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杜蕾斯不是你想学就能学有多少创业公司死在了公关上


  Managershare:来感受一下,创业者的那些奇葩公关认知!
  2015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爆发年。好多有梦想的骚年或辞职,或罢学都前仆后继的为创业献祭。互联网的"飓风"携移动互联网"海啸"之势席卷了各行各业。这期间火了不少产品,富了很多创客。快速爆红的互联网创业似乎颠覆着传统的生意规则。
  创客们往往凭着激情冲动和三分钟脑热冲进互联网领域。但是后面的事情就想的不是很完美,有的人弹尽粮绝而暴毙而亡。
  还有的人异想天开试图弄出病毒营销,这可就忙坏了你们公司的公关和PR。
  创业公司没钱,没知名度,没人脉,没面子。他们有的时候就靠着一腔热血冲杀近圈子,一个小团队,几个忠心耿耿的小伙伴闯天下。创业公司有相关的专业PR已经证明了Boss宝宝有很强的品牌意识。
  BUT,过犹不及,别人家的"公关"给力,也自家的小盆友往天台上逼。理智创业,理智管理,不是每家公司都像杜蕾斯那样将公关在社交媒体上做的那么"安全"。
  公关成为创业公司的死穴?
  创业成功必然是个小概率事件。创客们就像是被选的秀女一样,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志在必得的勇气,等待着命运的宠信。
  创业往往蕴含着相当大的运气成分,不管你是小孩老人,残疾还是没睡好觉的,都难以逃脱这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宿命。创业公司的倒闭,也并非全部是宿命、冲动导致的。
  互联网创业,融资成为第一要务。公关有幸成为他们在运营、产品这些最基本的公司架构之外的第一诉求,甚至有的时候优先于财务、销售等。创业公司公关先行,在行业中攒攒人气,借以提高自己身价,甚至在目标投资者的印象中造成"一鸣惊人"的效果,本来是创客们天经地义的愿景。
  然并卵,愿望毕竟是愿望,如果公关看的比啥都重要的时候,失望可能就变成了常态。公关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公关做得好,必然为公司带来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可公关的节奏,口径把握不好,在如今这个自媒体时代,上午天堂,下午地狱的事情一点都不稀奇。
  看看那些被扒的只剩下内裤的前辈们吧:
  "斯巴达"帅不帅?前一秒他们是这样的
  一秒以后他们是这样的:
  出了吸引眼球,光剩丢人了(内什么APP,还记得不,他们俩波撞一起咋办哩)
  公关是一门重实践的技能性学科,而且对信息的反应要求非常敏锐,不是书本上能够学到的。
  而创业者大多技术出身和学历上的高富帅,因此,他们对公关的认知上有很多偏差,这种偏差随着公司的会迅速放大,以致于成为创业公司的的公关死穴。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创业者的那些奇葩的公关认知。
  1、刷脸公关
  很多创业者,常常混迹于3W、车库、星巴克等咖啡厅,与媒体的"勾搭"自然少不了,微信朋友圈、脉脉、陌陌等社交途径多种多样,加之现在很多关注创业的媒体兴起一大波,并且声称免费为创业公司报道,这给创业公司老板造成了一种认知幻象,认为公关就是一种完全免费的平等勾兑,媒体记者们会对自己的品牌关爱有加。
  "天真的"创业宝宝有的时候把媒体记者的场面话当做承诺,责令手下的公关负责人督办此事,殊不知人家只是"说说而已",过段时间不但这句话记不起来了,就连你是谁都不记得了
  (老板,求你别再自作多情)。
  与媒体的沟通有偏差归罪于手下的公关负责人,实在是天下奇冤。曾经有个可怜的小公关某小米系智能设备公司,市场总监竟然赤裸裸的告诉她:"我们没有公关预算,找人发稿写稿只能靠刷脸。"真是没有最雷,只有更雷!
