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补齐中小学劳育短板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聚焦劳动教育问题,并上交了相关提案。胡卫认为,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胡卫委员呼吁中小学恢复开设劳动课。(3月12日 中国青年网)
  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只有亲身参加劳动,才能养成善良的心地和高尚的情操,才会变得敏感、温柔,才会热忱地对待周围事物。"也有教育专家指出,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小学都开设劳动课,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附近的农村去开展义务劳动,劳动教育成为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光荣的劳动在人们心目中变了味儿。家庭不重视劳动教育,学校不开展劳动教育,更有甚者,一些家庭和学校用劳动代替惩罚,或者把"不劳动"作为奖励,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轻视劳动,厌恶劳动,甚至把劳动当着耻辱的事情。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短板日益凸显。要补齐中小学劳育这个短板,仅仅靠开设劳动课还不够,转变人们对劳动的偏见和歧视,强化劳动美德教育更为重要。
  《华西都市报》曾报道,泸州合江县先市镇新殿小学开展劳动实践课,组织学生将校门口堆放的施工用的砖头往学校搬。没想到这个场景被披露后在网络"疯传",引来各方的议论和舆论的关注,让该校陷入舆论漩涡。不少人认为让学生做如此"免费劳力"不恰当。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义务搬砖的劳动引来非议,就是缘于人们对劳动教育的意识偏差。家庭里,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就罚他们洗碗、拖地;学校里,学生违反纪律了,往往会被罚打扫卫生。
  劳动本是光荣的,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劳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还能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品质。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应彻底转变歧视、鄙视劳动的错误观念,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并身体力行,做好榜样,教育引导他们从家务活动、公益行动等做起,让劳动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让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他们心灵,塑造他们灵魂,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因有劳动和锻炼而充实,让他们的生命因有劳动和锻炼而充盈。
  与此同时,家庭和学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劳动锻炼。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从扫地、倒垃圾、擦桌子等小事做起,锻炼他们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校可根据实际,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开展锄地、松土、育苗、浇水、施肥等简单的劳动,让他们既学会生活实践等课外知识,又深深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增强体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为上付诸实践,让劳动成为他们的一种技能,一种态度,一种修养,通过劳动和锻炼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网站目录投稿: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