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 红楼人物 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第七回开篇即有一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我们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其中包含着下列几层意思:(1)周瑞家的送宫花十二枝,得主分别为迎、探、惜三春,黛玉、王熙凤和秦可卿,而在分送的过程中,又涉笔到宝钗、李纨和巧姐儿,这样"金陵十二钗"只剩下元春、湘云和妙玉三位未能涉及。但"宫花"本身已影射到元春,与惜春一处玩笑的智能儿可理解为妙之玉影子,只有湘云实在无法安排影射,暂时付阙如,所以"送宫花"实际也就是对十二钗的一次尽可能的扫描;(2)在十二支宫花的得主里,有一位堪称"惜花人",她是谁呢?从书中描写我们可以看出,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惜春取笑道:"……明儿我也剃了头……作姑子去呢……这花带在哪里?"迎、探二春虽"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却也只是"命丫环们收了",并未受宠若惊地马上看花;凤姐正同贾琏白昼宣淫,平儿把四支花送进屋后,"半刻工夫手里又拿出两支",命彩明"送到那边蓉大奶奶带去,"又未将这花看得那么重要;可见三春、黛玉、凤均不"惜花"。那么,"惜花人"只能是秦可卿了;(3)秦可卿不仅惜花,而且她同宫花的关系不寻常,别人得到也不过只是有人赠予罢了,她呢,她却是与宫花"相逢"!这就透露出她那真实的血统----皇族;所谓她是养生堂抱出来的弃女的说法,不过是为了掩世人耳目罢了!(4)秦可卿不仅并非小小营善郎秦业的抱养女,而且她根本不是出生在北方的京都,她是"家住江南本姓秦",也就是说,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时,秦可卿的父母尚在江南,自然是隐居。 关于秦可卿的真实出身,关于她的"怪病",她那令"合家皆知无不纳罕"的死亡,主要是出于非艺术的考虑,在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中,删去隐去了不少,其中第十三回一气删去了四五页。当年线装书把折起来的两面叫一页,相当于现在铅印书的十个印刷码,可见那是伤筋的大手术,而且"预后不良",虽打了例如第八回尾巴上谎称秦氏系养生堂抱养来的弃婴等"补丁",却也还留下了很不少的"马脚",有的"马脚"可能还是故意留下来的,以醒读者眼目的。 在第七回中,有一段往往会被读者忽略的文字,即周瑞家的说香菱有些像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香菱这时还是个小女孩,秦可卿却已是成年妇女,倘不是极其相像,周瑞家的和金钏儿不会甚至不敢拿秦可卿相比,而有,所相像的不光是外表,还包括"品格"!难道这一笔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吗?可见秦可卿很可能与香菱有某种极其微妙的内在关系,甚至包括血缘关系。说到这里,就应该谈谈甄士隐了。 书中写到,甄士隐梦中到了太虚幻境,但他尚未跨过牌坊,便突然惊醒,于是且抱爱女到街前看过会的热闹,遇到一僧一道。脂砚斋在这段文字上有很长的眉批,其中可注意的话有:"看他所写开卷第一女子便用此二语以订终生,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我们都知道曹雪芹的创作语码中"情""秦"互谐,"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仅香菱乎?仅可卿乎?接下来的情节是贾雨村的出场和甄士隐和他小斋一谈。后来是葫芦庙大火。 笔者无意于发武断地认定,甄士隐的原型,便是秦可卿原型的叔辈----一个打算以隐循逃避权力斗争的皇族,可是,他究竟还是逃不过的,一场大火彻底摧毁了他。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