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仲祖居桐城时,亲识间一妇人妊娠将产,七日而子不下,药饵符水无所不用,待死而已。 名医李几道偶在朱公舍,朱邀视之,李曰: "此百药无可施,惟有针法,然吾艺未至此,不敢措手也。"遂还。而几道之师庞安常适过门,遂同谒朱。朱告之故,曰: "其家不敢屈先生。然人命至重,能不惜一行救之否? "安常许诺,相与同往。 才见孕者,即连呼曰: "不死! "令家人以汤温其腰腹间,安常以手上下拊摩之。孕者觉肠 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母子皆无恙。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而不知其所以然。安常曰 : "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胃,不复能脱,故虽投药而无益。适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儿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令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至此! (《夷坚志》) 【赏析】这篇关于针刺疗法的轶事,情节很简单,但是经过作者巧妙的安排和生动的叙述,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起首一落笔,便渲染出危急的情势,"七日而子不下"三句,层层推进,归到"待死而已"。继而名医来视,声明"此百药无可施",自己也"不敢措手",但又说"惟有针法"可医。他的出现使本来就很危急的气氛又蒙上一层阴影,同时又透出一线希望,自然而然地引带出本文主人公庞安常。以上叙述都是为庞安常作铺垫、陪衬,试想,这个危在旦夕的产妇,百药施之无效,名医对之缩手,而庞安常凭着一根小小的银针,居然把她从死亡线上救了下来,还平安地生下一个男孩,不是一个奇迹吗? 庞安常见了病家,即连呼"不死! "诊断迅速而准确,与庸医自有天壤之别。他略施手术,即告成功。病人一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这种欢乐的气氛与开头"待死而巳"的危急情势,形成强烈的反差,读者的情绪也随之一张一驰,惊叹庞安常医术的高超。文章到此,本可煞住,但作者又忽造疑团:"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后引出庞安常的一段议论,具体说明产妇致病的原因和他进行针刺的方法,进一步托出其术之神妙。"无他术也",是他的谦词。议论之后,还不罢休,又写小儿右手虎口果有针痕,以事实验证安常的话。添此一笔,决非蛇足,说明安常的话是完全可信的,他创造的奇迹是真实的。 这篇短文,曲折而谨严,跌宕起伏如波涛蜿蜒。真可谓"看似平淡却奇崛"。