  创业邦、虎嗅、猎云网这些媒体宣称关注创业公司,是表达一种海纳百川的态度,而非来者不拒。对于他们而言,关注创业公司的目的在于挖掘到对读者对投资人有价值的信息,而创业公司真正有价值的点非常少,几乎就是融资和产品发布。所以,创业者引发主动报道的机会其实很少。这才真正需要一个优秀的策划人有足够的预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公司得到一个不错的曝光。
  2、迷信公关万能
  有一种"天真的"创业者认为公关是万能的,有了公关就能摆平一切。
  融资前公司估值低,就要求公关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产品体验差投诉多,就要求公关把负面声音压下去,市场份额低,就要求公关每天在媒体上吹牛。
  (再给我次机会,我一定不做公关)
  邦知识:在今天体验为王的时代,用户往往会由使用产品时的糟糕体验升格为对公司的诟病,你服务的用户不是傻子,不是媒体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因此,公关不是万能的。
  公关最大的特点在于以小博大,就是所谓的"借势",就是在一定的高度上通过一些技巧放大公司的影响力,但是无米之炊的活儿,是对公关从业者的侮辱。
  3、自作聪明骗方案
  骗方案是整个公关行业恨之入骨的行为,以往只见于大公司。
  而今,这种流毒也传染到创业公司身上。
  某小公关去一家跨境母婴电商某芽面试,她是按照对方指定的时间提前十五分钟到的。结果对方从HR对接人到业务的面试官都对朋友的来访表现出事先完全不知情的惊讶表情,随后,面试官在会议室里和朋友聊了三分钟,就是问一些简历上写的明明白白的废话,接着,进来几个说要开会,已经预定了这个会议室。
  面试官一副没睡醒的样子说,今天这个时间有三个其他的会议要开,也没会议室了,所以让朋友回家把之前做过的案例发给他,另外需要做一个的策划方案给他看看。
  纳尼,时间地点都是你们订的,你没时间干嘛要约人面谈呢?会议室被抢了叫什么事儿?楼下咖啡厅、公司休息区难道就不能聊吗?
  这种耍小聪明的做法,表面上是投机取巧赚到了,然而损坏的是公司品牌形象在业内的口碑,是得不偿失的。
  4、杜蕾斯不是你想学,想学就能学的
  提起杜蕾斯,不管是圈内人圈外人,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的眼中,他就像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完美无缺,是众多创业者心目中对公关最梦寐以求的目标。
  因此很多创业者错误的认为社会化营销就是找个小孩天天写段子,省钱省力见效快。
  老金是数字营销时代最顶尖的人物之一,而杜蕾斯是他确立江湖地位的标杆案例,你怎么会觉得他做杜蕾斯这个案子是不需要预算的,是不赚钱的,像这种大咖,本质上从事的是创意性的工作,如果没有体面的收入,怎么会有足够宽松的空间做出那么出色的创意,他们的内容的附加值恐怕比4A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些认为社会化营销的成本几乎为零的创业者,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做个通俗的假设,社会化营销的人才如此匮乏,钱少了连个靠谱的小屁孩都招不到,更何况这种业界最牛逼的案例?
  老板们不要因为你们花工资雇了你的员工,就要让你的员工做出你所认为的效果。
  1.你可能是个外行,不懂就千万别在创业期间烦起老板的毛病。你花点钱雇了个新媒体运营,想要靠着几乎零花费帮你的公司做出大量的用户,凭什么?
  2.你可能是个外行,学会尊重你的员工,现在90后小朋友的脾气都不小滴。你花了点钱雇了个活动策划,一分钱不想花,想靠着员工刷脸让别的公司带你们飞,凭什么?
  3.你可能是个外行,看到比人成功就别轻易眼热。成功的背后有付出,口手套白狼的蠢话想在互联网时代奏效,凭什么?
  杜蕾斯因为产品属性与两性结合,特别容易产生话题,能够产生覆盖面极广的传播效果。不是适用于所有产品的,不管是杜蕾斯,还是小米,他们所谓的不投硬广并不意味着没有营销预算,相反,有时候社会化媒体的费用要超过硬广。
  创业公司不要对公关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要结合自身的产品特点和营销诉求,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些更精准的传播。
  5、花这么多钱,能带来多少用户?
  有些创业者总是会有意无意的用销售的指标来衡量公关效果。
  销售、市场、公关都是营销这一个妈生的。销售和市场往往以销售额作为指KPI,但是公关是无法做量化衡量的。
  一方面不同媒体的受众的含金量不一样,阅读量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公关是个路遥知马力的活儿,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往往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显现。这个行业的鼻祖先贤们都曾试图找到效果衡量工具而无果。
  这也造成了公关人在面对创业公司提出的引流、销售额方面的KPI时,出现两种应对方式:高冷范儿的拂袖而去,苦逼范儿的勉为其难的应承下来,可是这样的后果导致今后的工作中老板天天盯着百度指数,运营数据,你能想象一篇被老板已经改的体无完肤的普通稿子发布几家传统网媒就能引起百度指数曲线的不淡定吗?
  6、有了100000+,效果顶呱呱?
  自从微信订阅号晋升为主流的传播载体,100000+便成为很多创业者对公关"所有的向往"。
  追求高阅读量自然是正当合理的传播诉求。
  不能盲目的追求100000+,因为传播的路径很长,要经历内容撰写、热点借势、核心信息植入、传播媒体选择、订阅号维护人的素质、发布的时间点、有没有其他热点冲撞等多个环节的影响。汪峰老出大事就是上不了头条,就是这个道理(汪峰很无辜)。
  只要还心存信任,多给公关人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吧,不要总逼PR往公司天台上跑。
网站目录投稿: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