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技工院校研做学一体教研模式的构建


  林文婷?卢盈
  摘 要:"问题导向、研做学一体"指以包含一系列必须解决的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项目为核心,因项目任务而组合在一起的成员采用"研究""培训""教学"一体的工作模式。使用该工作模式在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和教师职业能力竞赛等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项目中达到了问题解决和教师成长双赢的目标。本文就技工院校"研做学一体"教研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导向 研做学一体 教研工作模式
  一、技工院校教研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1.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工作目标要求教师快速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要求逐步提高的态势下,在职业教育目标日益关注学生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变化下,"研究、提升、服务、创新"成为技工院校教研工作的核心理念。提高教师综合职业能力,追求有效教学成为技工院校教研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仅靠少数精英教师的努力和力量,远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也实现不了持续性发展。学校教研工作的组织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教师主动工作、持续学习的热情?如何让教师保有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探究之心?如何使教師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工作?"研做学"将教研活动深植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在行动中研究"不是形式和口号,而是能提升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并为教师创造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能从称职教师开始,一步步向技能精湛的"专家型教师"和有创造力的"研究型"教师提升。
  2.技工院校教研工作现状SWOT分析
  (1)优势。学校在教研工作上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力本位、学生主体、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深入教师群体;教研活动的校本经验已经转换成系列培训主题。
  (2)劣势。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显得薄弱;理论和实践之间有距离,教师遇到许多具体的教育教学技术问题;教师之间缺乏切磋交流、专业引领和反思提升。
  (3)机会。校内外有职业能力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课题研究、成果评选等激励平台。
  (4)挑战。源源不断的新理念、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要求校本化;改变部门间、教师个人间单兵作战的工作组织方式,建立协同合作。
  针对技校教研工作的SWOT分析显示,技校已经具备理念和技术更新、丰富的教师实践平台等条件,并且产生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技术校本化、交流和共享经验的迫切需求,为开展"问题导向、研做学一体"的教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行动学习的"问题导向、研做学一体"教研工作模式
  行动学习是以经验学习循环为基本理论依据的专业发展方法,其基本要素是行动、反思、研究。就像职业教育强调学生获得工作过程性知识一样,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自身实践性知识积累的过程。获得这种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从实践中学习:教师参与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行动、反思和研究过程中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进而改进课堂教学。"问题导向、研学做一体"是基于行动学习理论提出来的教研工作模式,特指以包含一系列必须解决的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项目为核心,以完成项目任务而组合在一起的成员采取"研究""培训""教学"一体的方式完成任务并共同成长的工作模式。该工作模式分为事、人、行动3个层面,实现了行动学习的基本循环。
  三、"问题导向、研做学一体"教研工作模式的实践操作
  建立该模式的关键点一是准确描述问题,寻找合适的项目载体;二是形成包含具体实施、技术支持和保障三类人员的共同体,三是及时共享和反思。
  1.问题分类并立项
  为了避免教研工作流于"为研究而研究"的形式,发现、分类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必要。技工院校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是前瞻性的、发展性的问题,例如不同职业阶段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持续性发展问题、课堂的有效性问题;这类问题表现为内涵丰富,有滞后性效应,但面临主管部门的压力,适宜用自上而下形式,由学校层面设计"问题项目"并指定团队解决;二是亟待解决的、存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例如如何提高一体化课程实施中小组合作的效率?如何解决专业课程和素养课程的相互支撑问题?这类问题界限明显,有丰富的细节表现,在学校内有一定普遍性。适宜用自下而上的形式,由专业系部、教务处、教研室和学生处提出"问题项目"并立
  项解决。
  "问题项目"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一是是否是学院当前的工作重点?回答的是立项价值问题;二是是否是当前教师中普遍存在的迫切需要?回答的是教研共同体的动力问题;三是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回答的是可行性与可用性的问题;四是是否能够拓展和延续,从而能够有效持续运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回答的是项目中解决的问题要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支持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2.组成"研做学"共同体并付诸行动
  完成"问题项目",必须以实践共同体为基本单位开展行动。一群面临共同任务的学校人员组成共同体,从边缘到核心同时进入项目,围绕任务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话,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及相互支持,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效果,这体现了群体动力理论。共同体有助于成员间的身份认同和更新,在项目循环中实现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是更为系统的合作。
  项目确定后,指定项目负责人,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工作内容、要求、范围等选定相关人员形成共同体。共同体内必须包括的人有:校一级的校领导、教研室教研员、系一级的主任、专家教师和项目教师,他们分别承担系统保障、技术支持和具体实施项目的作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要保证工作成果的质量,共同体内一定不能缺少"教研员"角色的人,教研员首先是该类问题的"专家",此外还是"培训师"和"活动策划者"的角色。在介入项目的深度上,教研员、专家教师、项目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等,他们解决项目中的技术难点,确保项目成果的质量,其参与形式有:专家类研讨、集中培训、一对一辅导、共同备课、观评课、案例研讨。校领导和系主任把控项目进程和保障软硬件条件,确保项目能输出成果。项目团队对问题全权负责,项目成果的标准是"有具体输出""可视""有可比性"。如此循环,螺旋上升,直至项目目标有效达成。
  "研做学"共同体不是常设组织,一个项目对应一个"研做学"共同体,当项目完成,共同体便解体,但参与者"以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以科学的态度重构自身能力体系"的体验却可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
  3.共享与反思
  "问题导向、研学做"一体的教研工作模式中,对教师产生影响的是教学和教研的实践活动,以及实践之后对其经验的反思。"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专业人员必须培养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因此最关键的工作环节是阶段性汇报、列举问题和分析修正。一是交换技术、资源和经验;二是列举和反思项目推进中的重难点和细节问题;三是触发项目目标和任务的调整。
  四、"问题导向、研做学一体"教研工作模式的成效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育人团组"实验项目为例,对"问题导向、研做学一体"教研工作模式及成效进行分析:
  1.项目拟解决的问题
  为了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这一隐性目标通过教师团队在课堂内外的教学教育过程中系统化实现,并形成可复制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2.工作任务
  教师和学生团组负责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记录集体备课过程、完成反思;督导团组组织观评课,及时搜集4个方面信息:典型问题、解决得比较成功的问题、可以解决但还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共同体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列出共性问题单,反馈给教研团组;教研团组参加观评课,根据督导问题单或者教师反思中的问题,有的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有的就需要沙龙形式,或者研讨、听针对性的讲座、甚至有针对性地参观交流等方式来解决。
  3.成果输出
  经过3个学期的推进,该实验项目从8个实验班级扩展到全院9个专业共64个实验班。阶段性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形成围绕课堂教学的教师协同工作共同体;新的教学法和教学手段得到推广;倒逼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调整;深化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行动学习。
  五、小结
  "问题导向、研做学一体"的教研工作新模式通过项目轮动,将全校教师逐步加入"研做学"工作中,将教研工作直接融入教育教学。经过多年实践和改进,学院教研工作版块基本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以解决问题输出成果为目标,通过组建为解决问题而生的"研做学"共同体将项目落地,最终让教师们在项目中成长,养成"学习-研究—思考—应用—改进"的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邢云鹏,倪爱勤,姚翔,高建平."项目+共同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设计与载体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
  [2]金菲飞."学习共同体"校本教研模式的特点与实践操作[J].教育科学论坛,2009(3).
  [3]傅小芳.职业院校校本教研:困惑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
  [4]顾小清.行动学习: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5(3).
网站目录投稿: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