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谁能成为他的接班人成了一大问题。其实诸葛亮早已留下密奏,他最心仪的人选是蒋琬。杨仪得知此事后,内心难免产生情绪,在此后的工作上也是时不时就流露出愤怒的样子,导致旁人都不敢与他交往。后来杨仪出言不逊,刘禅下令将其贬为庶民,杨仪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其实杨仪有才,但他的性格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导致晚年不顺,最后是在狱中自杀。 1、杨仪是何许人也 杨仪字威公,是荆州襄阳人。最初的时候,杨仪是在荆州刺史傅群(曹操任命的)的手下担任主簿,后来投奔了襄阳太守关羽。关羽任命杨仪为功曹,之后让他作为使者,入川去面见刘备。刘备与杨仪交谈一番后非常高兴,将其留在了自己身边,"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刘备称帝时,杨仪被任命为尚书。诸葛亮开府后,杨仪担任相府参军,几年后,跟随诸葛亮进驻汉中,被任命为长史。相府长史这个职务别看品级不高,却非常重要,是诸葛亮最主要的助手。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诸葛亮出兵北伐主要依靠两个人,一个是魏延,另一个就是杨仪。 2、杨仪为什么没能接班 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军中,临死前将全军托付给了杨仪,而杨仪也很好的完成了这项工作,将蜀汉的主力部队全部带回汉中。不过,杨仪却没有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事后,后主只是给了杨仪一个中军师的虚职,"无所统领,从容而已"。那么,诸葛亮那么器重杨仪,为何却没有选择杨仪,反而选择蒋琬呢? 其实对于诸葛亮而言,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因为蒋琬、杨仪都是他的左右手。杨仪在军前出谋划策、调动军队,蒋琬坐镇成都,负责往汉中运送粮食、组织兵源。另外两人都属于荆州集团,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对比了两人的性格,最终做出了决断。蒋琬性格宽宏、待人友善,而杨仪则性格狭隘,而且非常偏激。 3、杨仪为何选择自杀 诸葛亮死后,杨仪非但没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反而被授予虚职,因此非常生气。在杨仪看来,蒋琬的资历不如自己,威望、才能更是不如。人们都怕杨仪乱说话,所以不敢与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去安慰杨仪。杨仪对费祎说了一通牢骚话,意犹未尽,说了一句更过分的话,"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费祎将杨仪的话汇报给了后主刘禅。刘禅闻讯大怒,下旨"废仪为民,徙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后,依然不知收敛,反而继续口出狂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因此朝廷下旨逮捕杨仪。杨仪得到消息后,选择了自杀,他的妻儿最终回到了蜀地。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器重,说明杨仪确有过人之处,但他的偏激狭隘的性格决定了他最终悲惨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