坐在课堂上,学生不闹事、不找事,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完成就心满意足了,学习成绩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在这种"宽进宽出"风气的影响下,很多进校时还有一些学习动力的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融入"混日子"的学生大军中,也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3)专业教师授课能力不足。中职学校的师资来源相对复杂,有直接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有从企业招聘过来的师傅,也有技能比赛获奖留校的毕业生。那些大学毕业的教师是直接从高校到学校,虽然有不少教师通过后期的研修考取了高级工、技师一类的技能等级证,但实际操作技能仍然不足,对专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因此部分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教学质量差。当学生想学却又由于教师的原因学不好时,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而那些直接从企业师傅招聘过来的实训教师,因为没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对教育理论不太了解,教学方法也不熟悉,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较弱,因此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学生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家庭的因素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只依赖于学校的教育,习惯的养成、个性的培养等等,最关键的还是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据调查接近一半的中职生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父母没能对子女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也缺乏指导孩子的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管不问,总觉得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对子女的前途不抱任何希望,读职校就是混时间的态度。学生在学校时教师管着,但一出校门,就无人看管,放任自流等。家长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没有正确地认识并及时地引导,使原本自信心不强的中职生更加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造成很多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4.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前社会经济普遍不景气,存在就业难和与劳动力准入门槛低的矛盾,导致社会上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思想有所抬头,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冲击。一方面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不少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劳动力准入门槛却很低,没有学历和专业技能等级要求,小学、初中没毕业,只要肯出力照样能找到工作。这种社会现状使不少中职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读书无用"等厌学情绪。
  二、解决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导致中职生厌学的因素有许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因此纠正和克服当前中职学生厌学的问题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很多,具体提出以下对策。
  1.因材施教,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和学习动力不足等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学校要接受目前学生的实际状况,从当前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出发因材施教,重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技能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生源质量,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注意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轻松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重新树立起学习的兴趣。
  2.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中职生厌学的内在因素是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脆弱心理、自我表现心理等。教师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应按照不指示原则,不作任何批评,不管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一概加以尊重,鼓励他说出不喜欢学习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及目前的困难,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找到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在师生交流中努力挖掘出学生每一个闪光点,使他们认识到,读职业学校也是成才之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学校利用企业师傅来校讲座、毕业生回校汇报,以及组织学生企业参观等途径,使学生更多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增加感性知识,从而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信心。
  3.注重实践,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整体结构,尽量开设实践性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緊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做中学",在动手实践的体验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改革考核、评价办法,强化技能的考核与评价,成绩评定应该以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依据,改变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
  4.校企合作,转变中职学校育人模式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劳动者,不能闭门造车,要与企业、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与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开拓学生就业空间,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学校还要加强自身的内功建设,严格学籍管理,形成宽进严出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对中职教育心存敬畏,从而下定决心完成学业。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奖罚机制,重点推介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强化技能,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还影响学生的人格、需要倾向。学生喜欢教师,就会喜欢教师的课。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教学与专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加速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6.家校沟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建立学校与家长交流的畅通机制,适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通报给家长,并获取家长对学生教育方面的想法和措施,做到双向沟通交流。及时调整和纠正家长教育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无形之中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7.崇尚技能,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
  在政府主导下,利用各种媒体在社会上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技能型劳动者也是人才的观念,形成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认可中职教育,普教、职教并重的大环境。提升中职生的学习自信、职业自信,使中职教育摆脱"低人一等"的处境。
  总之,导致中职学生厌学的因素涉及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多个方面,原因错综复杂,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要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全社会共同改变中职生厌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张祖岩.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
  [2]钱平.对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
  [3]陈其昌.中职生厌学原因分析与教育对策[J].甘肃教育,2008(18).
网站目录投稿: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